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面对宏观经济承压加大、风险挑战交织并存的复杂形势,何店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为统揽,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地干好每一件工作,兢兢业业地履行每一项职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跃上了新台阶。
一、总结成绩增信心,直面问题找差距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三家(迎宾建材、茂密木材、泓鑫建工),新进限上商贸企业六家(金鑫汽车商贸、八棵树商贸、程锦食品、思乡餐饮、硕果土特产、畅旺食品商贸),超额完成区级分配任务,何店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1-11月份,全镇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7亿元,同比增长2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万元,同比增长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8亿元,同比增长35.8%,新增招商项目14个(其中亿元项目6个,5千万以上项目8个)。成功招引福建鸿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落户何店,既盘活闲置资产,又带动一方发展。
二是园区建设提速增效。始终把推动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抢前争先、紧抓快办,全面保障重大项目高效动工建设。园区循环路已全线刷黑,实现年底竣工通车,将有效衔接编钟大道、迎宾大道、何店镇区,形成“四通八达”路网贯通体系,打通园区经济发展“主动脉”。招商展示中心预计农历年前完成三层主体结构,将大力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促进现有招商渠道扩散。金龙D区厂房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1号、2号、6号、7号厂房已建成投产,3号厂房建设进入尾声,金龙集团应急救援产品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即将全线投产,金龙集团上市步伐加快。市级粮食储备库项目正在进行进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东湖高新产业园项目一期场地平整施工基本完成,为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精准分配1000万项目资金,引导支持晶贝、原木童扩产提效,全镇香菇种植规模突破1400万袋,产值达4亿元。顺利通过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检查,新增防返贫监测对象3户、公益性岗位479个,发放交通补贴87人。成立乡村合作公司6家,稳慎开展冬闲田集中流转、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和村级集体产业项目经营,实现净收益36万元。农村供水体制改革加速推进,谢店水厂、花荞水厂改制及瑶泉供水收购工作已全面完成,切实保障3万余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成功争取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资金400万元,集中力量修缮恢复谢店村随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串联洛阳打造随南红色旅游新名片。结合共同缔造活动,扎实开展双创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桂华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四是集镇建设蝶变焕新。统筹用好每年“擦亮小城镇”项目资金,按2-3倍资金体量提前谋划项目,补齐短板、内外兼修,实现集镇气质颜值双提升。枣树垭大桥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后将打通集镇循环路,终结镇区“拥堵”历史,延展集镇发展空间。精心改造王家河老旧小区,配备健身驿站、文体广场等文娱设施,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完成西外环绿化、安装路灯综合配套工程,有序推进宇堂街、食品街刷黑及高速路口---新城壹号管线入地工程,同时利用镇区闲置边角地、闲置地,打造口袋公园、长廊步亭,逐步实现居民推窗见绿、转角遇美、起步闻香的美好愿景。加速推进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加大力度开展污水治理,净化生活环境。持续保持编钟大道沿线人居环境整治高压态势,最大限度扮靓随南门户。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落实“双兜底”政策,“两险”服务群众4.7万余人次。新增城乡低保60户107人、特困对象28人,向上争取冬春救助资金20余万元,及时帮扶受汛情旱情影响的困难群众。整合资金80余万元,规范化建设镇级综治中心,并延伸覆盖至20个村(社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三调联动”机制,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化源头处理,党政班子成员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连续三年实现无进京赴省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汲取银川爆炸事故教训,加强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全镇燃气三件套安装基本全覆盖,获省燃安办通报表扬,全镇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深入贯彻落实“两个责任”,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包保食品生产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保障农村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镇、村两级全面建立红十字会组织,累计加入会员421人、志愿者389人,成立志愿服务队29支,高效开展三轮三癌筛查工作,筛查适龄妇女4431人,为妇女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六是党的领导坚实有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在四大片区讲授专题党课4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常态化组织开展基层党员学习教育,举办各类培训宣讲12次,选派村(社区)书记、示范党员赴外培训40余人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持续提升。选优配强“红色头雁”,新调整村支部书记4名,支部高中以上学历占比72%,平均年龄由51岁下降至48岁,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扎实推进基层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今年以来,镇纪委共受理问题线索34件,初核了结4件,立案9起10人,党纪处分9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58人,其中提醒谈话43人、批评教育12人、诫勉3人。同时,人大、政协、武装、工会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兴镇强镇大项目不够多,镇域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二是科技创新活力和能力还不足,企业和研发创新投入不够大,人才短缺对经济发展制约严重;三是行政效能和质量还需提高,党员干部创新思路、凝聚合力、破解难题的能力亟待提升。四是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不强。镇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争、拼、抢”的劲头不足,在转变思想、责任落实、工作闭环上还有待提升。
