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8日)
  • 发布时间:2022-02-01 17:41
  • 信息来源:曾都区人民政府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8日在曾都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曾都区人民政府代区长何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极端强降雨天气等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1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22.4%。

(一)抓产业培育增发展实力

支柱产业持续壮大。全区13个工业大类中11个行业实现增长,带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五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403亿元,同比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92.5%,其中专汽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产值分别增长18%、13%、3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总数达17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70家,程力集团产值突破85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0个,完成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213%。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60家。新增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2项。2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资金支持。3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润力专汽和金龙集团、重汽华威分别获评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泰晶科技“微纳米器件科技创新战略团队”入选全省“C类科技创新团队”。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深入推进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5家,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大力开展“千万资金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补贴300万元,引导大型商超开展促销活动,撬动企业让利5000万元,预计拉动消费20亿元。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网络直播带货,全区电商交易额10.3亿元,农产品线上销售额3.2亿元。新增出口备案企业25家,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15家。专汽行业开拓海外市场成效明显,实现出口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助推全区出口额同比增长10%。

(二)抓项目建设增发展动力

高起点擘画蓝图。投资15.4亿元,实施氵厥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贯通沿河大道城北段,临河布局月亮湾湿地公园、桃源公园,建设集自然生态景观、生活休闲公园和绿色出行通道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风光带。同步推进新工一路、裕民大道、六草屋大道、明珠公园、桃园市场、城北雨污管网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北配套功能和景观风貌,打造随州城市副中心。统筹何店工业园、浪河工业园,市区共建随州市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布局软体新材料、出版印刷、现代商贸服务、生物医药、高端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建设政策叠加、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投资15亿元,在万店镇建设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提供应急装备研发测试全过程服务,实现专汽法规检测本地化。

高水平引资争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新签约项目82个,其中欧亚达家居广场、琅菱机械、康牧专汽等亿元以上项目23个、合同金额90亿元。南郊街道创业孵化园建设顺利推进,致力打造重资产招商新平台。圆满承办炎帝神农创新发展(应急装备产业)大会,签约项目5个、合同金额55亿元。压实部门争资立项责任,严格实行“双目标考核”,争取政府债券资金2.1亿元,竞争性项目资金同比增长29.1%。

高效率推进项目。狠抓项目落地,建立重点项目双重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工作机制。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29个,53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86.8%,53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7亿元。总投资20亿元的金龙应急救援产品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顺利开工,天一智能二期、程力电泳涂装等项目有序推进,四通专汽、神百专汽三期等项目竣工投产。

(三)抓环境优化增发展活力

改革突破更主动。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积极承接省、市赋权事项。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下放行政职权229项,其中行政执法事项166项。整合区城投公司、区乡投公司、商业集团总公司等国有经营性资产,组建湖北曾都发展集团公司,推进国有资产统一管理、高效利用,壮大城乡建设资产运营平台。协调市金控集团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成立曾都分公司,推动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成立区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有效提升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政务服务更便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依申请和公共服务类事项办理时限减少88%,“零跑腿”事项比例65.8%,即办件比例79%。上线发布“一事联办”特色主题事项11个,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动办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等3项省级先行试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与广东省东莞市对接,第一批66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签订“襄十随神”城市群“跨区通办”协议,126项县级跨区通办事项全部上线。

要素保障更有力。加大援企惠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政策1.53亿元,为企业发放补贴5200余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15万户。全面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审批改备案,15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深入开展转供电违法加价专项整治,转供电环节乱加价、乱收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扎实做好用地保障工作,供应建设用地2145亩,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四)抓城镇建管增发展魅力

城镇建设提档升级。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成果。高标准编制经济开发区提升发展概念规划、明珠新城城市设计,城北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推进星光二路、七里塘路、周家寨一路延伸段建设,全面完成10条主次干道修复改造、刷黑和景观绿化,实施路灯亮化工程,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六草屋、周家寨、太山庙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曾都区获得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激励。扎实推进擂鼓墩大道、白鹤一路、桃园东路等28个市、区项目征收工作,征收房屋21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26个、14803户。全域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三年内每年给予各镇1000万元资金支持,已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项目21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启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和厂区扩建项目,曾都区获得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激励。

城市管理精细高效。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五大行动”,顺利通过全省除“四害”先进城区复审验收。建立单月通报、双月排名和流动红旗、末位表态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广应用城区“你钉我办”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完善环卫问题反馈和处置机制。强化智慧环卫系统运用,实现道路机械作业实时监管,环卫保洁水平不断提升。加大市容秩序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出门出窗、占道经营、城区油烟、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清理户外广告1412处,拆除违法建筑5388平方米。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理有序推进。大气质量稳定向好,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3.1%、1.9%,优良天数比例达89%。河湖治理工程深入推进,启动清水河清筑城段水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府河流域孔家畈段水生态治理一期工程,曾都区获得全省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区镇村三级林长制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人工造林2600亩,创建省级森林乡村2个。

