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十三五”专项规划
  • 发布时间:2022-08-17 14:59
  • 信息来源:曾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前   言

十三五”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对全面提高我区的综合实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确立为全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力争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规划作用为指导我区未来5年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工作进程。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2012年起,曾都区将“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列为全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分别确定4个市区级试点和21个镇级试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工作开展3年来,曾都区各试点村着力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农村面貌明显改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的成效。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农民收入多元化。各试点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呈现“多轮驱动”格局。一是特色种养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基地和规模畜禽养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万店镇塔湾大棚蔬菜种植户户均年纯收入达到4-5万元。二是园区务工增收。随着随州高新区、曾都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域工业园兴起,大批农民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此外,大量农民选择外地打工就业。三是土地流转增收。白河滩村在外能人张吉德回村成立公司,流转千亩耕地发展规模种植。村民每年除获得耕地租金外,还能就地“打工”挣取工资。四是家庭经营增收。利用城区近郊、小集镇、景区优势,村民发展农家乐、商贸零售等服务业,家庭经营风生水起。

  2、农村形态社区化。各试点村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传统的农村形态逐步向新型社区转型。一是村企共建,例如玉龙公司在洛阳镇银杏谷为村民兴建93套联排别墅式小区,塔湾引进社会资本集中建设98套新居,当地农民居住条件反超城市居民。二是拆迁还建。北郊办的新春、六草屋、孔家坡等村、社区,配合市政工程和工业园建设,还建小区直接与城区融为一体。三是集中自建。各镇引导试点村按照统一规划、样式集中建房,新型社区初具雏形。四是包装改造。塔湾、响堂街按照统一样式进行房屋包装改造,村庄旧貌换新颜。

  3、基础设施网络化。各试点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良好的硬件更好地服务农民。一是交通路网连村通湾。加快农村公路向自然湾延伸,试点村90%的自然湾修通水泥公路。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提速。结合“挖万塘”活动,村平建万方大堰1口,组平建当家堰2口。开展小流域治理、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提升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安全饮水进村入户。城区和集镇周边的试点村对接公共供水管网,实现了城乡供水同网同质。边远试点村以高位引流、无塔自动供水等方式,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增或改造农村变电台区56个,农村低电压问题得到解决。

4、人居环境生态化。各试点村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村民逐步过上“低碳环保”生活。一是环境整治常态化。坚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洁美家园”长效机制,村容村貌常护常新。二是植绿护绿制度化。将植绿护绿写进村规民约,实行封山育林,开展植树造林,村庄更加美丽宜居。三是能源应用清洁化。加快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路灯、光伏发电,生活环境更加环保。

5、公共服务均衡化。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网络,社会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一是教育卫生服务基本均衡。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优质教学资源向农村倾斜;村卫生室和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村民入学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二是文体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建有体育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农家书屋得到有效利用,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三是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社保参保率逐年上升,启动了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畅通。四是基层组织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实施“三民”工程和“双提双健”工程,全面推行城乡网格化管理,建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主要做法及成绩

1、成立工作专班,组织落实到位。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四大家”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办、管委会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详细举措,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工作专班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机制。

2、制定实施方案,工作任务明确。

区委、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曾都实际,制定印发了《曾都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整体推进农村支柱产业快速发展、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农村居住条件改善、整体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推进村庄环境面貌整治、整体推进城乡社会管理创新”的“六个整体推进”的主要任务,提出到2016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0%,并且达到农村与城区收入水平基本一样、生活条件基本一样、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一样、社会保障服务基本一样的奋斗目标。各地、各试点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建立了建设项目库。2015年,25个试点村确定了建设项目121个,计划总投资7111.7万元。其中区级试点村建设项目24个,计划投入资金2558.5万元,镇级试点村建设项目97个,计划投入资金4553.2万元。

3、落实项目任务,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调整本级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预算额度,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机制,2015年区财政预算700万元,专门用于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奖代补”。同时向上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另外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支持农村新居民点和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部门驻村帮扶,对口支援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动员社会力量投资支援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2015年,全区各试点村共完成投资7496.19万元。其中,洛阳镇完成投资2063.6万元,府河镇完成投资2121.73万元,万店镇完成投资522万元,何店镇完成投资758万元,南郊办事处完成投资262.38万元,北郊办事处完成投资589.4万元,曾都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549.08万元,城南新区完成投资630万元。

二是试点建设稳步推进。

1)市、区级试点成效明显。万店镇塔儿湾片区投资57万元完成212省道两侧公路绿化工程;投资125万元完成了龙头湾村及黄家畈村2900米下水道铺设工程;投资210万元打造黄家畈村3组示范点,完成临路面农房包装;投资130万元铺设路边石道路,对212省道黄家畈至石桥工业园区公路路面刷黑。洛阳镇永兴村投资46万元,修建硬化五组夏家冲和寺冲湾2.2公里通湾公路。投资6万元,修建一组杨家冲1.2公里通湾公路土建工程。投资7.5万元,修建六组五家台、咀家湾长1.9公里通湾公路土建工程。投资12万元,硬化清淤灌溉沟渠1600米。投资45万元,硬化清淤当家堰塘10口。投资15万元,维修垱坝2处。投资85万元,栽植银杏、红叶石楠等景观树26100余株,改造低产林450亩。投资26万元,新增垃圾池17个,垃圾桶100个,购买垃圾清运电瓶车4辆。投资385万元,建设、包装 “荆楚派”房屋25户。投资25万元,“四化”建设青林店“荆楚派”试点的配套设施。投资12万元,新建水冲式卫生公厕1座,新建候车亭2处。投资15万元,进行危房改造,目前已有20户已改建或正在改建。府河镇白河滩村投资114万元,新聘保洁人员10名,新建垃圾池26个,购买垃圾桶35个,新建垃圾处理厂1处,购买垃圾清运车、洒水车各1辆,栽种景观树12500余株。投资4.5万元,新建化粪池3个。投资8万元,新建公厕2个。投资35万元,解决安全饮水100户。投资15万元,硬化堰塘3口。投资176万元,新建连体别墅11栋。投资110万元,铺设排水沟1200米,排污涵管1000米。何店镇浪河村投资30万元,建设编钟大道的断头路和涢水南片还建点。投资26万元,安装主干街道高清监控探头及网格新增变压器管理设备2台。投资45万元,整改九、十组的低压线路。投资10万元,改造浪河街道路灯及线路。投资80万元,硬化九组通组道路3公里。投资10万元,修复编钟大道南端破损路400米。

2)镇级试点进度较快。南郊办事处茶庵社区投资51万元,拆除厕所、猪圈等附属建筑物20间,硬化堰塘1口,新建公厕1所,新建挡土墙200米,修建居民活动广场780平方米,硬化巷道15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盏,安装健身器材1套。投资22万元,新建垃圾池30个,新增垃圾清运车1辆,新增铁皮垃圾箱10个,新增垃圾桶200个,新增人力车14辆。投资8万元,栽植景观树500株。投资66万元,解决村民安全饮水工程,安装自来水75户。北郊办事处九间屋村投资21.5万元,硬化6组农户门面,新增机动清运车2辆,新聘保洁员11名,新增垃圾桶150个。投资5万元,种植桂花等景观树7200株。投资8.5万元,安装太阳能灯10盏。投资370万元,铺设工业园区明珠路北端道路1.1公里。投资42万元,整修堰塘2个。曾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龚家棚村投资60万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投资250万元,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82万元,修四组涵洞至新316国道通村循环路。城南新区管委会投入300万元,绿化、美化前进社区荒山、荒坡300亩。投资20万元,修建白桃村800米公路。投资40万元,开通自来水饮水工程。投资50万元,开通永久村自来水饮水工程。投资120万元,聘请保洁人员41名,新增垃圾桶1000个,新增分类环保垃圾箱200个,新增铁皮垃圾箱20个,新建垃圾池55个。投资100万元,新建涢水社区压缩式垃圾处理站1座。

二、“”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问题影响较大。曾都区是随州主城区,部分管辖范围处于城市建设规划范围。目前,随州市有城市建设规划,没有城乡一体化规划,而曾都区城乡结合部的试点村基本在城市建设规划管辖范围内,导致这一部分试点村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建设。加之区与市直相关部门协调困难,试点工作进展较慢。后续建设缺乏科学指导。其次,各地的村庄建设规划还停留在原来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层面。同时原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比较粗糙、粗放,有的不够科学具体,没有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进行规划编制。

(二)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整合全区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加上各地各部门支持资金,但是还远远不够。由于财政投入有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产业发展缓慢,社会资本投入动力不足,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缺乏源头活水,筹措困难。

(三)城乡制度未能并轨。户口管理的二元结构限制了城乡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阻碍了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进程;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较低,对其专业技培训不充分,开展创业困难重重,转移就业同城待遇差别化较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较低,不能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转接。农村低保延伸不够,覆盖面窄。此外,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相对落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绝大部分村没有开班幼儿园,幼儿入学远,交通安全问题大,农民接送成为一种负担。农村医疗条件差,许多特种病药物不能就近购买,同事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投入不足,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村不重视文体工作,文体设施作用发挥不够,无人指导和引领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五)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就农民而言,对城乡一体化认识不足,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谐友爱的生活习惯尚未形成,需要逐步引导、培训、教育。就村集体而言,有些干部对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和重大意义把握不准、认识不高,以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力度不大、工作不细、效果不佳;有些驻村单位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好联系、协调、指导、督促作用。

(六)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镇、办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没有把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到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措施不得力,试点工作无起色。

(七)畏难情绪大。城乡一体化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试点建设的资金投入大。面对此种情况,虽说各级比较重视,工作也没马虎,但迫于资金投入难解决,建设项目难落地,导致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试点工作进展缓慢。

