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 发布时间:2021-12-23 15:00
  • 信息来源:曾都区交通运输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曾都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复了《曾都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

曾都区是随州市政府所在地随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曾都居随州市中部核心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汉十、麻高速公路及316346国道贯通全境,汉十高铁、汉丹铁路构建起曾都区境内的铁路网。

十三五期间,曾都区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汉十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促进曾都区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汉江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叠加,以及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一主两翼城市群发展战略凸显,同时,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曾都区的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均面临巨大的战略机遇期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文明标志。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打好基础2021年开始到2035年是交通强国构建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启动期,是我省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及创建交通强国示范区的攻坚期,也是曾都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品质随州曾都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期。

在重大的历史机遇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落实曾都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引导和支撑曾都区跨越式发展,是曾都区政府高度关心的重大课题。曾都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曾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导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行业主管部门行使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职责的重要依据。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更好服务于曾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以及各运输方式统筹协调发展,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高质量编制曾都区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在此背景下,曾都区交通运输局委托湖北省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曾都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旨在评估曾都区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问题,研判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形势,确定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建设项目和保障措施,为统筹安排投资和出台重大政策提供工作基础,也为曾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提供支撑。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曾都区,包括万店镇、何店镇等5个镇,4个街道,曾都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版图面积1425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涵盖公、铁、水、空、邮等多种运输方式。规划涉及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管理及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重点包括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安全应急、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交通治理体系等内容。

规划年限:规划的基础年为2020年,目标年为2025年。

   ()建设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十四五时期,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逐步优化交通网络技术等级结构,提升综合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平,建成以铁路和干线公路为主骨架,重要县乡道为补充,高密度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养护与管理水平推动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品质发展

1.重点推进铁路运输网络建设

继续完善干线铁路网建设。推进襄阳经随州至信阳合肥高铁、随麻安铁路以及国电长源随州电厂(2×660MW)货运铁路专线建设,在曾都区形成两横两纵的铁路运输骨架,建立健全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铁路货运服务水平,实现境内铁路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

襄阳经随州至信阳合肥高铁。该线西起襄阳市曾都区至信阳及以东地区曾都区东西向贯通的高速铁路通道通道有利于随州个区县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曾都区周边县市的联系,促进曾都地区经济发展。

随州至麻城铁路。该铁路线起自曾都,经广水向东至麻城,随州境内约80公里。项目建成后,能够直接服务于沿线城镇及工业园区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加强鄂北地区横向交通联系,支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加快推进国电长源随州电厂(2×660MW)货运铁路专线建设。

专栏6-1 铁路重点项目

襄阳经随州至信阳合肥高铁、随州至麻城铁路、国电长源随州电厂(2×660MW)货运铁路专线

2.全面加速高速网络建设

谋划推动大别山鄂北高速公路建设,打通曾都至广水、孝感北部等地的高速通道进一步加强曾都区与周边区县(市)的联系,支撑曾都区作为随州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构建市域东西通达、南北联系的高速网络,形成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网布局,同时加强高速公路网与市域公路、城市道路网衔接,进一步优化转换节点,打造外联内畅的高速公路网络。

3.加快普通干线公路提档升级

促进沿城镇和产业发展轴带的一级公路贯通。优化国省道和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继续推进G240随州市石桥至钟氏祠段、G316广水市平林至曾都区淅河段曾都段)、G346国道随州市十岗至任家台段一级化改造,加快推进G346曾都区任家台至肖家店段、G240曾都区槐东至石桥段等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形成支撑全经济社会发展、与高速公路互补的复合型通道。

推动重要城镇出入口及过境段快速化改造。继续推动S262曾都区淅河至万店段改建工程,加快推动S327府河至洛阳段的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结合城镇发展,大力加快国省道城镇出口路段和绕行线建设,提升干线公路服务能力。

推动重要城镇重要联通线路干线公路网络提档升级着力推进曾都区何店至龚店公路改建工程、府河至淅河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桃园至厉山县乡二级公路、X001刘何线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X002汪亲线大孛段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万店至先觉庙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府河至洛阳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万店至新中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金三角至贯庄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何店至花湾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提升干线公路通道通达通畅水平

专栏6-2 公路重点项目

高速公路:大别山鄂北高速曾都

一级公路:G346随州市十岗至任家台段改扩建工程G316广水市平林至曾都区淅河段(曾都段)改扩建工程、G240随州市石桥至钟氏祠段改建工程、G346曾都区任家台至肖家店段改扩建工程、G240曾都区槐东至石桥段改扩建工程、随信高速连接线

