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市曾都区位于鄂西北,东距武汉180公里,西邻襄樊150公里,南接武汉,北连河南信阳,随州市区建设在曾都区,汉十高速、随岳高速、麻竹高速贯穿境内,汉丹铁路横穿而过,316国道贯通五个乡镇,交通、通讯、电力设施完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大力发展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的理想区域。我区桃、李等水果种植有多年历史,棋盘山茶叶产业历史悠久,享誉省内外。2013年底,曾都区果茶总面积22580亩,果茶总产量3782吨,果茶总产值3130万元。其中;桃 8520亩,产量2594吨,产值2080万元;柑橘675亩,产量 400吨,产值360万元;其他杂果6285亩,产量684 吨,产值 550 万元;茶叶6800亩,产量104吨,产值140万元;果茶总面积占曾都区耕地总面积(440850亩)的5%,曾都区的果茶产业已成为全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一、编制规划的依据及规划期
(一)规划编制依据
1、全国水果“十三五”发展规划
2、全国茶叶“十三五”发展规划
3、湖北省水果“十三五”发展规划
4、湖北省茶叶“十三五”发展规划
5、曾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
6、《曾都区统计年鉴2014》
(二)规划年限
规划期:2016-2020年
二、“十二五”期间果茶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在曾都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果茶发展较为迅速,品种更新、推广较快。桃、李、葡萄、猕猴桃、石榴等鲜食水果总面积达到2.19万亩,产量3678吨,较2009年水果总面积为1.9万亩,产量3574吨,分别上涨15.3%、2.9%。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城办事处、万店镇、南郊办事处、淅河镇。茶叶生产主要在何店镇棋盘山,总面积6800亩,产量104吨。
水果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区着力推进优良品种体系建设,主推耐储运、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水蜜桃种植,配合推广生物有机肥施用,使水蜜桃亩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2014年,水蜜桃亩产值可达到45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十二五”期间,我区茶叶加工也有明显改善。棋盘山众星茶叶有限公司在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上夯实基础,以出口有机茶为发展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和独立出口资质。在此基础上,公司率先结合随州炎帝文化,在有机茶生产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神农红”、“炎帝红”两个赋予炎帝文化的红茶品牌,每个品牌又设有5个系列,使炎帝茶文化在炎帝故里得以延续和发扬。公司成功创建的“炎帝红”、“神农红”红茶已于2014年中国(广州)茶叶博览会获得金奖。同时,公司还加大了加工工艺改进投入,2014年投资1000余万元购买日本蒸汽干燥设备;新建加工车间800㎡;改建展厅、办公、食堂1000㎡,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包装出厂全过程的可控制性升级,在打造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上树立了行业的标杆。预计2015年,该企业将生产高档绿茶、系列红茶1000吨,实现出口2000万美元。
我区“十二五”期间在水果生产、茶叶生产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离现代农业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设施栽培、旅游观光园还没有得到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入不足。国家对粮食、养殖等农业项目相继实施补贴和奖励,而同样属于农业产业的水果、茶叶却没有同样的政策扶持,地方政府也没提出相应奖励机制,使得农民及个体户对水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的水果、茶叶只是由农民自发生产、自找销售门路、自我承担风险。没有投入,直接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缓慢,果农、茶农在生产和销售上各自为政,误打乱撞。
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我区水果、茶叶生产都有一定历史,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但目前的生产方式依然落后,管理模式粗放,科学含量低,滥用化肥、农药现象严重,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尚未建立,更没有品牌,市场竞争能力极为有限。
三、“十三五”果茶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果茶业的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有机遇也有挑战。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其加以引导和支持,我区的水果及茶叶发展将会迎来新的繁荣。
(一)发展果茶业的优势和机遇
一是我区地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十分适宜发展旅游、观光等现代农业。土壤及气候条件较好,是我省适宜种植桃、李、葡萄、杏、樱桃、石榴等多种水果的地区之一。
二是近几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鲜食水果的市场需求量随之增大。曾都区紧邻随州城区,是典型的郊区农业县。城市人口有4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按照健康消费标准人均100公斤计算,我区水果需求量在25000吨左右,目前我区水果产量为3678吨,远远不够本地需求,发展空间巨大。我区茶叶产量为104吨,按人均年消费0.5公斤计算,茶叶消费需150吨,内需与供给依旧有悬殊。
三是我区生产水果、茶叶有悠久的历史,农民的积极性较高。棋盘山茶厂(现更名为:棋盘山众星茶叶有限公司)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整个茶园建立在海拔300米至600米的丘陵地带,气候十分适宜有机茶的生长,其系列茶具有芽叶细嫩、匀称,色翠香高持久的特点。“棋盘山芽茶”、“棋仙峰”、“棋仙峰毛尖”三种茶叶享誉省内外。该公司产品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二)我区发展果茶业面对的挑战
随着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兴起,我区果茶业应大力发展设施果园、茶园,观光果园、茶园,实现果园、茶园、农家乐园双丰收,这将是我区持续发展果茶业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我区在发展果茶业的过程中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按照设施果园、茶园,观光果园、茶园的标准,建立无公害果茶基地。