三、“”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融入主城区、迈向现代化”目标,聚焦“改革创新、智慧发展”关键,深入实施综合改革,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民生保障,构建和谐曾都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1、城乡规划建设

到“十三五”末,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面貌明显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城乡体制障碍逐步消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形成区、镇、村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基本构建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城镇体系。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1.1%。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人口70万人。新增园林绿地1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18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一是切实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根据区域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经济功能特点和城镇化发展规律,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城乡分割体制,积极实施“一带三区”城镇空间发展战略。“一带”即沿316国道曾都经济开发区至淅河十岗开发区工业的发展带。“三区”即曾都经济开发区(包括南北郊工业组团)、十岗开发区、何店工业园区为主的工业经济区,以洛阳、府河为主的旅游经济区,以万店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推进“580工程。 “5”就是加快5个镇(含淅河镇)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镇域发展中心;“80就是综合考虑现有村经济区域状况,规划建设八十个“美丽村庄”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村。加快城乡规划修编,尽快形成体系完整、路径科学、脉络清晰的城乡规划体系。各镇要着眼于提升城镇发展内涵和品位,修订完善总体规划,加快编制镇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修订完成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深化城镇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建设规划。规划编制要强化五个理念。一是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理念,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资源一体化配置、产业一体化布局”的原则,注重从整体上谋划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完善产业、主体功能区和各项专项规划,并使总体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三是坚持超前谋划的理念,高起点、前瞻性地编制各类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四是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衔接。加强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促进旅游景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全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实施,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五是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督察与行政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和功能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塑造特色。按照城镇建设提升“三个三”(着眼“三个注重”、坚持“三个原则”、理顺“三个关系”)的标准要求,重点在城镇面貌改观、服务功能完善、镇域经济发展、品质内涵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城镇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走一镇一业或几镇一业的路子。提升完善工业、生态农业、服务业“三大园区”,坚持生态环保,防止“两高一资”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向城镇转移。加强道路、LED照明、供水、燃气、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体、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具备条件的镇要加快向县域副中心城市的方向和目标迈进。全国重点镇政府河镇要按县域副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建设,洛阳镇按照旅游名镇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何店镇要依托市区辐射圈优势,加快产业集聚,强化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同时着力打造府河镇现光山旅游景区建设、洛阳镇至安陆市的古银杏群旅游片区建设。各类小城镇要突出特色,依托小城镇历史传统、区位特点、自然环境和制度创新等优势,注重改善小城镇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在连接城乡、聚集人口、产业配套、服务农业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突出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加快镇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镇域服务业,把功能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教育、商贸、文化、旅游等服务功能设施建设,集聚优质发展资源,打造一批辐射周边甚至更大范围的服务业品牌。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创新城镇管理机制,不断推广城管、环卫、绿化“三托管”,推行城乡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村居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三是着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城乡之间资本、人才和服务双向流动的途径和方法,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文明向农村辐射、资本技术向农村扩散,鼓励农村的优质劳动力向城镇集中。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搞好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引导农房建设从单纯追求面积向不断完善功能转变,从单纯注重住房建设向注重改善人居环境转变,从简单模仿建筑式样和装修形式向更加注重安全和乡村特色转变。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积极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集,促进农村整体风貌的形成。 结合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农民居住区建设,有序引导农民建房,改善人居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建房质量和水平。

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把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村庄整治,结合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试点区建设和及“洁美家园”大行动,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建立保洁队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实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合理布局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机制。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30%。强化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监管和环保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坚持政府统筹、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实施城中(边)村、小城镇驻地村、社区中心村、经济强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村整体改造,并逐步向一般村、边远村拓展,同步配套完善道路、供水、供电、LED照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体育、卫生、社区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实施“迁村并点”,建设集中居住区,形成大社区、大组团。“十三五”期间,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全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坚持“雪中送炭”的原则,帮助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问题。同时认真贯彻湖北省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对危房改造户的情况进行复核,确定是否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危房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保证质量安全,2017年力争完成精准扶贫危房户的改造工作,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区危房改造任务,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五是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城镇路网结构,加快城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城镇供水、排水、供热、供气、园林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管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环境;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等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注重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的维护和管理,切实增强防洪排涝能力。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市供水、天然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的区域性共建共享,推动公共设施向周边城镇和农村延伸。

1)加快发展石油加油(气)站建设。结合我区现状加油站布局和石油储备情况,科学安排需新建和扩(改)建加油站的区域,以补充石油供应缺口和提升加油站品质。“十三五”期间,拟新建加油站8处,其中城北新区新增6处,位于新316国道沿线和明珠新城;万店镇新增1处,位于万店石桥村;府河镇新增1处,位于府河四五咀村。城北新区以建设二级站为主,小城镇以建设三级站为主。同时对各城镇镇区范围内4处现有加油站进行扩(改)建,提升石油供应量。

采取优先使用天然气、合理利用液化气的模式,建立因地制宜、多气互补的灵活的燃气供给体系,加快建设天然气输配管网、CNG加气站、液化气站等配套设施,推进城镇能源供应设施和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扩大城镇燃气供应覆盖面。“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建设,扩大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城北新区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小城镇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75%以上。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燃气管网总长度239.9公里,包括从随州市天然气门站至城北新区及各乡镇的燃气输配主管网65公里,城北新区燃气管网124.5公里,万店镇燃气管网12.8公里,何店镇燃气管网11.7公里,府河镇燃气管网15.3公里,洛阳镇燃气管网10.6公里。以途经我市的西气东输二线国家主干管网天然气资源为依托,增加区域内支线管道建设,在府河镇和何店镇增设西二线门站建设,新建两个分输站,新增供气管道20公里,覆盖两个镇区内90%的用户。

大力加强CNG加气站建设,拓宽能源供应渠道。计划投资2000万元,在城北新区新建41万方/日的CNG加气站,分别为两水CNG加气站、明珠新城CNG加气站、新春CNG加气站和磙山CNG加气站。加大液化气站整改力度,规范液化气供应场地。

2)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安排和部署,不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使城北新区和各乡镇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十三五”期间,曾都区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规模8.9万立方米/日,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项目前期准备和申报立项工作,建成城北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规划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一期建成5万吨/日;建成万店镇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0.6万吨/日;建成万店石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0.9万吨/日;建成何店、洛阳和府河三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均为0.8万吨/日。建设污水管网199.8公里,其中城北新区建设污水管网138.2公里,万店镇建设污水管网14.4公里,何店镇建设污水管网14.0公里,府河镇建设污水管网20.0公里,洛阳镇建设污水管网13.2公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建设区级监测站6座,全部建成后,所有城镇具备排水与污水监测能力,提升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能力,满足日常检测和工艺运行管理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城北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

十三五”期间拟建污水处理厂项目表

项目名称

位    置

建设

类型

建设规模

(万吨/日)

占地面积

(亩)

城北新区污水处理厂

城北新区

新建

5.0

135

万店镇区污水处理厂

万店镇区

新建

0.6

12

万店镇石桥村污水处理厂

万店石桥村

新建

0.9

18

何店镇污水处理厂

何店镇区

新建

0.8

15

洛阳镇污水处理厂

洛阳镇区

新建

0.8

15

府河镇污水处理厂

府河镇区

新建

0.8

15

六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抓住国家政策性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有利时机,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做到改造一片成型一片,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先期启动周家寨、龚家棚、田力公司等棚户区改造,解决好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进一步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十三五”前期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十三五”末,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2、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2020年,在全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0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形成农村城市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庭院花园化的发展模式,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城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突出抓好四大建设任务:

一是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构筑绿色生态屏。一是大力实施环城生态圈建设工程。对城乡结合部郊区内的稀林、荒山进行补植补造,见缝植绿,不留死角。着力打造白云山郊区森林公园,对重点部位进行绿化美化,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打造生态优美的宜居环境。二是构筑水系生态屏障。积极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加强府河流域、水库、河沟的周边生态保护和两岸可视范围内的绿化工作,力争种满种足,实现绿化全覆盖,形成良好的水源涵养保护林网,构筑水系生态屏障。三是营造绿色通道景观带。主要是汉十高速、麻竹高速、316国道、炎帝大道、随洪、随应、随小、随安等主要交通干线两则及可视范围内绿化。以生态景观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在局部重点地段强化景观效果,在交通线两侧营造生态网、景观带,并注意“显山露水”,结合新农村建设,尽可能展现沿线的人文生态景观。高速公路两侧边线50米、省道两侧边线10米范围内,采取常绿阔叶、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树种合理搭配,以樟树、女桢、桂花、国外松、银杏、梧桐、杨树等树种为造林树种,规划建设总规模1万亩。在主干道绿化基本到位后,配合当地政府,着力开展乡村道路绿化工作,按每年绿化5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力争到2020年所有通村公路,适宜植树的地方全部栽植到位。

二是立足城乡一体,创建绿色家园。加强城乡林业一体化建设,提升城乡绿色生态宜居环境,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以创建“绿色家园、”绿色通道、“森林城市”、“森林村镇”、“森林校园”等活动为抓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落实部门绿化责任,见缝插绿、全民植绿,让森林进城、上路、入村、到户,形成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绿化一体的现代林业生态系统,构建城乡衔接,点、线、片、网、体相互融合,山、林、水、田、路相互映衬的绿色生态体系,实现城乡绿色全覆盖。

三是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林业务,用林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力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市场需求优势、科技支撑优势和政策导向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产业在提供绿色产品、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区域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基地、大板块、大项目、大龙头、大品牌,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或产业集群。

1)大力实施“基地化”发展战略。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重点,着力发展5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形成各具特色、规模大、集约化水平高的原材料基地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带。

