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教联体试点建设工作概况
  • 发布日期:2023-12-12 09:00
  • 信息来源:曾都区教育局
  • 编辑: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教育局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就我区教联体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2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鄂教基〔2022〕7号),区委区政府将县域教联体纳入强县工程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截至目前,我区按照“城带乡、强带弱”原则,分两批共组建了6个教联体试点,全区3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占应纳入教联体建设学校总数(45所)的66.7%。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联体、实验小学教联体获评省级教联体试点,东关小学教联体获评市级教联体试点。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确定了我区教联体“三步走”的建设思路,区教育局拟订《曾都区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了镇(街道、管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现正按程序呈报区政府审议。第一步,2023年底前建设6个试点教联体,这一步已完成; 第二步,2024年底前,将全区80%以上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第三步,2025年底前,将全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教联体建设,巩固扩展建设成效,推动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择校降温、质量提升,形成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健全机制,互融共通。

1.建立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2023—2024学年度,全区60名城乡教师开展了双向交流工作,涵盖十余个学科。为发挥教联体龙头校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各教联体都建立了常态化的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实验初级中学教联体牵头校安排校级干部到成员学校担任兼职副校长,每周驻校1天,与乡镇学校长期(1年及以上)双向交流教师不少于5人,短期(一周及以上)跟岗交流教师不少于20%;实验小学与洛阳高小首批互派4名青年骨干教师开启为期一年的轮岗交流;实验初级中学教联体、东关小学教联体、白云湖小学教联体开展精品课培训和优质课进校园活动,各教联体根据成员校的实际需求,广泛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明确了师徒培养任务和目标,精准辅导,阶段考评,共同成长。

2.完善教育教学一体化机制。一是实行资源共享。实验初级中学的中考复习备考制度、五丰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策略、实验小学的国学文化传承方案、白云湖小学的书法教学模式等成为成员校争相学习借鉴的“香饽饽”。东关小学进一步擦亮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及科技特色学校金字招牌,将曾经高大上的魔尺魔方、3D打印、太空种子种植等校本特色课程由一校独有转化为成员校共用共享。实验初级中学教联体在充分发挥成员校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基础上,围绕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教学教研、联校讲堂、活动分享、评价改革等教联体建设重点任务,推出“十大行动”,各成员校在牵头校的统一筹划下同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二是实行管理共进。实验初级中学教联体组织开展了牵头校校级干部到教联体成员校“校校行”活动,牵头校校级干部与各成员校管理团队“面对面”,了解共建需求,破解发展难题。区教育局还组建了教联体龙头校校长工作交流群,校长们经常在群内探讨学校管理经验、推送外地教联体建设成果等。三是实行文化共建。举办校园文化研讨会,促进成员校校园文化深度交流和碰撞,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教联体学校文化。四是实行教学共研。教联体每周确定半天时间进行集中教研活动,同步开展“周周有约”教学或中考备考教研活动。五是实行结对互助。开展教联体班级和学生结对共建,以学生重大活动、重要仪式为平台,互派学生代表参与观摩和展示,在互助共建中丰富校园生活,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学校品牌。通过举办社团文化节、“共读一本书+互通一封信”活动、篮球足球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红领巾”艺术节等,丰富了学生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展现了新时代中小学生健康向上、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3.发挥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初中数学黄加红名师工作室与教联体成员校教师共同研讨大单元视域下的复习课;小学信息技术万东旭名师工作室,统一对各成员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初中物理孔伟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送教活动、中考备考专题研讨活动等,发挥名师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收到良好成效

(三)强化考评,一体提升。根据教联体建设实际,区教育局制定了《教联体建设考核评价标准》(试行),从管理共进、师资共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整体提升等5个维度对教联体建设质效进行量化考评。各教联体学校统一制定教学竞赛、德育活动、检测考试等教育质量考评标准,对日常开展的各类竞赛和学生素质测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阅卷、统一分析,通过质量监测帮助成员校找差距、想措施、补短板,整体提高各校教学质量。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体制机制障碍需进一步破除。目前,我区共建型教联体学校未实行单一法人制度,各成员校均为独立法人,教联体一体化建设在融合深度和广度上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教师编制、岗位设置、公用经费、项目经费均为独立核定,教联体内经费预算、师资调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打通使用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共促共建、互融互通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教学交流和学生活动上,难以深度融合。

(二)各方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成员校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考核评价方面,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主要依据为学校荣获的表彰、师生竞赛获奖、学生考试成绩等。由于城乡学校之间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存在一定差距,用同一把尺子去度量各学校的办学成效易挫伤薄弱学校积极性。二是交流教师积极性不高。教联体内干部教师的共管机制尚未建立,落实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面临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交流的积极性。

(三)教联体建设专项资金不足。教联体建设过程中,人员交流、开展活动都需要经费支持,2023年,省财政厅对第一批每个省级教联体试点给予了60万元的补助资金,第二批教联体试点尚无资金支持。因各地财力不同,在教联体建设过程中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既制约着教联体各项工作的正常推进,也影响到教联体建设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要明确相关部门在教联体建设中的职责。教联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及多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特别是在项目、资金、教师等要素保障上,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以保证教联体建设稳步推进。

二要建立交流轮岗的激励机制。教师最关心的切身利益是职称和待遇,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交流轮岗。现阶段,可考虑在每年正常岗位晋级名额外单列增设教联体交流教师岗位晋级指标,以调动交流教师的积极性。

三要学习示范教联体成功经验。之前我们已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遴选、推荐建设推进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教联体,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研读有关材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方式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以少走弯路,提高共建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