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1-05122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曾都区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曾政发〔2020〕4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02-08 13:38
编辑 曾都区人民政府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曾都区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年)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21-02-08 13:38
  • 审核人:系统管理员
  • 【字体:
打印

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曾都区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年)的通知

曾政发〔20204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曾都区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1220

曾都区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抢抓机遇补短板、强功能,确保政策落实、项目落地,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随州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随政发〔202016号)要求,结合曾都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重大政策机遇,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推动曾都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十大工程”

(一)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段红琴;牵头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1.三年目标。曾都医院和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建设具备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的曾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区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均具备核酸检测能力,至少建成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完成区级医疗机构可转换病区、重症监护病区(ICU)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完善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主要任务。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推进曾都区疾控中心建设,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等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重点推进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建成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险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2)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高标准建设随州市曾都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提升传染病检测、救治能力。按照平战结合要求,重点加强医疗机构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做好传染病隔离病区建设储备,区级医疗机构原则上按编制床位的10%改扩建传染病救治可转换病区。启动曾都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病区、4个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3个城区卫生院、惠民医院发热门诊改扩建项目,建成规范化的发热门诊,满足疫情防控需求。新建东城卫生院城南分院、北郊卫生院开发区分院,增设床位100张。

3)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曾都医院建立独立的指挥型急救中心,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急救站,配强救护车辆及装备,值班救护车实现24小时值班。

4)加强基层防控体系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和远程视频终端、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常规医疗设备,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所有车载设备、医疗设备、智能服务包与区级医院联通,实现“乡村检查、区级诊断”,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卫生室建设。

5)加强医养托幼体系建设。合理利用全区医疗资源,开展医养结合和托育服务建设,积极撬动社会资源,开展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专项建设,惠及民众。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31个,估算总投资28.73亿元。

(二)交通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刘文国;牵头部门:区交通运输局)。

1.三年目标。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交通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加密、提质、互通”三篇文章,构建成网成环、内外畅通、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新改建国省道一级公路16.5公里、二级公路35.7公里。新改建县乡二级公路70.3公里、通村公路300公里,县乡道改造73.7公里。配合市级推动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曾都连接线的前期工作,力争2021年开工建设。

2.主要任务。

1)干线公路。提升干线公路通道通达通畅水平,优化国省道和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实现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等周边省市的快速直达。重点推进346国道茶庵段、240国道槐东至石桥段2个国道一级公路项目;推进327省道府河至洛阳段、262省道曾都区万店至淅河段2个省道二级公路项目。

2)四好农村路。打造“覆盖广泛、结构合理、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基础网,基本实现补短提升、便捷畅通,推动交通与曾都特色的乡村产业结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4个县乡二级公路项目、9个县乡道三级公路改造项目及300公里四级通村公路项目建设。

3)高速公路。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曾都连接线前期工作,力争2021年开工建设。

3.重点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11个,估算总投资16.31亿元。

(三)水利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苏俊;牵头部门:区水利和湖泊局)。

1.三年目标。围绕防汛抗旱、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改善河道功能,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解决水利工程及城镇防洪能力不足等根本性问题,启动新一轮水利补短板工程,加固堤防40.55公里,新建堤防2公里,穿堤建筑物41处,使我区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30年一遇,重点河道堤防标准达到50年一遇;新建生态堰3处,新建湿地120公顷;新建水厂3座,新建供水管道163.611公里,管网延伸200公里,优化供水管道,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受益率,促进我区水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恢复灌溉面积0.6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6万亩,严格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主要任务

1)防洪提升工程。实施曾都区府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曾都区清水河流域治理工程、曾都区同兴河治理工程、曾都区两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氵厥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含路面)等7个防洪提升工程,提高我区防洪能力,促使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30年一遇,城镇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50年一遇。

2)骨干水源工程。实施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曾都区配套工程项目,提高我区水资源配置能力,解决万店镇供水难、严重缺水的问题。

3)灌排提升工程。实施曾都区白果河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工程,提高灌溉供水能力及效率。

4)农村供水工程。实施曾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202022年补短板工程,全面提高安全饮水供水质量及受益人口。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10个,估算总投资21.19亿元。