一是在乡村“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大力栽植适宜本地发展的杨树,在荒山荒地、稀疏林地大力发展以湿地松为重点的工业原料林,新增以杨树、湿地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10万亩,为农村经济发展培植后劲。

二是大力发展栎类为主的菇耳林基地,为香菇、木耳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保证。按照合理利用、有序开发的原则,发展菇耳生产,户均年发展袋料香菇达3000袋,耳棒3000支,户均年增收3万元。

三是鼓励农户按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入社(农村合作社)分红的方式发展以油茶、核桃为重点的木本油料林基地10万亩,并充分利用油茶、核桃开花及果实成熟期,发展农村旅游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提高收入。

四是以洛阳的板栗、银杏,何店的茶叶,万店桃、李、花椒等为重点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10万亩,依托城市,发展花卉及绿化苗木基地1万亩,以适应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将花卉及绿化苗木产业做大做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2)大力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按照就地取材的原则,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扶持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人、城镇居民的转化步伐,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新兴产业为重点,着力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带动林产品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

3)大力实施“板块化”发展战略。依托洛阳千年银杏谷、府河现光山风景区、城郊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及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我区名山、名木、名水、名人、名城等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努力打造森林旅游网络。引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森林旅游业发展。

3、水利水务建设

力争在五年内完成项目区的防洪减灾、安全饮水、高效排灌能力等建设。

1)防洪减灾目标。完成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加大小流域的治理力度,建立区域内的水量统一调度体系,完善水情、雨情、灾情、工情信息传递建设,完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使水工程达到设计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2)供水、节水目标。基本完成农业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0,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灌溉供水正常年景能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一般干旱年景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满足粮食作物及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用水需求,特大干旱年景能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用水需求。

3)安全饮水目标。实现生活饮水安全,自来水入户率90%

4)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建设目标。水库水源污染源基本清除治理或得到控制,饮水水体水质达标,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完成试点村内的水土流失控制和综合治理,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5)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配合省、市水文及水利化信息建设,完成项目区的基础及配套工作。

为加快试点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确保试点村跟上现代化进程,把握时代机遇,以造福人民为思想,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拟定建设以下项目:

a.防洪减灾建设:新建小(二)型水库3座、水库基础设施配套,观测站2座。

b.供水、节水建设:水库下游新建灌溉渠道200千米;渠道硬化90千米,堰塘新建22口,蓄水池5个,新增泵站5个,铺设节水管网80千米。

c.安全饮水建设:管网150千米。

d.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河道2条,共计27千米,治理水土流失土地3万亩。

试点村规划项目总投资15579万元,其中:防洪减灾工程6735万元;供水节水改造工程3880万元;安全饮水工程714万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4250万元。分年度投资计划见下表。

  年度投资计划             (万元)

项目内容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    计

防洪减灾

工     程

2700


2630


1405

6735

供水节水

改造工程


1650


2230


3880

安全饮水

工     程


714




714

小流域综合

治     理

300

1100

300

750

1800

4250

合     计

3000

3640

2930

2980

3205

15579

4、农业农村建设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优先安排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农业集约化水平,切实发挥现代农业的经济、服务和生态功能,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调整调优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化、组织化、设施化水平,提高全区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和农民增收。

1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三五”时期曾都区努力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区、产业功能不断拓展的先行区。基本形成节约型、集约型高效生态农业。确保完成上级下达我区的粮食增产计划任务。2021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年产量32万吨以上,良种覆盖率90%;蔬菜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产量30万吨左右,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大力推进循环农业,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秸秆禁烧80%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的设施农业。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引进节水、节地、节能的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及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全区农机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形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农业。农业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组织化经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全面提升,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新增14家)。提高涉农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辐射和带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建立覆盖到全区所有行政村,农业生产组织化率达到85%以上。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本地种80%的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2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实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战略。

a.调整调优农业结构。以科技农业、服务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区域功能定位的进一步优化和细分。

b.争取政策扶持。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措施,重在“反哺”。政府扶持,注重实效,重点实现四大突破:即在农产品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覆盖面上有突破,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和数量质量上有突破,农业科技、良种引进、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有突破,人才引进和农民培训的数量、形式、方法等有突破。

c.提升农业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一是农业实物产能和价值产能要有提高。点面结合,扶优壮大优势产业,强化曾都本地域特色和特色产品。二是提升生产标准化与规模化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突出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御自然风险标准。三是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高效、覆盖全面、作用凸显、保障有力的农机、农资、农产品检测、农业科技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d.创新科技和农艺,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农耕文化和产业体系,建立与曾都形象相匹配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新体系。通过积极的创新,力求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有机统一、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有所领先。

4)实施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面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持体系,重点发展优势农业科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优化和提升品种结构。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生态农业试点,引进高效、无公害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加强农产品产加销各环节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确保曾都区产地农产品生态优质安全。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整合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5)实施农业经济功能深度开发战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质量型转变,着力解决生产与加工、产出与流通、设施标准化与生产行为标准化等三大协调性发展问题。积极引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现代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业旅游化生产比例,提高产地农产品深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6)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公共服务力度,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加快曾都区城乡一体化步伐,大力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要遵循科学规划、基础先行、资源整合的原则,重在保护修缮、完善功能,保持乡村田园风光,传承历史文脉积淀,将基础设施配套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轨道,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治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力度,全面实行秸秆禁烧,尽最大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5、国土资源建设

十三五”期间,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以打造随州核心经济区、鄂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湖北新型工业强区和全国生态文明新区为战略目标,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面积,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根据《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曾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确定曾都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目标为:

1)严格保护耕地。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39413.70公顷和39044.30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持在27998.30公顷以上,耕地质量明显提高。

2)保障科学发展。2010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2008.00公顷和5700.0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908.00公顷和4670.32公顷以内,新增交通水利等用地控制在100.00公顷和1029.68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中,新增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1965.44公顷和4849.69公顷以内;农村居民点减少,减少量分别控制在57.44公顷和179.37公顷以上。

3)集约节约用地。规划期间,实施废弃工矿地、废弃交通用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295.98公顷;全区社会生产总值到2020年的将达到3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2.8%3.1%4.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85平方米/人和90平方米/人以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4)推进土地整理。2010年和2020年,全区规划整理高产农田分别达到11000.00公顷和19000.00公顷以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途径补充耕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420.00公顷和4083.20公顷。

6、生态能源建设

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农村能源推广,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达到农业农村部提出的畜禽排放物资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要求;推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农民生产生活用能更便捷、居住环境更卫生、生活环境更优美。

1)结构调整。2020年,在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比例达27%以上,民用清洁燃烧炉具普及率80%以上。

2)能源供给。2020年,每年新产生沼气0.35亿m3,新增加年供给生物天然气300m3,生秸秆固化成型燃料12万吨,新提供优质有机沼液沼渣肥近50万吨,年处理消耗畜污80万吨、秸秆12万吨以上。全区清洁能源受益农户增加8万户,使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84%以上

3)节能减排。2020年,新增二氧化碳减排量20万吨,对全年度减排总量的贡献比例达20%以上,节能减排炉具推广有较大提高,成型燃料成本明显下降。

4)服务体系。2020年,建立完善的农村能源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确保工程能持续、稳定和安全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十三五”时期重点完成六项任务。

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全面拓展农村能源开发空间。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惯,与美丽乡村建设、循环农业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快各类沼气工程建设和太阳能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推广节能减排灶,因地制宜开发微水电、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拓展农村能源开发空间。积极拓展农林及其他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途径,推广生物质成型、气化和炭气油联产技术,加强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种植,生产非粮生物液体燃料。以能源示范村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炊事、取暖和洗浴用能高效化、清洁化,形成“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格局。

二是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低碳发展。在能源利用上,合理调整以薪柴、秸秆、沼气为主的生活用能结构,鼓励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农村能源以沼气建设为主向多种清洁能源同步推广的转变。在能源布局上,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和养殖方式的转变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建设重点,丘陵山区适度发展户用沼气,平原重点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加快秸秆和林业“三剩物”资源能源化利用建设步伐,提高农村能源建设与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农民生活的匹配度。在能源项目上,积极发展以生物质能源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重点推动生物质炭、生物质燃气、生物天然气等工程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太阳能发电、采暖、供热工程;积极发展“产业沼气”,推动沼气应用由生活为主向生活、生产、生态一体化发展,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使农村能源建设融入到大农业中。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围绕制约农村能源发展瓶颈问题,加大农村能源技术创新投入,依靠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把农村能源利用技术与种植、养殖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农村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吸收,示范推广和开发利用。加强运用示范和产业化的衔接,充分发挥农村能源在拉长和优化农业产业链条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养殖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农村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加强农村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山区能源项目建设。在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镇村,建设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站、生物质固化成型等工程,通过秸秆沼气、气化、固化成型等方式将农作物秸秆进行能源化利用,为城乡居民和工农业生产提供高品质生物质能源。在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力量示范建设一批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为城乡居民提供商品化可再生能源。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户使用太阳能产品,逐步推进条件成熟的乡村实施太阳能利用等多层次、多方位工程。在偏远地区建设一批太阳能发电、风能及水电站、太阳能热利用等设施,提升太阳能利用层次。大力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减少面源污染。

五是构建农村能源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农村能源服务水平。

建立和完善以县级服务中心为龙头,片区服务站为骨干,村组服务网点为支撑,示范户为基础,城乡联动、上下贯通、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农村能源综合服务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建立健全“区级沼气后续服务中心+镇级沼气服务部+村沼气服务点”的梯级沼气后续服务行业网络体系,推动农村沼气以建站布点为主向建管结合的运营机制转变。适应农村能源建设转型升级新要求,加强基层能源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管理运行模式,按照服务人数、服务区域配备能源专业服务人员,推动农村能源技术服务逐步实现由注重项目管理转为注重行业管理。鼓励合作社、公司、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农村能源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化服务。

