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养心升阳话养生
  • 发布日期:2025-07-31 08:40
  • 信息来源:曾都区医疗保障局
  • 编辑:徐玥莹
  • 【字体:
打印

又是一年三伏至,今年的三伏从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初伏7.20-29,中伏7.30-8.8,末伏8.9-18)共计30天。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从自然界的轮转和运行过程之中,古人们总结出来的规律。三伏养心升阳,是中医“治未病”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关键实践。

夏季,天地间的能量交换特别充沛。在这种状态之下,养护心脏是正当时。心主神明,是五脏六腑的主宰,影响着人的意识、情绪和思维。三伏天阳盛于外,容易扰动心神。越是阳气旺盛的时节,越要学会静养神明。

养心即续命。三伏是养心的黄金期,借天力以自然阳气激活心阳。夏季心阳如日当空,此时温通心脉事半功倍。三伏旺盛的天地阳气,可助力人体融化血脉中“冰封”的痰瘀(微循环障碍改善),重启心肾相交能量轴(改善失眠、水肿),提升心肌细胞线粒体效能(增强泵血力)。

三伏导引是中医“道法自然”的极致体现,通过极简动作调动人体亿万年进化的自身程序,这是任何外治法无法替代的生命智慧。六字诀“呵”字与心相应。口吐“呵”字泄出心之浊气、调理心功能。捧掌上升、翻掌下插,外导内行,肾水上升,以制心火,心火下降,以温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外其他养心导引之法还有《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中心脏导引法、《灵剑子》导引法、《遵生八笺》中养心坐功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之摘星换斗势等。

夏季为阳中之阳,夏通于心,这个时候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如果心气不足,不能升浮阳气,容易生寒。因此夏养心,就是在聚阳气,把心养好了,心气充盈,阳气才好补得进,不变成火气,不生寒。

阳气是身体所有自愈力的根本。三伏期间自然界阳气最旺盛,这个时期如果能调动体内“阳之根火”,能为一整年打下体质底子。人体五脏六腑的运作与天地气候同步,夏季人体毛孔充分张开,阳气浮于表皮,是驱赶内寒、激发阳火的最佳时机。此时养护阳气,可促进体内积存的寒湿排出,增强抗病能力,尤其对冬季加重的关节冷痛、反复感冒有预防作用。借三伏阳气可协调身体内部环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维持正常体温调节,平衡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三伏天若不养阳,冬天进补也达不到根本。

中医导引术,如易筋经、八段锦等,可以疏通气血运行通道,激活身体自调节能力,促进阳气内蓄储备,整个过程温和安全,适合各类体质人群,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消耗。

《景岳全书》有警:“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三伏导引之髓,在借天力点燃命门真火。待秋风吹彻之时,方知脐下暖阳生,百骸寒霜散,方悟《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乃字字真诠。三伏期间通过导引术养护心阳,可建立心血管系统的季节适应性,降低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风险,同时提升机体整体机能状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