二级公路:S262曾都区淅河至万店段改建工程S327曾都区府河至洛阳段改建工程、曾都区何店至龚店公路改建工程、府河至淅河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桃园至厉山县乡二级公路、X001刘何线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X002汪亲线大孛段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万店至先觉庙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府河至洛阳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万店至新中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金三角至贯庄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何店至花湾县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4.扎实推进品质农村公路建设

推进县乡道提档升级,完善农村公路网结构构建和完善便捷高效的农村骨干公路网络、普惠公平的农村基础公路网络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推动县乡公路提档升级,将道路建设与生态、特色农业和旅游开发相结合,优先升级客运路线,重点发展旅游路线,配套建设产业路线。大力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10户以上),积极推进行政村双车道公路改造,推进村级道路由树形结构向网化结构转变,全面畅通农村公路的微循环系统。稳步实施乡村区域经济干线联网工程推进农副产品基地公路、扶贫公路、旅游公路、农村渡改桥、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建设,改善特色小镇、农林牧场、乡村旅游景点景区、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交通瓶颈,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四好农村路规划,通过对县乡产业路、客运班线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旅游资源路网络化,通村公路硬化、安防工程完善、危桥改造全面化,打通农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组织实施建制村、撤并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达组工程

突出农村公路养护,形成品质示范全面提升曾都区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养护运营水平,全方位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结合管养运营实际,重点推进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油返砂治理,积极推动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修复重建逐渐让农村公路成为曾都品质农村公路建设的风景线

5.打造农旅融合美丽旅游公路

为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全区加快景区联络线的提档升级,完善公路沿线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形成网络化的景区公路建设,按照绿色公路理念改造,打造畅安舒美的美丽公路体系,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1.重点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是积极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依托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形成集公路、铁路及城市公交于一体层次分明、无缝衔接的客运枢纽体系。依托随州市神达汽车客运东站服务区域的城市客运副中心,结合随州南站、随州站、随州汽车客运南站、随州市中心客运站,形成曾都区一主多节点客运枢纽布局,服务重点镇至周边县市的对外出行,以及与中心城区、乡镇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力推动区域等级客运站建设。服务重点镇至周边县市的对外出行,以及与中心城区、乡镇之间的互联互通,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客运枢纽站与公交首末站、出租车服务站的结合,实现城际班线、乡镇班线、公交专线、出租车旅客换乘的融合,打造零距离换乘枢纽。依托不断完善的城乡公交网络,在人口密集的农村居民居住点,旅游景区,产业园区设置一批农村客运候车厅,配套完善新农村建设。

2.积极引导物流设施建设升级

依托高速公路、铁路等区域物流通道以及随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随州市综合物流园,形成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的物流站场体系。同时支持多种物流业态发展设随州高新区能源物流产业园、随州城乡万吨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等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站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强化物流用地保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考虑物流发展用地,统筹安排物流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选址和布局。

随州市综合物流园依托随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在随州南站附近布局一处综合物流园,全面随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发展与临铁物流相关的服务功能,实现公路与铁路运输的无缝对接建成辐射鄂北地区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园,服务对象主要是商贸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公路港模式建设,提供物流信息交易、仓储、流通加工、集装箱、零担中转、甩挂运输、车辆配载和维修、物流配送、商检、培训、行政办公等服务,以及提供银行、保险证券等增值服务。

随州城乡万吨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中心依托G316国道,在解放东路东端布局,建设可以满足市场对各类果蔬产品的需求,辐射带动当地发展果蔬种植业发展的,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州高新区能源物流产业园依托G316国道布局,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基地、特色能源工业,配套商业商务、医疗、教育、居住等功能板块,打造以能源为特色的综合性能源物流生态小镇

专栏6-3 场站重点项目

客运场站: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

物流场站:随州市综合物流园、随州高新区能源物流产业园、随州城乡万吨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中心

)提升公共交通客运服务品质

1.打造衔接完备的公交出行网络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推进以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交体系,围绕居民出行需求,注重枢纽站点衔接,统一规划功能层次合理的换乘枢纽和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继续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力争进一步建立通达20户以上农村居住点的农村客运网络,实现公共交通出行全覆盖,全面提升绿色出行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全域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优化公交运营调度,大幅提高公共交通通达率、准点率、舒适度和换乘便捷度,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公共交通服务。