六是着力推进农村能源市场化建设,提高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创新发展理念模式,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培植市场主体,完善产业服务方式,改善发展环境,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能源建设综合效益。积极探索农村能源建设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参与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与运营。重点参与生物天然气、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秸秆能源化、光伏发电、风电、地热等新能源建设。积极探索以农户为主体,自筹资金建设户用沼气池、使用太阳能产品、使用生物质炉灶等节能产品的发展模式,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综合效益。

曾都区农村能源建设规划总体目标是:

1、新建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5000户;

2、新建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200处;

3、兴建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00处;

4、兴建畜禽养殖企业大中型沼气工程10处;

5、兴建年产气40m3特大型沼气工程1处;

6、兴建2000 m3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处;

7、新建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80个;

8、推广安装太阳能光伏热水器10000台;

9、推广安装太阳能光伏路灯10000盏;

10、新建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利用发电工程200处;

11、新建微型风力发电工程10处;

12、新建微型水电工程10处;

13、推广安装高效低排生物质炉10000台;

14、建设安装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200处;

15、兴建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200处;

16、农村沼气CCER碳减排交易全面覆盖;

17、阳光工程技术工培训300人;

18、在原有基础上,预计2020年农民户均增收达到2600元以上。

在全区所辖5个镇、4个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全面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具体实现新建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5000户;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200处;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100处;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10处;特大型沼气工程1处;秸秆综合利用工程2处;新建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80个;推广安装太阳能光伏热水器10000台;太阳能光伏路灯10000盏;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利用发电工程200处;建设微型风力发电工程10处;微型水电工程10处;推广安装高效低排生物质炉10000台;建设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200处;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200处。具体如下表:

(一)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

规模

(户)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

补助

省级

配套

农户

自筹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1200

600

192

36

372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1200

600

  192

36

372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1600

800

256

48

496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700

350

112

21

217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300

150

48

9

93

合      计

  

5000

2500

800

150

155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沼气池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灶具和配气管道的购置及技术人员的工资。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改厕的建筑材料和改厕技工工资。

农户自筹(户均3100元含投工投劳)主要用于购置建池改圈、改厨、改厕、建筑材料和普工工资等。



(二)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

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处)

供气户数(户)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

投资

地方

配套

业主

自筹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40

1200

1120

384

60

676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40

1200

1120

384

60

676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60

1800

1680

576

90

1014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40

1200

1120

384

60

676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20

600

560

192

30

338

合计


200

6000

5600

1920

300

338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沼气工程的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输气管道和灶具的购置及技术员的工资;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浮罩的制作和安装费用;

农户自筹主要用于购置砖、砂石料、沼气池开挖及各户的三改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普工工资等。


  (三)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处)

供气户数(户)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自筹资金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20

2000

4000

2400

600

1000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20

2000

4000

2400

600

1000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35

6000

7000

4200

1050

1750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20

2000

4000

2400

600

1000

2020

曾都经济开发区

5

500

1000

600

150

250

合     计


100

12500

20000

12000

3000

50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沼气工程的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输气管道和灶具的购置及技术员的工资;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浮罩的制作和安装费用;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砖、砂石料、沼气池开挖及购置各户的三改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普工工资等。

(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企业自筹

2016

2

1080

280

170

630

2017

2

1080

280

170

630

2018

2

1080

280

170

630

2019

2

1080

280

170

630

2020

2

1080

280

170

630

合      计

10

5400

1400

850

3150

(五)特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特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企业自筹

2017

1

1000

300

150

550

合      计

1

1000

300

150

550

其中:国家投资主要用于UASB池的建造、主要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工资、主输气系统等;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二次发酵罐的建造;

企业自筹主要用于厂房的建造、地平硬化、沼气的设备、围墙和农户输气系统、灶具及普工工资等。

(六)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企业自筹

2017

1

700

300

40

360

2018

1

700

300

40

360

合      计

2

3500

1500

200

18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储气柜、主管网安装、入户管网等;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

企业自筹主要用于厂房的建造、地平硬化、绿化等。

(七)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个)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自筹资金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20

144

70

30

44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20

144

70

30

44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25

180

87.5

37.5

55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10

72

35

15

22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5

36

17.5

7.5

11

合      计


80

576

280

120

176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检测设备、真空污泵、运输沼液、沼渣运输车等;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服务网点购置办公用具、开办费等;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租赁服务场所、货柜、工作服及部分沼气配件的购置等。

(八)太阳能光伏热水器项目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太阳能光伏热水器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台)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农户资金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2000

1600

1000

200

400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2000

1600

1000

200

400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3000

2400

1500

300

600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2000

1600

1000

200

400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1000

800

500

100

200

合      计


10000

8000

5000

1000

20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太阳能主机(板)、空气能主要设备。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购置水管及配件等。

农户自筹主要用于安装费、仓储费、运输费、后续服务等。


(九)太阳能光伏路灯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太阳能光伏路灯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台)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村级自筹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2000

2000

1600

200

200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2000

2000

1600

200

200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3000

3000

2400

300

300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2000

2000

1600

200

200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1000

1000

800

100

100

合         计


10000

10000

8000

1000

10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太阳能灯杆、LED灯、太阳能板、控制器、蓄电池等设备。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太阳能路灯地埋件及连接线费用支出等。

村级自筹主要用于投工投劳、二次转运费、安装费、交通及劳保费、后续服务费等。


(十)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利用发电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利用发电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农户自筹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40

4000

2400

800

800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40

4000

2400

800

800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50

5000

3000

1000

1000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40

4000

2400

800

800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西城办事处

30

3000

1800

600

600

合         计


200

20000

12000

4000

40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太阳能板组、蓄电池组、并网逆变器、充放电控制器、交流配电柜、

地方配套租用永国购置自动太阳能跟踪系统及自动太阳能组件除尘系统等。

村级自筹主要用于投工投劳、连接线费用支出及二次转运费、安装费、交通及劳保费、后续服务费用等

(十一)微型风力发电工程建设规划

按每户50千瓦,建设总装机容量10万瓦连片集中居住小区的并网发电工程10处。

2016-2020年微型风力发电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企业自筹

2016

2

1000

500

200

300

2017

2

1000

500

200

300

2018

2

1000

500

200

300

2019

2

1000

500

200

300

2020

2

1000

500

200

300

合      计

10

5000

2500

1000

15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微型风力发电机、塔杆(拉线、底座及附件)、充放电控制器、交流配电柜等。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蓄电池组、并网逆变器。

村级自筹主要用于投工投劳、连接线费用支出及二次转运费、工程安装费、交通及劳保费、后续服务费用等。

(十二)微型水电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微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自筹资金

2016

2

2000

1000

500

500

2017

2

2000

1000

500

500

2018

2

2000

1000

500

500

2019

2

2000

1000

500

500

2020

2

2000

1000

500

500

合      计

10

10000

5000

2500

25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水轮发电机组,输水管网,配电装置,输电线路及负载。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塘坝或蓄水池改造工程建设支出。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投工投劳支出及二次转运费、工程安装费、交通及劳保费、后续服务费用等。

(十三)高效低排生物质炉规划

2016-2020年高效低排生物质炉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台)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农户资金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2000

400

200

100

100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2000

400

200

100

100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3000

600

300

150

150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2000

400

200

100

100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1000

200

100

50

50

合         计


10000

2000

1000

500

5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高效低排生物质炉。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通风管及配件等。

农户自筹主要用于安装费、仓储费、二次转运费、后续服务费等。



(十四)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建设规划

2016-2020年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

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自筹资金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40

1200

600

200

400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40

1200

600

200

400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60

1800

900

300

600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40

1200

600

200

400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20

600

300

100

200

合     计


200

6000

3000

1000

20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购置平板型太阳集热器及支架、太阳能水箱、空气源热泵、热交换防冻系统、其他辅助配件。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室内工程及连接件、电子阀及其他配件。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管道管件及配件、安装调试费、运输吊装费及后续服务费用等。

(十五)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2016-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计划年限

镇办、管委会

建设规模(处)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自筹资金

2016

万店镇

北郊办事处

40

6000

3200

1200

1600

2017

何店镇

南郊办事处

40

6000

3200

1200

1600

2018

府河镇

洛阳镇

60

9000

4800

1800

2400

2019

淅河镇

城南新区

40

6000

3200

1200

1600

2020

曾都开发区

东城办事处

20

3000

1600

600

800

合    计


200

30000

16000

6000

8000

其中:中央投资主要用于工程主体建设及管网铺设等费用;

地方配套主要用于并网管道工程及配套设施费用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建设投工投劳支出及后续服务等费用。

投资估算根据编制规划项目,计算工程量以湖北省建筑工程核算统一基础定额结合曾都区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单项造价,用工程量乘以单价的办法计算工程总投资。项目规划总投资12.9576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补助7.07亿元,地方(省级)配套2.177亿元,自筹资金3.7106亿元。

投资分配表

  万元)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总投资

其         中

中央补助

地方配套

自筹资金

1

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

2500

800

150

1550

2

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

5600

1920

30

3380

3

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20000

12000

3000

5000

4

大中型沼气工程

5400

1400

850

3150

5

特大型沼气工程

1000

300

150

550

6

秸秆气化综合利用项目

3500

1500

200

1800

7

乡村服务网点

576

280

120

220176

8

太阳能光伏热水器

8000

5000

1000

2000

9

太阳能光伏路灯

10000

8000

1000

1000

10

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利用发电工程

20000

12000

4000

4000

11

微型风力发电工程

5000

2500

1000

1500

12

微型水电工程

10000

5000

2500

2500

13

高效低排生物质炉

2000

1000

500

500

14

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

6000

3000

1000

2000

15

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30000

16000

6000

8000


合               计

129720

70770

21800

37150

7、教育事业建设

十三五”期间,从本区实际出发,夯实基础教育,发展高中教育,壮大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育发展关键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有效扩充教育资源;以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为重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为重要手段,促进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1)总体目标

