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曾都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
  • 发布时间:2024-06-20 11:16
  • 信息来源:曾都区教育局
  • 审核人:徐玥莹
  • 【字体:
打印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鄂教函〔2021〕4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区新一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在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 本地概况

曾都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江汉平原北端,位于随州腹地,是地级随州市政府驻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编钟古乐之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银杏之乡、省级文明城市。曾都区版图面积1425.4平方公里,总人口69.95万(含淅河镇),其中农业人口28.25万,占总人口的40%;城镇人口41.7万,占总人口的59.6%。依据民政部行政划分,曾都区共有5个镇(淅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洛阳镇、府河镇)、4个街道(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南郊街道、北郊街道)、2个管委会(曾都区城南新区管委会、曾都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辖148个村、57个居委会。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61所(淅河11所),其中完全小学41所(淅河8所、长岗2所),初中14所(淅河3所、长岗1所),一贯制学校6所。现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学生71179人(公办义务教育、民办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生数分别为59617人、11449人、113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现有教职工3387人。2020年全区中小学校学生入学率均为100%,小学巩固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8%。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1、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规划已全部到位,学校保持相对稳定;

2、“全面改薄”以来共投入2.6195亿元,其中“全面改薄”时期投入了2.2亿元,2019-2020年能力提升项目投入了4195万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极大部分学校尤其是村级学校达到了底线要求;

3、学校食堂、厕所基本建设到位;

4、教学设备、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信息化装备经过多年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省检时投入了2300万元、“全面改薄”时期投入了6959万元,能力提升投入了1000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仍不足,消除大班额任务还很重。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及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城区适龄儿童急剧增加,虽然通过新建白云湖学校、五丰学校、鹿鹤小学、季梁学校、云龙小学、编钟中学等6所学校,增加了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但相对于过快增长的入学需求,学校总量仍显不足,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学生“入学难”等问题压力仍然较大。

2、中小学办学条件与《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仍有一定差距,部分寄宿制学校差距较大。表现为:一是部分学校仍需新建、扩建部分教学楼、综合楼;二是少数学校食堂条件较差,表现为面积不足、无功能分区等;三是部分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紧缺,卫生间不配套,洗浴设备设施缺乏;四是农村中小学各实验室、功能室缺乏或面积不足。五是有13所学校运动场不规范,无管网或管网不通畅,遇雨积水。      

3、教学设备、洗浴、饮水等生活设施、信息化装备与省定基本标准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4、师资也存在结构性缺编,老龄化现象严重,离“城乡一体”的目标还相差较远。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全面实施“2014-2018年全面改薄”和2019-2020年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作基础上,从2021年开始,再经过5年的努力,满足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运动场地、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络建设等教学生活需要,乡村小规模学校能够正常运转。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满足。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1%以下。

(二)年度工作目标

1、2021-2025年总体目标

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力争到2025年底,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二是着力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优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乡镇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宿舍、食堂、厕所和运动场地建设,配齐洗浴、饮水等生活设施,全面改善学生吃、住、学、文化活动等基本条件;乡村小规模学校配置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确保校舍安全够用。三是着力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提升育人保障能力。通过光纤、双向宽带卫星等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推进小规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2021-2022年目标

优先满足编钟中学(2022年2月开学)和编钟小学(2022年9月1日开学)等两所新建学校的设备购置;着力解决部分学校运动场改扩建项目,保障师生锻炼活动场地;改造部分学校老旧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全面改善学生吃、住、学、动、文化活动等基本条件。

3、2023-2025年目标

着力解决城郊学校大班额问题,改扩建3所义务教育,保障学校学位供给。擂鼓墩中心学校拟新建1幢教学楼、改扩建运动场;征地10亩扩建东城八角楼中心学校,拟新建12个班教学楼,新建综合楼和学生食堂;征地70亩扩建东城文峰塔小学,拟建设标准运动场、教学楼、综合楼等项目。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光纤、双向宽带卫星等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推进小规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预期效益

至2025年,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基本消除大班额;拥有运动场学校比例达到100%;普通教室满足基本需求的学校比例、配齐各类实验室的学校比例、拥有图书室、运动场、食堂、锅炉房、浴室的学校比例、学生宿舍满足需求的寄宿制学校比例、厕所满足需求的学校比例、配齐课桌椅学校的比例、配齐图书学校的比例、配齐各类实验仪器学校的比例、配齐体音美器材学校的比例、配齐饮水、食堂、安保学校的比例、信息化建设达到规范要求的学校的比例均达到100%。

四、建设内容

预计5年共投入10148万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其中:校舍建设4721万元、运动场建设1555万元、各类教学设备、教育装备3872万元),使学校设置布局更加科学,办学规模更加合理。使中小学生的生均建筑面积,学校教学及附属用房、生活用房、教学设备、实验室、信息化装备等均达到《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五、资金筹措

(一)资金总投入。根据学校摸底排查,对照《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经费测算标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5年全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总投入为10148万元。