(四)能源提升工程(分管领导:刘伟;牵头部门:区发改局)。

1.三年目标。按照随州市突破“300万千瓦”的目标,通过能源提升工程三年行动,积极促进新能源项目在曾都落地建设。抢抓市政府与湖北省电力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契机,积极促进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落地曾都,提升曾都区电网供电水平。加快气化乡镇建设进度,推进全区能源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保障水平有效提升,能源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2.主要任务。

1)加快电源点建设。积极支持平价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和消纳需求。推进12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18万千瓦风电和1.5万千瓦生物质等电源点项目建设。

2)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加强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互联互供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着力解决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重点实施配电建设与改造工程,在南郊街道、北郊街道及乡镇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及台区。实施220千伏茶庵输变电站项目、曾都响水桥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南郊街道、北郊街道及乡镇建设33个充电桩,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布局,扩大电力应用范围,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3)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推进储气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燃企业年用气量5%和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应急储备能力。推动中燃公司加快居民住宅供暖设施建设进度,确保民生用气需求。加快气化乡镇建设进度,确保2020年底前洛阳镇、府河镇、何店镇具备通气条件。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9个,估算总投资26.66亿元。

(五)新基建工程(分管领导:刘伟;牵头部门:区发改局)。

1.三年目标。高水平推进5G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建成5G基站2500个以上,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4个镇镇区室外覆盖率不低于80%。新建大数据一体化平台,重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城管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三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建设2个重点实验室、1个高水平创新平台。促进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初步形成。

2.主要任务。

1)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电5G基站、5G铁塔基础设施、移动5G基站等项目建设,加快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曾都区校园智慧化改造、曾都智慧医疗项目,支撑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提升融合协同能力。

3)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及其整车试验验证试验室、江南应急产业园消防车水性能试验检测室、高端通讯器件(石英晶体谐振器、振荡器)研发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4)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曾都区城市管理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雪亮工程”、城市智慧消防车云平台、曾都区办公信息化改造、曾都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曾都区大数据一体化、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智慧社管、智慧办公、智慧工业园、政务云、社区警务等项目建设,着力解决传统基础设施比重过高、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智慧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智慧城管等方面的建设水平。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22个,估算总投资20.59亿元。

(六)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刘伟;牵头部门:区发改局、区应急管理局)。

1.三年目标。补齐曾都区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优化区域布局,构建满足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统一高效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主要任务。

1)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针对我区农产品流通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特点,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配建理货、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链保存和运输。新增冷库库容30万吨。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一家区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改造低温成品库10栋以上。推进面粉生产线应急加工仓储物流、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库、曾都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中南地区应急装备储备调度中心、应急产品(专用车)检测试验场、应急装备博览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应急产业科技创新园(孵化园)、应急与安全培训教育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建立完备高效的应急处置储备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指挥能力,加大应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品推广。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15个,估算总投资368.72亿元。

(七)城市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熊龙波;牵头部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三年目标。全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9%以上;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60%以上;全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70%以上。中心城区具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曾都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平均道路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公里以上;城北片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易涝点整治全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68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绿地率达40%以上。完善城区农贸市场,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完善城市教育设施,幼儿园、中小学基本实现就近入学,学前教育普惠比例达到80%

2.主要任务。

1)推进老城区功能补短板。对城镇范围内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进行改造,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2020年实施6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1年实施4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2年实施5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1年实施46个老旧小区配套背街小巷改造项目,修复破损的供电、供水、供气及排水设施,完善小区停车设施,实现老旧城区面貌整体提升。实施4个棚户区改造、7个农贸市场新建及老城区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城北整体风貌,促进城市功用完善。

2)强化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消除城市易涝点,建立完善应急管理队伍。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方法,改造城北新区5平方公里的排水设施,规划公园绿地面积227.86公顷、防护绿地面积93.7公顷。加快实施明珠渠、车水沟、甘沟子等沟渠改造,提高城市雨水收集、排放和回收再利用能力,实现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小雨不积、大雨不涝”目标。

3)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按照国家三部委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城北片区污水管网后期配套、城北片区污水管网扩网、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乡镇污水处理厂厂区二期建设等项目,消除管网空白区。建设10公里中水利用管网及相关设施,提高城北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率。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沿河生活污水排放口,实现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4)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实施,着力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收集转运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大力推进曾都区乡镇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设施建设、曾都区城乡垃圾收集分类转运一体化等项目建设。