2.形成便捷公交客运服务,提升品质公交服务水平

大力推动曾都区公共交通线路向周边地区延伸,不断巩固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成果。推动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构建集中建设区与外围重点城镇达集中建设区城乡公交45分钟可达的城乡公交体系,努力提高公交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进镇村公交化,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结合居民出行特征的差异,积极发展满足各类需要的多样化公交出行模式。促进公交公司市场化运作,修订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丰富公共交通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

3.发展定制公交客运服务,推进旅游客运舒适化发展

通过出行特征的差异,积极发展满足各类需要的多样化公交出行模式。结合居民上下班的通勤需求和客流情况,在工作日试点开通大型居住社区至城市主要商务区的定制公交线路,为乘客提供高效、优越的服务,促进私人小汽车出行群体向公共交通转移,降低个人和社会出行成本。结合大型节假日旅客至主要景区的出行需求,在节假日期间开通中心城区至核心景区以及主要客运站至景区的定制公交线路,为旅客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服务,适应“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

4.规范市场化运营管理,提升出租车运营服务水平

结合交通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合理确定出租汽车客运场站发展速度和规模,通过总量控制,优化资源,合理调配车辆资源,优化服务品质。注重出租汽车行业的日常运营、安全运营、经营行为、运营服务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引导,鼓励出租汽车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对火车站、大型客运站等重要客运枢纽,考虑建设出租车营业站,实现火车、公交车、班车等与出租车的无缝对接。建设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打车软件和电召服务;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提升客运信息化水平探索客运经营新模式

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提升客运信息化水平立足于道路客运关联产业,开展包车服务、定制班线、定制通勤、定制旅游等多种运营模式。实行多种形式的旅客联程联运,比如进行的高铁、机场定制客运服务,运游一体的旅游专线,连接枢纽场站的公交专线、夜间班次等。积极开展汽车租赁业务以汽车租赁业务作为客运企业经营的补充。发展“客运+”服务模式,推动“客运+旅游”、“客运+休闲农业”等发展,构筑新型客运服务产业。

)构建经济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1.加强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

曾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比较优势出发结合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等实际,全面完善随州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相关专业市场核心功能区建设。稳健运营并实现转型升级,持续扩大物流园区辐射范围。明确地区分工,突出发展汽车、风机和农产品等特色物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曾都及周边各城市群体和企业用户提供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仓储调节、保税、信息等服务,并为伴生的商贸、保险、金融、信息等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2.加强专业化物流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重点产业物流发展依托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两大龙头产业和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的优势,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构建专业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专业物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与工业、农业和流通企业紧密配套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业化物流,积极建立重点领域物流体系,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实现制造业、农业和流通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和融合发展。

3.加强城乡物流快速发展

统筹城乡配送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城市货运配送体系,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共享融合,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共同配送服务。综合利用农村物流资源,完善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立区域性配送基地,优化货运行业空间布局。引导企业加快在农村地区的网络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拓展乡镇服务网络。整合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资源,加快交邮深度合作、快递品牌合作、邮政快递合作加强投递终端建设,为乡镇居民提供邮件、快递收投服务。

专栏6-4邮政物流项目

顺丰速运随州分拨中心建设项目、随州邮政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4.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构建连接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有效解决物流发展中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瓶颈问题,积极扶持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导物流企业建设好内部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业务运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七)创建智慧综合交通体系

1.加快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

推动政府与企业建设交通信息平台建设,以交通与现代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行业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手段,加强交通运输综合性、跨部门信息化工程建设,将公路、铁路、邮政等多个部门的交通数据进行整合、共享和发布,搭建智慧交通系统。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全覆盖,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与信息网络三网融合。提升道路建管养智能化水平,构建设计、施工、管养全面智慧化的交通设施建设体系。以曾都区为试点,动随州市城市智慧停车场项目建设,安装道路智慧停车系统软硬件、城区停车诱导系统及配套设施,提升人、车、路、云融合协同能力优化停车供给服务。提高停车科技发展水平,推广停车诱导和共享,提高停车位利用效率。