(五)抓乡村振兴增发展潜力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组建区乡村振兴局,整合乡村振兴办职能,调整选派6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32支驻村工作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脱贫户外出务工9045人,设置公益性岗位2166个。继续保持“两不愁三保障”等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动态新增防返贫监测对象34户105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洛阳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万店镇党委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区粮食总产量26.5万吨。大力发展粮油、畜禽、蔬菜三大农业产业链,种植优质稻25万亩、蔬菜11万亩、食用菌2800万棒,出栏生猪54.1万头、出笼禽类1900万只,新增“二品一标”认证产品7个。建设高标准农田3.79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6%。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30家。

美丽乡村扩面提质。整合涉农资金83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7个。省级美丽乡村5个示范村、19个整治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洛阳镇小岭冲村村庄规划入选全省美丽乡村村庄布局规划典型案例,万店镇小河沟村入选全省20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长张线胡家河分水岭段、王张线何店至龚店段等7个项目建成通车,13座危桥完成改造,新建和提档升级通村公路62公里、77公里。有序推进12个垃圾分类试点村(社区)建设。启动九口堰红色研学基地、方家冲百美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文旅融合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六)抓民生保障增发展合力

公共服务有广度。新招录教师253名,新建2所、改扩建3所幼儿园,蒋家岗学校改扩建完成,编钟中学即将投入使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课后服务开展率100%。曾都医院门诊综合楼、区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开工建设,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稳步推进。曾都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签约成立医疗联合体。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项目,招录大学生村医50名。家庭医生全人群签约率37%、重点人群签约率63%。优化调整11个社区规模,新设立7个社区。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0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工程10处。完成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110场次。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入选全省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社会保障有温度。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全面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提标工作,发放救助金、残疾人“两补”等资金7450万元。提档升级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家,完成适老化改造90户。启动农村福利院改革,完成失能养护中心改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金稳定运行,全力保障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镇级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启动城乡公益性公墓布点规划编制。完成2519名退役军人养老保险接续,发放优抚补助金2411万元,安置军转干部及退役士官52人。区慈善总会正式成立,慈善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风险防控有力度。及时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形成信息协查、人员管控两个闭环,守牢社区排查、卡口值守、社会面管控三道防线,排查管控各类重点人员3210人,新冠疫苗接种率93.7%。妥善应对“8·12”极端强降雨天气,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440人,无人员伤亡。投入3300万元开展灾后重建。组建曾都快速反应骑警队,开展全民反电诈专项行动,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宣传,全年无新增非法集资案件。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项目3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展燃气、特种设备、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大力实施主干公路及平交路口安全提升工程,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全区政府系统政治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完成,曾都区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56件、政协提案33件,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持续加强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41个,审减资金966万元。大力开展“转作风、保安全、促发展”活动,有力促进作风改进、效能提升。不断压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2021年既定目标任务即将全面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工作也将圆满收官。回顾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富成效的五年,我们一起克难攻坚、奋力争先,干成了一系列发展所需、民心所向的好事实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就,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致力发展提速、总量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提出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跨过500亿元大关,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年均增长8.5%;人均GDP达到8.2万元,较2016年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11%、14.5%、4.3%。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累计引进项目486个、到位资金58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93个,程力汽车产业园、常森汽车零部件、天一智能等重大项目顺利建成。曾都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县(市、区)、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五年来,我们致力转型升级、优化结构,产业质效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6:47.6:46.4调整为6:42:52,服务业规模快速扩大,增加值年均增长9.3%,连续2年获评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专汽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应急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关联企业达80余家,消防救援、应急抢险等产品种类突破100种。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5个,总投资173.6亿元。“四上企业”净增117家,总数达5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泰晶科技、金龙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四新经济”茁壮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50.6亿元。

五年来,我们致力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显著释放。“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医养融合、不动产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财政管理工作受到国务院、省政府表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具备出口资质企业达323家、净增145家,与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贸易关系,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14.2%,稳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5项,驰名商标达9件,湖北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被列为全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曾都区获批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区)创建单位。