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100%,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2)目标任务

一是努力办好学前教育。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五年内,各镇(办事处)要在建好一所起示范创作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再建立第二幼儿园,同时支持民办幼儿园建设,力争3-6岁幼儿园入园率达到100%。建立公办幼儿园补充机制,每年引进公办幼儿园教师10人,五年共引进50人。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加强区域活动建设,杜绝小学化倾向,教师达到“两教一保”。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的幼儿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巩固“两基”成果,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确保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

三是不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水平。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在全面抓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区属普通高中学校数保持2所,在校学生数7000人。以曾都一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高中”为契机,强化学校品牌建设;抓住城市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曾都二中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全区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

四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区属中等职业学校保持2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1所)。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完善区职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综合实验楼,配置实验仪器和设备。大力支持机电工程学校发展。到2020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现在的900人增加到1800人。

五是规范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办学方针,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促进我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从曾都实际出发,以支持民办学前教育为重点,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指导现有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六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到2020年,全区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达90%,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达90%,初中新增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学历,普通高中在教师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

2020年,全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发展更加均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水平显著增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3)重大建设项目

工程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16—2018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村小学能够正常运转。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为确需保留的村小学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1%以下。具体任务如下:

2016年计划投入3949.16万元(含淅河334.5万元),共新建、改扩建校舍43031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13231平方米、生活用房5773平方米,运动场22725平方米,附属设施1302平方米。购置图书73313册、教学实验仪器19079台(件、套)、体音美器材2571台(件、套)、计算机790台、网络多媒体教室47间、宽带网络接入校13所。重点解决城区学校扩容和农村学校食堂建设。侧重配置图书、初中理化生地教学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和信息化。

2017年计划投入3947.59万元(含淅河369.4万元),共新建、改扩建校舍44992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10876平方米、生活用房12802平方米,运动场21034平方米,附属设施280平方米。购置图书117369册、教学实验仪器2897台(件、套)、体音美器材2978台(件、套)、计算机288台、网络多媒体教室130间、宽带网络接入校11所。重点将万店镇中心学校、洛阳镇中心学校、南郊擂鼓墩中心学校等8所农村初中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必需的运动场等10个项目纳入规划范畴,规划投入1000万元。侧重配置图书、体音美器材和信息化。

2018年计划投入3950.56万元(含淅河365.02万元),共新建、改扩建校舍35984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11280平方米、生活用房7828平方米,运动场16426平方米,附属设施450平方米。购置图书163248册、教学实验仪器121547台(件、套)、体音美器材6217台(件、套)、计算机556台、网络多媒体教室17间、宽带网络接入校5所。重点解决城区学校扩容以及运动场建设。侧重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和信息化。

工程二:学前教育建设

2020年,全面完善农村幼儿园布局,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装备建设,完成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保持农村学前教育规模,重点发展城市学前教育,主要是新建住宅小区和安居保障房小区配套幼儿园,使全区规划布局规模以上幼儿园达到99所,服务幼儿达到20000人左右。

2016-2020年,投入资金1.84亿元,新建府河镇紫石铺幼儿园、府河镇第二幼儿园、何店镇第二幼儿园、洛阳镇第二幼儿园、万店镇塔湾幼儿园、两水第二幼儿园、曾都区第四幼儿园、东城蒋家岗幼儿园、城北新区幼儿园、南郊中心幼儿园、城南新区幼儿园等11所幼儿园。完善区二幼、清河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等14所幼儿园玩教具配备。

工程三:学校标准化建设

2020年,通过新建一批中小学和对现有学校进行改扩建,全面改善中小学(含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实现全区中小学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教育结构优化协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发展和谐均衡的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2015-2018年,建成府河镇第二小学、洛阳镇第二小学、南郊办事处第二小学;完成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现有设施的改扩建工程,城区、镇直学校的运动场及塑胶跑道建设,配备相关功能室;完成高中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楼、大门、围墙等改扩建工作,完善体育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建设,补充教育教学设施,完成用水、用电、用气等节能环保改造;完成曾都职高实训楼、教学楼、学生宿舍等主体工程建设;在各镇、办事处学校共建成500套教师周转宿舍。

2019-2020年,建成城北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曾都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所有中小学需拆除重建的教学设施建设,用水、用电、用气等节能环保改造,落实其他建设项目;完成曾都一中体育馆建设;完善曾都职高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与曾都二中完全独立的两个校区;在各镇、办事处学校共建成100套教师周转宿舍。

8、文化体育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从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阵地、队伍、内容、活动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我区各镇(办事处、管委会)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深入地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为推进曾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力争到“十三五”末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较为完善、具有曾都特色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形成符合我区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运行机制。

1)文化工作

——文化设施建设。到2020年,“十三五”期间,形成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功能互补、运转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着力建设具有龙头作用和基础效应的文化设施,为构建区、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物质基础。

一是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资200万元,将四个文化站按照“三室一厅”的标准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二是推进村级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建设。投资755万元为全区151个村(社区)建设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服务中心。

三是实施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1510万元,全区151个村(社区)建设一个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能够满足农村群众开展自娱自乐文化活动需求的文化广场(百姓舞台)。

四是投资1600万元对全区160个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更新、补充。到2020年每个村(社区)的图书达10000万册以上,图书不少于1200种,音像资料不少于100种(张)。

五是新建公共阅报栏(屏)。规划投资151万元在151个行政村(社区)新建公共阅报栏(屏)。

六是投资125万元,每年购买文艺院团演出送到农村镇、办事处、管委会不少于50场次。

——群众文化。围绕群众文化丰富的外延和内涵,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多种活动载体和平台,不断增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亲和力,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质量和覆盖面。形成文化设施规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组织机构网络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一是以区群艺馆、镇文化站为平台,精心策划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推进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广场文化的发展。二是以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为依托积极开展“一社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结合我区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其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整合当地的优势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使每个乡镇既有阵地文化活动中心,又有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全区城乡文化网络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三是充分发挥群艺馆、文化站、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阵地的免费开放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帮助青少年提高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来。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立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充分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继续实施文化“三下乡”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式、内容和手段,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农闲等时机,举办有声势、见实效的大型文化精品活动,每年送戏下乡演出场次达到100场以上,经营性演出要达到200场以上,演出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不断提升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率和组织化程度。

2)体育工作

——体育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

一是投资200万元,在城市社区再建5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方便城市居民就近锻炼身体。

二是投资400万元,新建4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

三是投资300万元,将“十二五”期间未完成的30个村的农民建设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覆盖。

——健全体育组织网络。成立曾都区体育协会和各类各级体育协会,使其与体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来协调各体育社会团体的关系,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在基层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到2020年,全区人均体育活动场地达到1.5平方米以上,社会指导站(点)发展到300个以上。全区区级体育社团总数达到10个以上,并辐射到镇和重点村(社区),形成网络。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力争达到80/万人,确保全区各镇每个社区范围内有10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技术传授型指导员人数显著增加,传授能力明显增强。

——群众体育。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培养群众的健身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社会化、生活化、多样化、科学化、制度化。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平均每年的活动和赛事要在2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要达到5万人次。大力发展健身休闲项目,支持发展健步跑、健步走、自行车、篮球、乒乓球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推广武术、大秧歌、健身舞、广场舞等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动全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各种改革办赛模式、规模,各种形式、各类体育项目的体育比赛。到2020年,群众体质明显提高,体育人口稳步增加,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以上,(体育人口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社会人员每周锻炼三次,每次20分钟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人数占总人口的80%左右。全区要力争形成12个在全省范围有较大影响、深受群众欢迎的大型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

9、民生民政建设

十三五”期间,按照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大胆改革创新,转变思维观念,着力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力争“十三五”末期,基本实现城乡民政事业发展一体化,在城乡同步建立起社会救助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优抚安置体系,使农村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和城镇市民同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协调,具有曾都特色的现代民政发展格局,确保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入全省前列。

1)建立农村综合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是实现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为主体,各专项救助为辅,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在健全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按照“按标施保”的要求,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补助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与城镇低保同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状况比对机制,完善分类施保制度,对不同农村低保对象实施分类救助,提高低保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提高低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低收入标准,将救助范围扩大到低收入群体。

二是建立起城乡标准一致、完善的困难群众救助制度,以资助参合为基础,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统筹基本医疗、日常救助和临时救助,不断提高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水平。

三是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投入,建设好农村福利院,对有入住需求的农村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全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与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同步。

2)建立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弱势群众基本利益。

一是加快农村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农村老年人互助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立就近、就便养老服务圈,破解农村老年人养老瓶颈。完善国办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建立社会福利机构农村收养人员生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孤残儿童医疗康复的长效保障机制。完善重度精神病患者“四色”预警机制,提高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中病残人员的医治水平,降低社会安全隐患。

二是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主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机制,大力提倡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发展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制定鼓励民间力量兴办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政策法规和措施。