2.建设公众出行服务平台

推进交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与企业建设交通信息平台整合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构建覆盖辖区内车、路、站的信息基础设施网,横向整合信息收集发布,打造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的城市交通大脑。利用网站、可变情报板、广播电台、手机终端等进一步完善居民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综合出行信息服务。加强运输方式运行信息、换乘信息及相关停车场车位信息的整合共享,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形成涵盖人---线的智慧公交出行网络。

3.推进交通服务信息化建设

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与交通行业融合,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聚合多层次的交通数据资源,横向整合信息收集发布、运行监测分析、应急调度指挥、公众服务等职能,打造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的交通大脑。针对区域高速公路、重要干线公路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基于5G车联网,建设随州市出租车监管平台服务于全市出租车

4.建设物流服务信息平台

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支持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创新发展,为市场提供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对智慧物流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和运营手段,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物流自动化等技术来实现物流系统的智慧流动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

专栏6-5智慧交通项目

随州市城市智慧停车场、随州市出租车监管平台

(八)促进绿色综合交通发展

1推进交通绿色生态发展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推动建立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交通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制度全面推进绿色公路、绿色枢纽场站等建设。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合理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形成以地面公交为主体、其他特色公交为辅助的绿色可持续公交出行结构;健全交通运输适用装备设施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的应用推广机制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提高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研究建立交通环保设施设备建设运行统筹保障制度。

2打造曾都特色美丽公路经济

一方面,以全省美丽公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对境内G316G346G240S262S327等国省干线按照绿色公路理念改造,努力打造畅安舒美的美丽公路体系。支持服务区、交通枢纽充电、加气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完善充电、加气配套设施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跨区域断头路,全面提升公路通达、通畅水平,建立四好农村路建设长效机制品质曾都为目标,重点提升改造通乡镇、景区公路,推进美丽公路”“美丽驿站建设,实现曾都区重要县乡道公路、通景(含村落景区、民宿聚集点)公路美丽公路的实施。创新美丽交通+”乡村旅游,探索结合历史人文、休闲养生的公路服务区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丰富交通设施产业、商贸、旅游功能。通过建设曾都特色美丽经济,带动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3、推动低碳交通产业集约化发展

推广高效、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加速更新老旧和高能耗交通工具,提高对节能减碳技术开发的财政支持,推动交通产业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和扶持为低碳交通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充分运用科技加快经济发展的方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一批低碳交通产业园,形成低碳产业集群。实现低碳交通链式发展,构建低碳化交通体系,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发展模式,加强生态公路、绿色公路和生态环保型运输枢纽建设,推动交通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促使低碳交通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发展。

)建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1.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

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平安交通为统领,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境内交通企业完善生产规章制度,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和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安全运行动态监管加强重点时段、恶劣天气条件下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危险货物常态化安全管理,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重点落实两客一危及农村客运车辆动态监管,落实安全提醒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交通运输有关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隐患隧道整治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危化品车辆、营运客车及重点设施的安全监管。

2.构建完备应急响应机制

完善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建立区域联动的综合交通应急管理,建设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强化信息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推进随州市曾都区交通应急停车场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救援方案,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设置,强化多部门协同,共建应急保障体系,建立上下联动的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针对不同状况的应急救援方案,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

专栏6-6应急保障项目

随州市曾都区交通应急停车场

3.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交通重要基础设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人员密集场所、危险货物储运场所等重点目标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重点目标安保防范、隐患排查和反恐怖防范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严格准入和许可制度;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加强县域联动、内跨区域联动等多种形式联合执法,不断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考核,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特别是客货驾驶员、押运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安全生产预警能力。

)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

1.全面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铁路、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制定落实权责清单,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交通运输部门组织机构,健全综合交通运输统筹发展、运行监测、公共服务等职责体系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化行政审批事项程序。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执法职能,理顺执法体制,精简执法机构,从根本上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完善邮政监管模式,推进邮政业监管机构建设。

2.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四基四化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点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创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推进综合执法、统一执法、联合执法和路警共建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模式改革深化治堵、治超、治乱、治危工作,构建高效能的创新治理体系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四基四化建设,实现非现场执法全覆盖,改善基层执法条件。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加强和规范互联网+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建立重点领域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机制,完善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公开制度

4.完善高素质交通人才培养

完善交通运输科技人才培育,依托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完善交通运输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完善教育培训、轮岗、挂职等机制,提高交通运输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增强专业能力和综合本领。健全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挖掘新时代湖北交通精神,宣传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的好人物、好故事,丰富行业文化内涵。营造文明交通环境,推动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