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2月5日在曾都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曾都区人民政府 区长 张 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4亿元,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265.8亿元,增长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4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9亿元,增长13.9%;外贸出口3.5亿美元,增长9.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9元,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2535元,增长12.9%。我区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被授予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外贸出口、“三万”活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计划生育、科技创新、保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得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优秀等次;曾都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十名,曾都香菇产业科技园被评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府河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北郊、南郊、东城3个办事处跻身全省百强乡镇行列,洛阳镇被评为省级文明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工业经济克难奋进。全区工业经济呈现一季度负增长、二季度企稳回升、下半年稳定增长的曲折发展历程。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专汽产业在整顿中规范发展,实现产值15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在应对外部激烈竞争中不断成长,实现产值92.9亿元。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312.2亿元,增长22.1%。企业培育卓有成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达172家,实现总产值341亿元,增长23.1%。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达13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程力集团、华丰生物等企业入围“湖北民企百强”。三环铸造“楚威”商标获批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优势凸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达23家,实现产值1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1.1%。
现代农业特色鲜明。特色农业规模扩大。建成蔬菜、马铃薯、菜豌豆、食用菌、特色水产、优质稻、优质麦七大板块基地41.1万亩,建成设施蔬菜1.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26.3万吨,增长2.1%。畜禽养殖科学发展。猪、牛、禽出栏出笼72.5万头、3.5万头、2580万只,分别增长2.6%、1%、8%。建成2个国家级、20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场。生产要素潜能激发。农机总动力达51万千瓦。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达6.6万亩。发展家庭农场1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达401家,政君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发放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4800余万元。兑付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00余万元。
第三产业充满活力。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步伐加快,国际汽车商贸园区被评为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我区成为全省集试点区和示范园区于一体的四个县(市、区)之一。旅游业健康发展。九口堰红色旅游、桃源湖绿色旅游、银杏谷金色旅游、乾元山道教文化旅游形成特色。建成九口堰新五师纪念馆新馆,千年银杏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洛阳镇获得首届“十大荆楚最美乡镇”提名奖,九口堰村跻身“中国传统村落”之列。星级农家乐达272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7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6亿元,增长36%。商贸流通市场活跃。商贸业态渐趋丰富,各类品牌超市、连锁店、加盟店总数达2000余家。“新网工程”深入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全覆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998户,新增注册资本(金)21.4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8家,达146家。配合市政府完成小十字街改造工程,成功打造全市首条小餐饮示范街。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展现新活力
各项改革深入实施。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区270个单位纳入部门预算。强化政府采购管理,节约预算资金880余万元。加强“营改增”纳税人管理,新增“营改增”纳税人311户。卫生计生机构合并、职能整合工作全面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区十五类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及权力目录清单草案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初步分类和行政类事业单位上报工作。政务服务并联审批及建设项目“一表制”收费顺利实施。区政务服务中心、镇办便民服务厅、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登记发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进展顺利。
招大引强突破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围绕高附加值、高贡献率项目,大力实施专班招商,成功引进中国节能绿碳环保公司投资8亿元重组金峰肥业,投资15亿元的光伏太阳能、10亿元的风能等新能源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5个,引进内联资金159.4亿元,实际利用内联资金55.8亿元。外向型投资增长迅猛,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180%。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省级重点项目大同文化完成投资1.5亿元。4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2亿元。中阳明建材、卫东化工、程力九期等17个区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其中俊浩专汽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积极应对上半年食用菌出口下滑的严峻形势,采取得力措施,多方加力,下半年出口逐月上升,食用菌出口突破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9.5%。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突破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以上,纺织服饰出口占比提高4.8个百分点。出口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外贸备案企业10家,达145家。
(三)着力强化要素保障,资源聚集取得新进展
平台建设势头良好。投入3.6亿元加快曾都经济开发区新区“两纵两横”路网建设。烟化路、桃园路东段等5条道路全部开工,玉柴大道全线通车。投资1500万元建成铁路涵洞。投资3000余万元重点建设新区9公里10千伏、3公里110千伏电力专线。曾都经济开发区新老片区融为一体,功能进一步完善,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南郊柳树淌、北郊东岗、东城蒋家岗、万店石桥、何店工业园等镇域工业园区因地制宜加快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500余亩,收储土地300余亩,为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产城融合聚力推进。统筹抓好城北新区和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编制完成明珠新城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316国道棉花原种场地段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征收土地1135.6亩、房屋11.4万平方米。还建房开工建设面积达30万平方米,可保障未来3年征收还建需求。专用汽车博览中心和专汽网项目启动建设。
财政金融保障有力。投入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调度资金1.49亿元、招商企业基础设施配套资金9600余万元、科技三项经费1660万元,大力支持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落实镇域企业发展调度资金3000万元。政银企加强合作,积极化解企业融资难题,运用“助保贷”、担保融资、动产抵押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近20亿元。
科技创新全面深化。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项,争取项目资金470余万元。新增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全力机械、泰晶科技和华丰生物院士专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