五年来,我们致力城乡融合、扩容提质,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规划布局日趋完善,全区常住人口69.9万人,城镇化率达75.3%。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新316国道、玉柴大道、季梁大道、北外环和新涢水一桥、氵厥水一桥、桃园大桥等顺利通车,全区公路总里程达2472公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改造老旧小区234个、背街小巷24条。城北建设加快推进,“七纵八横”交通路网基本形成,城北污水处理厂、五丰学校等项目陆续建成,吾悦广场、欧亚达家居广场相继落地,明珠新城加速崛起。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组建乡村振兴投资公司,镇、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两大片、两条线”生态走廊建设成效明显,45个美丽乡村各具特色。新建、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2.6万余座,精准灭荒6700余亩,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稳定运行,村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曾都区获评全省河湖长制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致力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7.7%,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民生支出累计1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7%。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10383户2788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9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及改扩建学校50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900个,新招录教师826名。奋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内就诊率达90.8%,获评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健康促进区。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统计工作成效明显,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获评全国先进。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做好国防动员、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港澳台事务、外事、民族宗教、援疆、方志档案、供销、烟草专卖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五年的奋进历程令人鼓舞。取得上述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曾部队、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参与曾都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全区经济总量偏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步伐较慢,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医疗、教育、养老、人居环境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差距,公共服务领域还有短板;政府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与现代化治理要求不相适应,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

今后五年是曾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放眼外部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审视自身实际,区域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压力不容忽视,但曾都区位、产业、生态等优势持续扩大,为育新机、开新局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始终保持发展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走出一条彰显曾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积极引领全市“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联动发展新局面,全面对标“百强”,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质效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成专汽之都核心区、现代农港引领区、城乡融合样板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为“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贡献主城区力量,开启曾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10%、10%、5%。

(一)聚焦建成专汽之都核心区,在壮大工业经济、提高发展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先进制造业主导,深度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技改提能等工程,以新基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动专用汽车及应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到2026年,专汽产值突破400亿元,建成全国最有引领力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软体新材料等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坚持现代服务业驱动,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围绕优势产业拓展技术研发、电子商务、检测认证、技术咨询、融资租赁等多种业态,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由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培育2家以上上市企业,引进和扶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到2026年,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一类县(市、区)中上游。

(二)聚焦建成现代农港引领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加速产业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推进优质稻、香菇、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粮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牵引产业链,全力推动优势农业资源产业化发展,力争到2026年,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以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发展,推进优质农产品向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发展,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80%。以内外循环串起供应链,积极探索建立出口新机制,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落户曾都,力争到2026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外贸物流产业中转基地。以农工商协同巩固利益链,完善强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山场、农田、水面等资源向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聚集,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三)聚焦建成城乡融合样板区,在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共同繁荣上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强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提升城北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补齐集镇基础设施短板,到2026年,城镇化率达到77%,城镇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打造一批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力争到2026年,8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美丽乡村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到2026年,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任务,美丽曾都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四)聚焦建成社会治理示范区,在加强城镇管理、提高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把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构建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属地协同合作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完善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效能考核,引入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考评,加快智慧城管、数字城管建设,力争到2026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大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到202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等能力,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到2026年,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曾都、法治曾都、和谐曾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三、2022年政府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将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专汽产业裂变式发展,力争专汽产量、产值分别增长10%、12%。围绕本地专汽产业配套需求,培育发展罐体、厢体等主要结构件生产企业,推动程力电泳涂装项目建成使用,完善专汽产业链条。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市场地位,支持程力集团、江南专汽等骨干企业定向开发新的专汽产品和专用装备。加快推进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项目建成使用。积极承办应急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博览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应急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空间,支持金银丰食品、大自然米业、原木童等企业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支持程力集团产值突破100亿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逐步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确保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40%以上。引导企业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市场,突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关联发展,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与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成果转化,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2项,顺利通过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区)创建验收。

布局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软体新材料产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确保金龙应急救援产品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建成、二期开工。加快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完成泰晶科技晶体谐振器产业化技改项目,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精密装备产业,推动天一智能二期项目竣工投产,启动三期项目建设,抢占国内自动化设备标准件行业制高点。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推进新楚风司法重整,打造以氢燃料为主的整车龙头企业。

(二)全力促进经济发展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主动承接武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整机企业、外向型龙头企业,力争引进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4个、投资额100亿元。成立项目落地联合审批专班,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紧盯政策导向、投资风向,加强项目储备和策划包装,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0亿元以上。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确保竞争性项目资金同比增长10%。做大做强做优湖北曾都发展集团公司,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领导包保、集中开工、拉练观摩、通报约谈等机制,全力推进欧亚达家居广场、神百专汽四期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5个。

大力繁荣商贸流通。依托吾悦广场、文峰广场、卓尔青铜古镇等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0家。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力争网销额达3.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力争培育服务贸易企业10家。深耕“一带一路”市场,新增出口备案企业30家,有出口业绩的企业80家,出口额同比增长10%。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对标全国先进,选取一批改革事项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推动营商环境评价达到全市领先、全省前列标准。推进“一网通办”全联通,实现政务数据信息共享和电子证照签发应用,确保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理。实现“一窗通办”全覆盖,推进镇级依申请事项全部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加快“一事联办”全流通,加强省级“一事联办”事项推广运用。推动“跨域通办”全落地,积极做好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承接工作,变“异地办”为“一地办”。提高市长热线办理质效,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巩固提升“清、减、降”专项行动成效,推动惠企政策全面落实,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全力推动城镇建管提品质