3)建立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的目标,探索农村区划管理改革。

二是依法实施界线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相关部门配合、边界地区群众广泛参与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机制,维护边界地区农村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是加快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强化对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培育。坚持“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提供优惠政策、允许适当突破”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产品协会等新型合作组织,使每个乡村达到一业一会或一品一会,形成具有示范导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群体,充分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四是加强移民扶持和稳定工作。深入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大生产开发扶持力度,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建立健全移民创业致富机制,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切实增强移民创业致富能力。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重大不稳定因素,着力破解移民历史遗留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切实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10、旅游产业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发挥优势资源特色,全力打造洛阳银杏旅游大景区,打造府河、洛阳、何店为代表的南部旅游片区,以城南新区、南郊为代表的中部乡村旅游片区,以北郊、万店为代表的北部旅游片区,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

努力把发展旅游业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与扶贫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曾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产业经济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2)产业规模目标。2020年底,力争将现光山风景区、桃源湖度假村、乾元山太乙古观、十九山生态旅游区、花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颐养生态园建设成A级景区;洛阳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中国千年银杏谷景区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府河、洛阳、何店南部旅游片区初具规划,并连成一体;成功创建1-2个湖北省旅游名村;新建高星级农家乐、休闲农庄4户;区内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000人,间接就业人员达到5000人以上,五年内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000-1500人次。

为达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8项工作:

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洛京公路扩改及刷黑工作;二是借“旅游厕所革命”契机,确保A级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等场所和旅游强县、名镇、名村等区域的旅游餐饮点、旅游娱乐点、旅游购物点的旅游厕所足量达标;三是在府河、洛阳、何店着手开发自驾车旅游线路,建立自驾车营地,提供标准化、个性化服务,满足自驾车游客的需求;四是完善以景区为重点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和安全保护设施;五是建立旅游咨询服务网站平台,开通曾都旅游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并初步具备网络预订、散客接待、投诉处理等基本功能。六是编制曾都美食指南和自驾游指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整合旅游消费资源,服务广大游客,同时建立消费质量评价体系。

2)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一是构建龙头旅游产品。以中国千年银杏谷为核心,打造洛阳旅游大景区,在通往核心景区道路沿线,大力推行绿化工程,营造银杏旅游景点,通过河道整治,民房改造,景点营造、移植银杏等工作,扩大景区规模,壮大景区体量,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并最终实现创5A景区的目标。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加快城南新区兰花基地、十九山生态旅游区、花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颐养生态园的建设步伐,尽早面向公众开放,形成曾都旅游“百花齐放”格局。三是加大现光山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府河镇人民政府与随州市银桥担保有限公司、西藏宏绩集团合作,加快现光山旅游开发步伐。继续深入挖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山水文化旅游、休闲养生旅游品牌。

3)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充分挖掘曾都文化底蕴,精心创作一批旅游文艺精品,着力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水平,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佛教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建设好乾元山太乙古观和现光山相国寺,举办好一年一度的银杏节,开发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大力发展自驾车旅游、乡村旅游以及户外拓展、宿营、保健疗养、森林探秘等旅游产品,通过举办山地车赛、摄影摄像等旅游节庆活动,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的旅游产品组合,带动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的提档升级。

4)加快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引导农家乐提档升级,在洛阳、城南新区、南郊建设一批集居住、观光、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标准化旅游项目。鼓励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园、创意农庄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对华夏度假村、曾国文化庄园、南苑山庄等实力较强的农家乐进行重点扶持,在资金、政策、项目上进行倾斜,鼓励其做大做强,做出曾都特色,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5)加快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全力打造曾都南部观光旅游区,将府河、洛阳、何店各景区景区一线串珠,开发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服务广大游客;打造曾都中部乡村旅游区,加快城南新区和南郊农家乐的转型升级,开发一日游旅游点,满足市民休闲、聚会、亲子活动的需求;推动北部养老和农业观光游项目建设,为曾都向全域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精品线路培育

a、一日游

线路一:现光山----徐家河

线路二:九口堰新五师纪念馆----千年银杏谷

线路三:桃源湖度假村乾元山太乙古观

b、二日游

线路一:桃源湖度假村----九口堰新五师纪念馆----乾元山太乙古观----千年银杏谷

6)加强旅游环境优化建设。一是在开展“文明旅游”、“文明曾都”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的理念,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营造文明,和谐,充满正能量的出游环境。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投诉处理和紧急救援机制,及时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布旅游信息,处理游客投诉,维护游客正当权益。

7)加强旅游促销宣传。一是用好传统媒体。继续依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二是充分开发和运用新媒体。结合智慧旅游建设,利用旅游微博微信营销平台,做好信息发布和互动;三是搞好展会营销。积极组织景区、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参加华中旅游博览会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等节庆活动,推介宣传,展示形象,学习交流。四是拍摄曾都旅游形象宣传片,在省、市电视台播出,提升曾都旅游影响力。

8)加强旅游厕所建设。旅游厕所的外观要跟所在旅游景区的风格相配套,采用生态环保厕所。2017年前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街区等的厕所全部达到标准,并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要求。

11、社会保障建设

十三五”期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事人才、就业再就业、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比较完善的人事人才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使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目标。

随州市曾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

主要项目和指标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十三五

合计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5%

4.5%

4.5%

4.5%

4.5%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万人)

0.45

0.45

0.4

0.4

0.4

2.1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万人)

0.08

0.08

0.08

0.08

0.08

0.4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万人)

0.03

0.03

0.03

0.03

0.03

0.15

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人)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15000

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7500

扶持创业人数(人)

280

280

280

280

280

1400

带动就业人数(人)

780

780

780

780

780

3900

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0.2

0.2

0.2

0.2

0.2

1

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万人)

5.84

6.04

6.24

6.44

6.64

6.64

城镇参加    医疗保险人数(万人)

19.7

20.1

20.4

20.7

21

21

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

1.9

1.9

1.9

1.9

1.9

1.9

城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万人)

5

5.1

5.2

5.3

5.4

5.4

城镇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万人)

4.5

4.6

4.7

4.8

4.9

4.9

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21.9

21.7

21.5

21.3

21

107.4

被征地农民享受养老保险出口补贴人数(万人)

0.4

0.41

0.42

0.43

0.44

2.1


1)工作就业

一是营造创业氛围,推动全民创业。大规模开展全民创业舆论宣传、推进创业培训和大规模推介创业项目、创办创业园区,鼓励支持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强化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协调各有关部门为创业者提供技术、信息、信用担保、市场分析、政策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到2020年,形成创业政策体系、培训体系、载体体系和服务体系“五大体系”。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为困难人员创业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帮助其顺利实现创业。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一条街、现代农业创业就业园区。

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做好困难群体再就业。重点落实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就业资金,建立起根据就业任务安排就业资金的稳定机制,坚持多方统筹,集约投入,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对社会力量吸纳就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鼓励企业主动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社保补贴、岗位补贴额度,对就业转失业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的给予鼓励。严格执行有关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培训补贴和公益岗位补贴等项政策,认真解决政策操作层面的难点问题。建立政策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考核通报、督促检查、举报监督,对政策不落实的严格追究责任。

三是广泛开展各类劳动者创业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就业培训,持续有效地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用技能培训和企业创办者培训。充分利用就业训练中心及社会力量等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就业培训;积极实施创业培训工程,推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服务一体化的创业培训模式。

四是以公共就业服务为重点,扩大就业总规模。就业是民生之本,让老百姓拥有乐业之所,社会各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多渠道拓宽就业思路,充分发挥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作用,将全年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办事处,明确工作责任,有效保证各项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将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农村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农村劳动者创业服务等就业服务工作向镇办和社区()延伸,实现就业信息上下联通,就业指导、劳动政策法规咨询、就业培训、岗位推荐等精细化、信息化服务的多功能、广覆盖、高效率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到城乡劳动者家门口,提高就业服务与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是进一步完善了“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体系。2020年在全区172个行政村建成“机构健全统一、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业务流程规范、窗口服务优质、基础保障有力”的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了城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城乡劳动力、失地农民就业和培训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实现动态管理。 全面提高了劳动就业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2)社会保险

一是全面实施社会保险政策。依法扩面征缴、落实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实现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行总额预付付费方式改革,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2020年实现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做好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结算衔接。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基本实现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推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衔接。以控制失业率为目标,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指导企业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做好转岗培训工作,实行分流稳岗尽量不减员,确保就业稳定。强化失业保险工作,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逐步建立工伤预防、康复、补偿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动建筑行业参加工伤保险。不断增强各项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按照政策做到应发尽发,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完善社会保险数据库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社会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和预警监测机制,逐步健全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调剂机制,合理调度资金,增强调控能力。全面开展社会保险稽查工作,依法纠正社会保险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参保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加强生存认证管理,彻底杜绝虚报冒领养老金行为,将全区各类离退休人员纳入生存状况系统管理,防止养老保险基金流失。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暂行办法》,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无障碍,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从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标准和规范服务设施建设入手,加强基础管理,整合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流程,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继续推进人社中心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充实人社中心业务经办队伍,确保每个人社中心至少有2名工作人员承担城乡居保工作,每个社区、村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各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强化政策业务培训,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投入资金450万元,建立医疗保险网络监控系统。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信息比对工作,并利用医疗服务诊疗目录信息库、药品目录信息库、临床路径信息库,实时对所有医疗行为进行鉴别。投入资金280万。设立1012医保卡查询点。方便参保人员查询缴费、个人账户、余额等信息。

12、商务贸易建设

十三五”末,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30%,第三产业就业率达到65%,入库项目达到20个。

1)着力市场主体培育,打造商贸流通载体。完善城区、乡镇、村或社区四级商贸网点建设规划,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围绕商贸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城区和乡镇商贸载体建设工程,发展中心商业区、大型综合超市或连锁超市、大型农产品综合批零市场、餐饮娱乐夜市街、物流配送中心、专业市场等,打造快捷、高效的商贸流通载体。到2020年,全区建成30个大型综合超市或连锁超市、3个大型农产品综合批零市场,在重点乡镇建设3个综合农贸市场、3个综合超市,在重点农村社区建设20个综合超市或品牌连锁店,200个标准化农家店或便民店。规范成品油销售及标准化建设,全区加油站(点)达到70座以上,使成品油分销网络覆盖全区。以开发区为中心,建设钢材、建材物流园区;以南郊为中心,建设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以全区之力,建设电子商务园区。