5)补地下综合管廊短板。推进城北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三年建成3公里以上地下综合管廊。

6)畅通城市交通路网。依照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建设裕民大道、星光二路、七里塘路、六草屋大道、周家寨一路延伸等城市快速路网,实施城北片区路网优化项目,将经济开发区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级别,配套建设桃园湿地公园立体停车场,完善公共停车设施。

7)补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在城北规划建设一个大型体育场馆,按照“平战两用”的用途进行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的防控救治能力。

8)完善城市公共教育设施。通过新建、迁建、改扩建一批中学及义务教育学校,大力解决全区学位紧缺的问题。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44个,估算总投资99.01亿元。

(八)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分管领导:刘伟;牵头部门:区发改局)。

1.三年目标。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改造升级项目6个、智慧科技生态园区12个、农业产业强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个等一批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

2.主要任务。

1)改造提升园区各类基础设施。进一步补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不足短板,实施曾都经济开发区、蒋家岗工业园区、文峰塔工业园区、何店工业园区、柳树淌工业园区、东外环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促进产业园区质量和效益整体提升。

2)着力打造智慧科技生态园区。重点组织实施北郊创业孵化园、南郊创业孵化园、再生资源回收工业园、现代油茶产业园、现代中药产业园、山茶油精深加工及副产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产业园区。

3)提档升级乡村产业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推进园区、镇区生产与加工、科技与创新、品牌与营销的有机融合。重点实施石桥工业园提档升级、何店镇香菇产业强镇、洛阳镇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项目,以园区水、电、路、气、通信等设施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与综合实力,增强园区吸引力,集聚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主阵地和排头兵。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20个,估算总投资43.68亿元。

(九)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分管领导:苏俊 ;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局)。

1.三年目标。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9.57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其中: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02万亩;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45万亩;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1万亩。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

2.主要任务。

1)田。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2)土。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

3)水。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

4)路。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5)林。通过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6)电。结合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现有机井、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等设施应用的电力需求。

7)技。通过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林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8)管。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估算总投资1.763亿元。

(十)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刘文国;牵头部门:区生态环境分局)。

 1.三年目标。实现全区各镇(街道、管委会)建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收运能力延伸到农村,健全全区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和利用体系。按照“三线一单”要求,严格禁止化工企业落户化工园区以外。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整治村为重点,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提升。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性着眼,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推进清水河流域、氵厥水河流域、府河干流、漳河流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2.主要任务。

1)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补短板。对已有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改扩建,实施曾都区医疗污水处理、曾都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热风干燥炉配套环保设施等项目,优化处置方式,大幅度提升现有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推进曾都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公厕新建扩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擦亮小城镇等工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强与农村生活污水厕所粪污治理的有效衔接,建立粪污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结合“雪亮工程”逐步实现村庄进出口、居民聚集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3)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工作推动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思维,突出源头治理。实施曾都区大气污染源监测及处理、曾都区汽车改装涂装行业VOCs治理项目、热风干燥炉配套环保设施项目、洛阳镇祖师顶山石灰岩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府河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

4)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府河干流、氵厥水河流域和漳水流域、清水河流域洛阳镇区为治理重点进行生态护岸和生态修复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流域垃圾和污水综合治理、河流底泥清淤、岸线环境整治等,不断改善流域水体质量。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区三年拟实施项目19个,估算总投资28.38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统筹推进机制。曾都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好稳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区财政局要会同各牵头部门,在统筹各类资金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十大工程”的筹资方案并报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实施。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本行动方案确定的三年目标、主要任务,结合工程实际和资金统筹安排情况,分别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建立滚动项目库,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制定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的全过程服务,确保完成“十大工程”规定的目标任务。

(二)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区财政局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强与“十大工程”牵头部门的沟通衔接,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申报、分配方面,重点保障“十大工程”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利用以往年度财政结余资金保障必要项目。区发改局要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区金融办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十大工程”的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建设需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对“十大工程”项目用地给予重点支持,更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项目审批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快速反应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三)完善督查通报机制。区发改局、区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十大工程”推进情况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的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重大情况及时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