二、理清思路再奋进,真抓实干提质效
(一)坚持稳进与提质并举,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推动何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举全镇之力支持示范区建设,积极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大提升。主动靠前服务,协调要素保障部门支持项目建设,加速推动东湖高新产业园、招商展示中心、市级粮食应急储备中心等项目早完工、早运营,按时序高质量交账。支持引导金龙集团加强技术研发,打造更多“拳头产品”,全面保障金龙集团尽快上市。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服务质量提升,强化党政班子成员包联制度,持续开展“包企业、查实情、解难题、送温暖”活动,以更大力度开展助企纾困工作,重点在政策申报、项目报批、招工需求等方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强化统筹指导,着重规(限)上企业培育,经贸专班强化业务指导,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聚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面升级便民大厅“一站式”服务能力。
三是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围绕应急救援装备、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优质项目。深入挖掘何店籍外乡成功人士和金龙集团“链主”资源,捕获信息、充分对接、走访企业,注重从“招商选资”向“引才引技引智”转变、从“单一企业”向“平台载体”转变,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项目,力争招引更多亿元以上项目落户何店。
(二)坚持建设与发展并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为抓手,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及时精准施策,落实帮扶措施,用好公益性岗位,强化兜底保障,竭尽全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加强就业和产业指导,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富口袋,更“富脑袋”。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涵养文明乡风、革除陈规陋习。
二是坚持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不计成本完成耕地流出整改目标任务,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留住本土人才、引进农技人才,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平台作用,提升拓展农业服务功能。着力开发打造浪河近郊旅游、谢店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新的明星打卡点,促进农文旅融合,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是加快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抢抓申报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机遇,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对接洛阳银杏谷,整体打造随南区域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加速建设浪河美丽乡村示范点,以浪河村为中心联动周边村落,抱团发展,在鱼塘、高标准农田等村级产业基础上发展共享菜园、垂钓鱼塘、亲子游园等新业态,打造随州近郊休闲娱乐、亲子旅游打卡点;高标准建设“谢店红色美丽乡村”、十九山云盖寺,打造精品文旅线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巩固“厕所革命”成果,农村户厕应改尽改,城乡环境焕新提质。
(三)坚持保障与改善并行,增添惠民利民新福祉
一是扎实开展民生工程。谋准谋实“擦亮小城镇”建设,实时跟进枣树垭大桥施工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工通车。提前谋划高速路口至新城壹号管线入地、西外环文体广场+生态公园项目,深化镇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镇域功能布局,提升集镇服务品质。加速镇级殡葬服务中心建设进度,确保2024年殡葬改革顺利进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供水、供电质量,积极推进浪河水厂资产清查、价值评估等工作,保证征收划转顺利进行。
二是全面巩固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双减”要求,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完善镇卫生院和各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持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和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服务。积极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低保五保、高龄补贴、医疗保险补贴及退役军人优抚等惠民政策,加大新农合、新农保等政策宣传力度,开展“敲门行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实践站点,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理。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绷紧安全生产之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紧盯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到检查到位、措施到位,把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网格化治理,压紧压实村组一线责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全力清除信访积案,要下大力气妥善解决利丰米厂、绿地等历史遗留问题,确保“案结事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强化物资储备和人员配备,全面强化防汛防旱防火灾能力。
三、思想破冰勇争先,作风转变促担当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要求,核心关键是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进全镇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加幸福。
(一)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二)始终做到依法行政。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确保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严格行政执法,突出制度执行刚性,增强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镇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着力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始终做到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真正用政府清廉本色擦亮政治清明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