2)以保障供应促进消费为目的,改造完善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农资供应网络。以城带乡,打破城乡市场分隔,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动。围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和村组结合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积极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日用品配送中心发展,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扩大农村消费,改善农民生活。配合统筹城乡重点镇建设,实施乡镇商贸中心工程,支持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乡镇新建商业服务设施,推进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到2020年,建成市区两级消费品批发配送体系,实现连锁配送覆盖到所有乡镇和中心村;建成乡镇有农资供应市场和日用品连锁超市,村村设置农家店的农村市场网络体系。

3)以增销促收为目的,加快构建农产品进城的购销网络。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积极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产销对接洽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促销活动。培育壮大农村各类流通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营销促销。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工程。着力打造以南郊物流园为中心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形成5个以上集生产、加工、储存、交易、流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中心。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市、联通周边地市的高效、畅通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4)以节约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建设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及再制造体系。积极申报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各乡镇、社区、村落设立回收站点或分拣中心。到2020年,形成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化经营管理格局,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化、产业化和无害化目标。

13、畜牧业建设

十三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着力开拓创现代畜牧业,坚持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生态化发展和合作化经营的发展方式,强化政策和项目扶持,不断巩固提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保障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畜牧业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培育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畜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力争猪、牛、羊、禽出栏出笼年均递增分别为7.55%1%17%38%。到2020年,猪、牛、羊、禽年末出栏出笼分别达到100万头、5.7万头、12万只、1亿只,较2015年分别增长43%、60%、106%、306%。

畜禽生产发展规划表


单位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畜禽当年出栏(笼)







万头

75

81

87

94

100

万头

3.9

4.3

4.7

5.2

5.7

万只

6.8

7.96

9.3

10.88

12

家禽

万只

3400

4692

6475

8936

10000

能繁殖

母畜







万头

5.2

5.5

5.8

6.2

6.5

万头

4

4.9

6

7.3

8.9

万只

4.3

5.2

6.2

7.4

8.9

2)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

2020年,肉类总产24.65万吨(其中:猪肉7.5万吨、牛肉1.8万吨、羊肉0.35万吨、禽肉15万吨),较2015年增长168%,年均递增33.6%;蛋产量5万吨,较2015年增长257%,年均递增51.4%;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农民人均畜牧业产值8000元。

畜产品生产发展规划表

项目

单位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畜禽肉产量


118565

136390

158675

185745

246500

60000

63000

66750

70500

75000

8100

9900

12060

14760

18000

1700

2050

2450

2940

3500

家禽

48765

61440

77415

97545

150000

禽蛋产量

16255

20480

25805

32515

50000

蜂蜜产量

300

320

330

340

350

3)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畜禽规模养殖园区(场)和养殖小区,通过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以建设万头猪场、养殖小区等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为重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千家万户参与标准化健康生产,逐步解决畜禽规模小而散的局面,使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10个,全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小区)的50%以上;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规模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全区建成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体系、龙头企业+畜禽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体系”模式带动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农户。

4)饲草料与畜禽发展趋于平衡。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草等政策性畜牧业建设项目,扩大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大力推广优良饲草种植技术,发展集中连片种植饲草面积占全区饲草种植面积30%以上;加强草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增加饲草料总量,到2020年全区生产可利用饲草总量基本达到能满足全区牛羊饲养量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粮食、饲料原料转化,实现草畜平衡。

5)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对饲料、兽药及上市肉蛋产品中药物残留、瘦肉精、三聚氰胺的监管,保证畜禽产品卫生、安全。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兽药经营使用领域抽检合格率由目前的90%提高到95%。畜禽及其产品收购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

6)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明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更加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切实落实,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性流行,不断降低和控制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的发病率,使猪、家禽、牛、羊发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8%1%5%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外疫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猪瘟、羊痘、布鲁氏菌病达到免疫无疫标准,稳定控制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和小反刍兽疫,控制狂犬病。种猪场猪瘟、口蹄疫达到免疫无疫标准,其他种畜禽场猪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禽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达到净化标准。强化检疫监督,严密防范输入性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动物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努力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域。

为达到以上目标,主要完成以下10项任务:

1)适度增加畜禽养殖规模。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鼓励引导分散、小规模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着力培育和扶持各镇办畜禽养殖规模场(小区、户),逐步形成畜禽优势养殖区。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区要进行合理选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环保治理;对原有场区加强规范化改造。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规模场、区联系千家万户,实施规模经营管理。

2)加强畜禽标准化生产。加快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全面推广肉羊“1235”、肉牛“165”、生猪“150”、蛋鸡“153”、肉鸡“156”等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坚持规模化与标准化相结合,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到2020年,90%以上备案登记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实现标准化生产。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目标。

3)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引导牧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力争202090%以上备案登记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实现合作化生产经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牧业合作社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建设饲料加工与配送中心、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中心、良种推广与人工授精服务中心等,通过合作社利益链条把发展和服务联结起来。对发展基础好、带户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示范社,予以专项资金扶持,使其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4)突出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建设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重点抓好畜禽圈舍、水电路、畜禽标准养殖档案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到2020年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50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80个。

5)稳定发展猪禽养殖。20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130个,生猪年出栏达到100万头;肉鸡年出笼在保障同星农业深加工的基础上达到1亿只;加强疫病控制和产品品质建设,保障优质猪禽肉品供给市场;蛋禽重点提高蛋品质量和产蛋率,实现规模工厂化生产,建立优质蛋禽养殖基地,提升蛋鸡生产效益。到2020年,实现猪禽标准化养殖达到规模化养殖小区(场)比重的80%以上的要求。

6)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依托国家良种补贴政策,落实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和牛冻精补贴政策。加快优质畜禽的引入和扩繁速度,重点支持三元杂交猪、波尔山羊、南疆黄羊、摩拉杂交水牛、西门塔尔牛、枣北黄牛杂交利用,选育扩繁力度;建成种畜禽场,促进牛、猪、鸡等畜禽品种改良。到2020年,种羊场达到1个,种牛场达到1个,种猪场2个,种禽场2个。

7)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规模饲草料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推广饲草青贮、氨化技术,2020年在肉牛、肉羊养殖小区或合作社建立3个日产10吨以上的饲草料颗粒加工点;建成30万吨饲料生产企业2个。

8)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动物标识、监督监测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实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饲料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强化畜牧统计监测和预警功能,提高市场信息服务和监测预警能力,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完善。

9)突破性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饲料、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个。在优势畜产品集中区和集散地建设区域性畜产品专业市场,实现优质畜产品与畜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民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了解畜牧业产品布局、掌握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专业销售队伍,解决畜产品销售问题。

10)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落实好《曾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通知》(曾政办发[2015]30号)文件精神,按照“谁处理、补贴谁”的原则,建立与养殖量、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确保无害化处理场所正常运营,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运行模式,不断完善无害化处理监管和投入机制,实现病死畜禽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的长效机制。

14、交通运输建设

十三五”时期,“四横二纵一环一联”的骨架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公路网总里程增加至1575公里,其中普通国省干线中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100%,全区100%县道达到三级或以上等级,乡道中三级及以上等级比例达到80%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00%村组通硬化路,农村公路通达度、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且实现区域内重点旅游景区通达高等级公路,一般景区通达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并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形成初步旅游环圈。

1)推动公路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以曾都城区为中心,以重要节点快速直达,一般节点彼此通达为原则,对一些骨干公路的升级改造,促进曾都形成“四横二纵一环一联”的干线公路网结构。

a.提升国道通行能力,重要干线通道绕城化和升级改造工程

——G240升级改造工程:主要针对G240曾都界点至万店塔儿湾等段进行路面升级改造,合计23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投资约为11500万元,项目建设将减少沿线城镇交通对长途过境交通的干扰,提高国道的服务水平。

——G240随州城区段绕城工程:主要是对G240塔儿湾至曾都至随县界点进行改建,北与G240曾都区路面改建段相接,南与G346随州城区段绕城工程对接,合计22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米,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投资约为44000万元,项目建成之后,有效改善G240道路出行条件,并在随州城区构建一条西环线,缓解城市交通对长途过境交通的干扰,提高国道的服务水平。

——G316路面改造工程:主要对G316广水曾都界点至淅河段进行路面改造,建设规模为7公里,拟按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投资约为3500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提升国道的服务水平,有利于满足过境交通快速通过要求。

——G346绕城段升级改造工程:规划对G346环潭镇、洪山镇段进行绕城工程建设,建设规模分别为7公里和10公里,合计为17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米,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投资约为34000万元。项目建成之后,将有效分离城市内部出行和长途过境交通,减少环潭和洪山两镇城镇交通对长途过境交通的干扰,提高区域交通出行效率。

b.提升省道服务水平,主要交通干线快速化、畅通化

——S262改建工程:S262万店至淅河段进行改扩建,建设规模为15.3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总投资约468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曾都南北向物流通道和随州西部的旅游快速通道。

——S263升级改造工程:S263何店至柳林段、柳林至随岳高速收费站升级改造,建设规模为21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总投资约10500万元。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提升高速公路出口通道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改善了沿线居民出行条件。

——S327改造工程:S327府河至洛阳进行改扩建,全长20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总投资约10000万元。项目的建设将有效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2)加强旅游公路的建设发展

