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措并举推动教联体建设提质增效
  • 发布日期:2025-04-22 10:07
  • 信息来源:曾都区教育局
  • 编辑:徐玥莹
  • 【字体:
打印

我区教联体建设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按照“城带乡、强带弱”“先行先试、全面铺开”原则,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我区55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教联体建设,组建成17个教联体,其中共建型10个、融合型6个、特色型1个,实现了教联体建设提质扩面、全域覆盖,全区教育资源配置日益均衡,学校办学质效整体提升。教联体建设工作经验在《湖北教育》《学习强国》、随州日报、云上随州等媒体刊发推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师生家长及其他群众对教联体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改革促建设,理顺管理体制。一是城区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2024年春,我区撤销4个街道中心学校,将所属14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调整为区教育局直属管理,并根据办学质效将上述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破除了教联体建设的“中梗阻”。二是乡镇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2024年秋,我区进一步将5个乡镇中心学校变更为“初级中学”,分别代管各镇学校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乡镇小学全部建成融合型教联体,实行核心校单一法人制,由核心校派驻执行校长实行“一校多区”一体化管理,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到核心校统一调配,教联体内教师无障碍打通使用。

二、以激励促交流,优化师资配置。出台《曾都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章可循。一是提高轮岗教师待遇。区级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落实交流轮岗教师的生活、交通补贴等应有待遇。二是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将城区学校教师到乡镇学校交流轮岗一年期以上的工作经历视同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的必要条件。三是健全荣誉表彰机制。对推荐到市级以上表彰的城区教师,要求必须有一年及以上的乡镇学校工作经历。四是畅通干部选用渠道。加大交流轮岗教师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在选拔任用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到乡镇交流轮岗经历的教师。这些措施激发了我区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热情。2024年,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交流轮岗一年及以上的教师达234人,占比近7%,超出了省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骨干教师119人,占交流教师的50.9%,均衡优化了教联体内师资配置。

三、以制度促规范,保障长效运行。为提升我区教联体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动出台系列化内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教联体运行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已草拟《曾都区教联体建设考核评价标准(试行)》《曾都区教联体专项经费考核分配办法》《曾都区融合型教联体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曾都区融合型教联体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曾都区融合型教联体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相关制度,正在征求意见,在完成相关流程后从今年春季学期正式实施。

四、以联动促融合,提升共建质效。一是实行管理共进。定期组织核心校校级干部参与“校校行”活动,与各成员校管理团队“面对面”,了解共建需求,破解发展难题。二是实现资源共享。教联体内各类活动实行联建联办,促进校际间深度合作;通过开展联合教研、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活动,推动学科教师素养整体提升。三是实施数字赋能。2024年,区财政投入1千余万元,为39所学校新建云计算机教室65个、添置数字化终端3575台;新建了曾都区全链接教学平台,为教联体开展“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网络教研提供了物质保障,实现师资共享、课程资源互补。

五、以督导促落实,推动工作进步。一是狠抓工作部署落实。每学期开学时重点督查教联体建设工作安排布置情况,将教联体建设工作列为责任督学入校随访督导重点项目,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组成专项督导组深入各教联体成员校,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随机访谈等方式开展调研,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协助解决实际困难,总结推广可供复制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联体管理体制,健全教联体运行制度体系,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探索融合型教联体人财物共用共管机制,不断提高建联体建设成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奋力谱写教育强市新篇章贡献曾都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