(二)资金来源。根据上级资金来源及区级财力可承受程度,5年规划投资10148万元(含淅河1627万元),其中省级投资8146万元(按曾都区2019-2020年能力提升实达资金和随县长岗的2.5倍规划),区级投资2002万元(含淅河327万元;曾都区为1675万元,平均每年335万元)。

六、项目安排和进度安排

(一)2021年计划投入2100.8万元。具体项目为:设备购置类,包括编钟中学投入932万元;淅河镇魏岗小学、淅河镇金屯小学、淅河镇十岗小学、淅河镇光化小学、淅河镇大堰坡小学、长岗镇中心学校等5所投入150.8万元。土建类,包括府河镇中心学校新建综合楼投入280万元、洛阳镇中心学校教学楼改扩建投入55万元、新建何店镇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投入277万元、改扩建白云湖学校运动场投入100万元、改扩建铁树学校运动场投入30万元、改扩建淅河镇中心学校东教学楼投入130万元、改扩建淅河镇第二初级中学学生宿舍投入147万元等。

(二)2022年计划投入2014万元。具体项目为:设备购置类为投入1000万元添置编钟小学设备购置;土建类,包括投入130万元改扩建淅河镇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南郊擂鼓墩中心学校运动场、投入69万元改扩建何店镇浪河小学运动场、投入66万元改扩建清河路学校运动场、投入200万元新建府河镇小学新校区运动场、投入100万元改扩建南郊中心小学运动场、投入100万元改造长岗中心小学教学楼、投入59万元改造长岗庹家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投入90万元改造长岗中心学校教学楼。

(三)2023年计划投入2017.35万元。具体项目为:投入141万元改扩建东关学校运动场、投入100万元改扩建南郊白云小学运动场、投入85万元改扩建何店贯庄小学运动场、投入50万元改造长岗中心小学运动场、投入44万元改造长岗庹家中心小学运动场、投入140万元改造淅河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学楼、投入150万元改扩建两水运动场、投入200万元改扩建文峰学校运动场、投入130万元改扩建淅河镇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曾都区23所学校设备购置投入977.35万元。

(四)2024年计划投入2001.85万元。具体项目为:土建类,投入400万元新建东城八角楼中心学校学生食堂、投入335万元新建东城文峰塔学校教学楼、投入210万元新建东城文峰塔学校综合楼、投入140万元改扩建淅河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学楼、投入30万元改扩建长岗中心小学学生宿舍;设备购置类,包括投入641.85万元添置曾都区43所学校设备、投入245万元添置淅河镇8所学校设备。

(五)2025年计划投入2014万元。具体项目为:投入854万元新建东城八角楼中心学校教学楼、投入860万元新建南郊擂鼓墩中心学校教学楼、投入854万元新建东城八角楼中心小学教学楼、投入120万元改扩建淅河镇中心学校运动场及投入180万元添置季梁学校设备60台件。

七、效益分析

经过5年的努力,我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湖北省基本办学要求,彻底消除了薄弱学校。到2025年,全区各中小学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及各项生活用房面积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学校桌椅、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等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能够满足基本需要,学生在校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城区及镇(办、场)中心学校消除大班额现象;教师配置合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进一步均衡,进一步缩小了与优质学校的差距,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及家长均满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精心调研,统筹规划推进。区政府是曾都区实施的责任主体,具体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成立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和湖泊局、区审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曾都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2021—2025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职责。区教育局负责工程的实施、督导、评估、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工程建设所需经费的预算、筹措及项目经费的落实工作;区发改局负责项目核准工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校舍建设指导及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工作;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学校校舍规划及所需用地指标的安排;区人社局、区水利和湖泊局、区审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分别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工程给予指导和支持。严格落实《省教育厅等13部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意见的通知》(鄂教财[2014]3号),开辟绿色通道,对中小学所有校舍建设项目,今后全部实行减免政策:对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基础上适当予以减收或免收。各镇、街道办事处负责将工程纳入村镇建设规划,统筹解决征地、供地;各学校加强管理,协助做好校园规划和校园功能分区及绿化、美化工作;区政府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三)加强宣传。向镇(街道)党委、政府宣传,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向师生宣传,取得他们的充分理解;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取得他们的认可;向社会各界宣传,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讲政策、看发展,算投入、比效益”等方式,正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和群众,争得理解、配合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大投入,确保资金落实。经费落实是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将全区义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区财政逐年对教育拨款实现“三个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确保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要认真使用好省下拨的 “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等专项资金。区财政局要按规划安排地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按照省核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筹安排中小学所需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兴学育人的积极性,积极发挥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建设中的有力作用;要大力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投资教育,促进民办中小学健康持续发展。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和资金,建立助学体系和规章制度,健全助学档案,规范运行程序,确保家庭贫困学生得到及时救助,防止因贫辍学。

(五)区教育局要通过组织资金对口扶持、师资对口交流、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缩小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六)加强督导,科学评估检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指导,对督导检查中发观的问题要责令当地镇(街道)政府限期改正,督导结论要作为对当地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和资金投放的重要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