发展现代旅游业是曾都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规划以构建连接曾都区重点景区的“一线串珠”循环旅游圈为主体。

——旅游公路干线:G240G316S262S327005乡道、S263为环线的旅游圈,将曾都区规划的全部重点旅游景点连接覆盖。

——旅游公路支线:规划曾都区新建洛阳兴同至金桥的旅游支路,通达明玉珍故里,全程15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总投资约7500万元。本项目建设之后将随县南部明玉珍故里、大洪山和洛阳千年银杏风景区、新五师司令部旧址等旅游景区进行串接,形成了一条随南的旅游通道,带动沿线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3)加密乡村公路网络

a.推进通畅工程,重要县乡道升级改造

重点加强乡镇之间互联互通、连通县域重要景区的县乡道改造,提高建设标准,使县乡道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县道上等级、乡道变顺畅”,较大程度上提高建制镇、村的道路通畅条件,提升交通出行服务水平。“十三五”期,曾都重点完成3条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建设,并争取到2020年所有县道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危桥基本实现维修改造加固和重建,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得到完善;打通所有农村断头路;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显著提高。

——原淅孛路大堰坡至孛畈段县乡公路改建工程:全长36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总投资约25200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两水至吴店县乡公路改建:全长48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总投资约33600万元。本项目的建设为曾都区北部区域增加了一条出口通道,完善了区域公路网的布局,另一方面为北部区域和城区经济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

——万店至余店县乡公路改建工程:全长20公里,拟按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总投资约10000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广水北部区域与曾都区之间建立一条快捷的通道,有效的促进了两大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

b.推进通达工程,村级公路连片成网

进一步推进撤并村通村公路、村组连通公路建设,扩大农村公路网覆盖范围,基本消灭断头路,循环路加快形成,实现农村路网连片成网;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加强安保工程建设,消除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和畅通程度。

十三五”期间拟改造农村公路75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51000延米,安保工程600公里。

4)注重运输方式的衔接

十三五”期间应重点考虑调整曾都区国省道过境绕城段线位和交通衔接,缓解国省道与城市互通的干扰,提高服务水平。

——G316由于受到汉丹铁路的限制,近期建议利用站前大道进行绕城,远期利用北环线绕避主城区。

——G346向南绕越随州主城区,具体线位为在长岭镇与G316分离,至府河利用淅孛线向西沿线经过了紫石铺、沙门铺,至大雁坡居委会,利用环城南路跨越府河与G346随南线对接绕避主城区。

——G240向西绕避随州主城区,具体线位为在万店镇石桥河向西南利用环城北路跨越汉丹铁路,沿环城西路向南展线,利用环城南路跨越府河与G346重合,绕避主城区。

目前,经过曾都区的国省干线主要包括G240G346G316以及S262S263,国省道线位调整和交通衔接如图所示。

5)落实农村公路的管养机制

重视农村道路的建设和发展,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加强农村道路路面技术等级,保障农村公路正常通行。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重点加强路基排水设施的维护与路面日常养护,实现“有路必养”,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30%

根据“十三五”公路规划发展目标及工作任务,总共需要投入资金约15.55亿元,其中国道提档升级投资6.65亿元;省道升级改造投资约为4.9亿元,县乡等级公路投资5.95亿元;通村公路投资0.0225亿元;危桥改造工程约为0.03亿元。

15、医疗卫生建设

十三五”期间,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缩小医疗卫生城乡服务差别为目标,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为载体,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建设。

1)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城市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级卫生室城市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甲A标准,4个乡镇卫生院要达到“四化”标准。

2)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2020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80%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医生80%以上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护士100%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所有乡村医生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其中20%的乡村医生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及护士执业证书。

3)全面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5-2020)的通知》。

4)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满足农民的健康需求。

5)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曾都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6)进一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加快推进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保管理体制的整合,完善医保运行机制,增强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7)加强对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深度职能整合,强化城乡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能

8)扶持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办医院,提供高端服务,满足城乡居民非基本医疗需求,重点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全面放开对个体诊所准入,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9)加快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盒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区城乡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四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医疗服务等的发展

10)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送使用流程,保障全民享受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满足城乡居民的药品需求

十三五”末,为达到以上目标,主要完成以下5项任务。

1)加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杻纽地位,加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

a、镇(办事处)卫生院。每镇、办事处设置一所卫生院。曾都区设两个中心卫生院(万店、何店)。卫生院要坚持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并重,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预防保健、疾病控制、计划生育、医疗急救等服务功能,完善和巩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职能。

b、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人口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按每0.人口或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2020,建立起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优良、功能完善和运作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1个行政村原则上设置1个村卫生室。但三村合并范围较广的村可以分设二个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居委会)不设村卫生室,其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由卫生院承担。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加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到2020年底,力争使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执业护士资格。现有行政村在改制成社区居委会后,不再设置村卫生室,原有村卫生室符合条件者,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村卫生室按本村总人口的2配防保医生,其中必须有一名女乡村医生,保留计划生育服务室。

3)加强疾病控制工作

疾病控制工作要抓好“一个基础两个重点”,即计划免疫基础工作和艾滋病、结核病两个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计划免疫基础工作,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免疫接种率,保持无脊灰状态,巩固消灭脊灰成果;二是引进计划免疫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网络管理实现异地接种,从根本上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三是进一步开展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四苗”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

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坚持完善一个体系,健全两个网络,即完善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和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当前要做好我区现症病人及感染者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工作。

结核病防治工作要落实结核病防治项目,最大限度的发现结核病病人,使结核病病人得到有效治疗,从而降低结核病发生率。

继续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发热病人分诊预检工作。

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妇幼保健工作要突出降低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要积极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对孕产妇跟踪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其住院分娩,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婴幼儿实行定期体检,矫正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曾都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挂“曾都区妇幼保健院”牌子,镇(办事处)卫生院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

5)加大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a、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50元以上,全区平均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门诊统筹实际补偿比稳定在50%以上,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平均补偿比稳定在75%以上,区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稳定在65%以上,22种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不低于70%25种门诊重症补偿比例不低于60%,大病保险政策报销比例不低于50%

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核报制度,切实发挥托底救急作用。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建立健全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考评机制,重点解决农民患大病无钱医治和因治疗大病返贫的问题。

b、建立对农村低收入患病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

农民医疗救助制度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大病医疗统筹的重要补充措施。在农村建立起医疗救助制度对于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医疗负担问题,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医疗卫生社会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农村低收入的患病人群,应该包括四部分人,一是贫困户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二是五保户;三是因患病等偶然原因造成返贫的家庭;四是为公众安全受伤而又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对于上述四种人可直接给予一定的医疗补助。

c、积极争取城市支援农村卫生服务,促进医疗卫生城乡服务公平发展

农村基层医疗医生作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端服务者,如果不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不更新他们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学防治理论,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医疗质量。因此我们要借助临近城市的优势,积极协调,争取城市医疗单位送管理、送技术、送人才、送经营理念下乡,实施立体扶贫,通过城市医院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技术辐射,使基层卫生人员得到培养和带动,从而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更趋于公平和协调发展。

d、建立稳定镇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的财政保障机制。

尽快解决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基本报酬和基本养老保险,尤其是要注重解决镇(办事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工资、养老问题,建立正常的补偿机制;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村卫生室人员的经济补助应给予解决,以稳定乡村卫生队伍,使乡村医务人员能安心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从而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彻底解决乡村卫生人员匮乏的问题。

四、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十三五”期间,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试点引领、重点突破,改革创新、建章立制,注重实效、科学推进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高标准对已编制的规划进行修编完善。规划要有长远眼光,既要结合实际,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适当超前。要重点从农村城镇化方向考虑,做好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和新居民点建设规划。要对规划进行细化,制定逐年实施方案。在规划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各地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同时,要加大规划的执行管理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建设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二)加大支撑产业发展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才有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聚集现代农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把优良生态、优质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一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来抓,充分利用曾都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办)工业园区的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做大做强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饰、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各镇、办事处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展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引导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三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要把旅游和商贸服务业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要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流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强和完善农村旅游景点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名镇和旅游名村。要鼓励发展“农家乐”,全面带动农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要以发展服务业来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加大农村民生改善力度。农村民生改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从而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踊跃投资投劳参与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农村交通、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农村电力等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要巩固“洁万家”活动成果,治理农村“四乱”(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房屋乱建、畜禽乱跑)。要抓好试点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面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三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四是积极发展城乡文体事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五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要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室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和水平,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六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要抓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构筑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灾害救助制度,建立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社会救助体系,整体提高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要稳步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促进城乡社会管理创新。

(四)加大试点村推进力度。一是继续办好区级试点。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扩大建设范围、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深化居民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建成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影响的示范性工程。二是要花大力气办好镇级试点。各地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镇办试点村建设。三是破解资金筹措难题。要探索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突出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

(五)加大部门配合力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及资金方面对区、镇两级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给予了较大支持。“十三五”期间,要再加力度,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向上拓展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渠道,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试点镇、村建设。各相关部门要针对试点镇、村提出的有关请求支持的具体事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对比较容易落实的事情要马上办,对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要尽力办,对可以争资立项的要尽快争取,促使项目资金早日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安排一名分管业务工作的班子成员与镇(办、管委会)及相关村搞好工作对接,经常保持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全力支持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六)加大督办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和机制,坚持经常性督办。实行区专班领导包驻点村,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抓好试点建设工作。区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要搞好经常性不定期工作督办,及时收集各地工作进展情况,搞好相关信息报送,同时对督办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研究并及时解决。要形成一季一督办、半年一观摩、年终总评比的督办考核机制,督促各地抓好试点工作,并根据年终考核评比结果,对成绩显著地单位进行奖励。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搞好相关试点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共同促进我区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44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