四、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良种优势、技术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加大发展优质品种,积极推广果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无公害果品基地和生态果茶基地建设步伐,尽快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无公害果茶和绿色果茶以及果茶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形成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品种进行重点开发。
科学选址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技术条件以及资金等多方面因素,扬精品之长、避规模之短,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高效果茶。
集中开发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集中人力、财力,统一领导,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果园、茶园,迅速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总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全市果树总面积稳定在3.5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7万吨,良种化程度95%以上,优质果率85%,并引进新型品种进行试栽。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为5:3:2。结合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重点建成:7个标准化精品示范园并全部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打造3个水果品牌;建立1个冷链物流中心,果品贮藏能力达到0.7万吨。以此带动全区现代农业的健康跨越发展。茶叶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产量达到3000吨。
(四)主导品种选择和区域布局规划
“十三五”期间,曾都区水果产业布局应形成“一镇一品”、“一片一特色”的生产经营模式,紧紧抓住随州市旅游文化开发契机,根据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和政府调控能力。水果生产突出发展水蜜桃、葡萄、冬枣、猕猴桃,茶叶重点是改进加工工艺,加大出口创汇力度,结合炎帝文化,生产有文化底蕴的“炎帝红”、“神龙红”两个品牌的红茶,改进有机绿碎茶工艺。其中:桃生产基地建设地点以万店镇为主,以春雪、春美、春蜜等水蜜桃为主,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为5:3:2,至2020年桃总面积达到2.0万亩;冬枣、猕猴桃、柑橘、李、梨等水果主要以洛阳镇银杏谷自采、观光园建设为主,全区面积0.5万亩;葡萄生产基地以迎宾大道、万店镇为主,以红提品种为主,全部采用大棚及避雨栽培模式,至2020年葡萄总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设施葡萄面积0.5万亩;茶叶生产基地以何店镇为主,到2020年达到1.5万亩,以棋盘山众星茶叶有限公司为加工基地,建立2条全自动生产线。
五、重点项目与工程
“十三五”期间,曾都区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建立生产基地。采取业主负责、市场运作、社会投入、政府扶持等措施,拟建设以下项目(详见曾都区果茶业“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表):
(一)优质水果基地项目:
1、随州市万利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何店镇汪谌村1000亩设施葡萄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2、湖北农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00亩设施葡萄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3、万店镇成军水果种植农民合作社500亩设施葡萄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4、万店镇成军水果种植农民合作社3000亩精品果及采摘观光园基地;
5、万店镇龙头湾村1000亩精品果园及采摘观光园基地;
6、湖北麦穗农业有限公司1000亩设施葡萄及采摘观光园。
7、洛阳镇银杏谷水果自采、观光园500亩。
(二)优质茶加工基地项目:
何店镇棋盘山众星茶叶有限公司1.5万亩“神农红”、“炎帝红”红茶及绿翠有机茶生产基地及观光旅游。
(三)冷链物流项目:
湖北麦穗农业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地点在万店镇小河沟村,建设规模为5000吨。
(四)果茶实用技术人才培训项目:
曾都区畜牧特产培训学校于2010年经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批准挂牌,现聘请资深畜牧、特产专业技术人才20余人为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已面向社会培训畜牧特产实用技术人才4000余人,其中上岗人员已有2000余人,社会带动作用大。在该校培训1500人次果茶实用技术人才完全可行。
(六)加快果茶种植业信息建设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良性的网络运行机制。政府要在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初期,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维护费用,加强领导与监督、政策倾斜、重视人才,建立有利于信息网络维护与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网络建设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企业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各方投入。注重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同抓并举,既抓畜牧业内部信息收集也要抓整个经济领域信息,把畜牧业融合于其他行业中,给畜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建设完善区、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完善配套设备,依托国家公共通讯设施,把计算机网络信息量大、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结合起来,建设高效畅通的畜牧业信息传输通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验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信息发布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实现网上技术服务、产品交易、查询办事、决策咨询、网上诊断疫病等,向业主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科技信息、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全面提高网上畜牧业信息资源的含金量。