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完成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建立国土空间一张图。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配合推进中心城区“九大片区”微循环道路及附属设施改造。加大氵厥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力度,完成沿河大道城北段、新工一路、明珠公园建设,启动六草屋大道、裕民大道、桃园市场和城北雨污管网建设。有序推进“三馆两中心”建设,补齐城北文体设施短板。加快随州市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完成编钟大道二期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启动园区循环道路建设,支持创建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速推进南郊街道、北郊街道创业孵化园建设。持续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支持万店镇、何店镇、洛阳镇、府河镇实施22个美丽城镇补短板项目。完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二期管网建设。加快推进240国道万店段改建工程。

提高精细管理水平。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持续推进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违法建设、建筑渣土、违法占道、户外广告、园林绿化专项治理。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拓展“你钉我办”应用场景,加强共享单车投放管理。加快补齐集镇管理短板,以乡容镇貌、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为重点,探索建立集镇“网格化+街长制”、日常执法联防巡查等制度,提高集镇管理效能。推进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推动城市管理工作进社区,深入开展智慧小区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持续开展专汽喷涂、畜禽养殖、制砂采砂专项整治,改善空气质量和断面水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完善水利工程监测设施,启动府河流域府河镇段“以堤代路”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着力遏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林长制,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建设,完成人工造林2200亩,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修复,积极申报曾都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

(四)全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持续强化政策保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等保障政策,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群体定期核查、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健全驻村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引导企业、能人、市民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58万亩、26万吨以上。深入实施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工程,确保种植蔬菜11万亩、食用菌2800万棒,出栏生猪55万头,出笼禽类2000万只,力争粮油、畜禽、蔬菜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到8.5亿元、30.2亿元、10.2亿元。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30家。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任务,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完成县乡道改造30公里、危桥改造20座,新建和提档升级通村公路各50公里。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巩固农村安全饮水成果,完成乡镇供水体制改革。引导建立村级主导、能人管理、农户参与的“人民公司”,稳步化解村级债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洛阳镇率先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推动九口堰红色研学基地、方家冲百美村宿、古银杏康养谷等项目建设,培育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五)全力织牢民生服务保障网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3所幼儿园建成使用,推进编钟小学、曾都二中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建强教师队伍,持续做好教师招录工作,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推进初中生素质综合评价、体育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改革。巩固校园安防“3个100%”建设成果,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加快推进健康曾都建设。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管理,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加快推进曾都医院门诊综合楼、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区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建成使用。深化医共体建设,推进曾都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工程10个。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体育培训。加强“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举办曾都区第四届运动会。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有曾都特色的文艺精品。做好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完成义地岗墓群安防工程建设,推进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建设。办好2022年随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成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现财权事权统一,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强化社区工作考核,提升社区工作水平。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区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城市民族工作服务体系,完善少数民族流出地与流入地对接机制。开展“八五”普法。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完善“雪亮工程”建设,压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四色预警、分级管理”,持续开展全民反电诈专项行动,加大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曾都。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西城街道消防站建设,防范化解燃气、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风险,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决兜住社会保障底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2%以内。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农村“三留守”人员等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优化农村福利院功能布局和服务管理,多途径开辟老年活动中心,提高城乡养老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做好国防动员、人民武装、港澳台事务、外事、宗教、援疆、烟草专卖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大力支持随州高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将牢记人民重托,扛起发展重任,以政府自身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建设,做到忠诚干事。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加强思想武装,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强化能力建设,做到高效干事。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提升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增强“七种能力”“八项本领”,锻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持续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强化法治建设,做到依法干事。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落实各项审议意见,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监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作风建设,做到干净干事。坚持开展“转作风、保安全、促发展”活动,发扬“三牛精神”,保持奋进姿态,坚定不移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堵住浪费漏洞。加强权力约束和源头治理,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态。

各位代表!历史在继往开来中谱写新篇,事业在接续奋斗中成就新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加快“四区”建设、谱写曾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全省持续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扶持100家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100个服务业重点品牌、创建100个服务业示范园区、培育100名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

2.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城乡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户外广告大整治、市容秩序大整治、环境卫生大整治、“门前三包”大整治、农村环境大整治。

4.“二品一标”认证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5.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6.“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7.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

8.“51020”现代产业体系:全省构建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9.“清、减、降”专项行动:“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专项行动。

10.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11.三馆两中心: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市民中心。

12.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3.校园安防“3个100%”:封闭化管理100%;一键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以及属地公安联网100%;专职保安及装备配备率100%。

14. 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着力解决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降低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疾病负担,为健康湖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5.四色预警、分级管理:由专家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核实诊断和风险评估,按病情严重程度及症状表现,将其分为蓝、黄、橙、红四级管理。

16. 三牛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