曾都区果茶业“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表 (单位:万元)
重点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 | 总投资 | 年总产值 |
随州市万利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何店镇汪谌村1000亩设施葡萄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 钢架大棚1000亩、喷滴灌、配套设施、“三品一标”认证 | 5500 | 4000 |
湖北农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00亩大棚葡萄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 钢架大棚500亩、喷滴灌、配套设施、“三品一标”认证 | 2500 | 2000 |
万店镇成军水果种植农民合作社500亩大棚葡萄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 钢架大棚500亩、喷滴灌、配套设施、“三品一标”认证 | 2500 | 2000 |
万店镇成军水果种植农民合作社3000亩精品果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 土地流转、建设标准园、配套设施、“三品一标”认证 | 4800 | 2500 |
万店镇龙头湾村1000亩精品果园及采摘观光园。
| 土地流转、建设标准园、配套设施、“三品一标”认证 | 2000 | 1000 |
湖北麦穗农业有限公司1000亩设施葡萄生产基地及采摘观光园 | 钢架大棚1000亩、喷滴灌、配套设施、“三品一标”认证 | 5500 | 4000 |
洛阳镇银杏谷500亩水果自采、观光园 | 配套设施、“三品一标”认证 | 1500 | 800 |
何店镇棋盘山众星茶叶有限公司1.5万亩“神农红”“炎帝红”红茶及绿翠有机茶生产基地及观光旅游 | 加工设备、喷滴灌、 配套房屋、培训 | 4000 | 4000 |
湖北麦穗农业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中心 | 制冷设施引进安装、配套房屋、培训 | 4000 | 6000 |
果茶实用技术人才培训 | 培训果茶实用技术1500人次 | 200 |
六、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主要对策
1、打造现代农业,促进水果产业升级。
通过建设精品果园、更新改造老果园等措施,推广新的栽培技术,逐步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产业经营水平高、优势突出的现代水果生产体系。每年引进、繁育推广优良品种2-3个,示范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使果园实现平均亩产由1800公斤增加到2000公斤,优质果率提高10%以上;改造桃、葡萄老果园 1.2万亩,改造率达75 %以上;创建优质果品品牌 3个,亩产值增加到1.2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大户等创立自己的品牌。尽快培植3个水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
加大对果品贮藏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以产后商品化处理为重点,建设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果品冷链物流中心。
走“一园一品”的发展道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休闲农业战略,给果农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引导果茶产业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展现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农业文化观光园,作为科技展示、科普教育的基地,不仅让游客体验观花采摘的乐趣,也给当地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我区水果生产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水平,实现我区水果产业升级。
2、弘扬炎帝文化,培植茶叶品牌
随州是炎帝神龙故里,《本草纲目》记载有“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可见,我地茶叶历史悠久,与炎帝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在我地以弘扬炎帝文化为契机,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企业以市场为载体,加大“炎帝”、“神龙”品牌宣传力度,培育树立有一定市场深度与占有率的茶叶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实现茶叶专业市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与茶叶产业的扩张。同时,进一步优化茶业品种结构,引进 鄂茶一号等优良茶叶品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完善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建设一处集观光旅游、加工制作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深挖茶叶文化,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二)主要措施。
1、加快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果茶生产标准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实施无公害果茶生产贮运和加工,着力优化果茶品种,在提高果茶质量上下功夫。
2、实施果茶产业化生产战略。
抓好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抓好社会化综合服务。
3、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果茶生产的科技含量。
在搞好果茶生产技术推广与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引进,增加名特优新产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形成拳头产品。
4、加大投入,增强果茶生产发展的后劲。
通过改善果茶生产的生态环境条件、管理条件及产后贮运、加工条件,提高水果的产值和深加工增值。
执笔人:黄立国、严华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