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06-20 10:42
  • 信息来源: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邓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培育地标品牌,助力曾都优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地理标志是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产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地理标志的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相对优势,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优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案提出的建议对创新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优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深表认同。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发展,并根据建议,在实践中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一、做实政策引导,鼓励主体加大农业投入

根据随州市出台的《中共随州市委  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随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的通知》(随发(〔2018〕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随政发〔2017〕22号)和《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持续深入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对农产品优品升级、农业主体争先创优、农业项目投资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业品牌培育和品牌农产品宣传推广;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曾都区农业农村局在制定《随州市曾都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时,提出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增加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和占比,在项目上给予倾斜,加大对品牌农产品的扶持力度。

区卫生健康局印发《曾都区中医药强区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强化部门联动,压实主体责任,激发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提质增效。结合历年来曾都区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明确曾都区道地药材可规模化人工种养目录和计划种植清单,实施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发展模式。

二、做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生产比例

依据“院士专家企业行”,开展地理标志产品“随州金头蜈蚣”品种提纯复壮和人工智能繁育。同时,做好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区中药材资源种类,尤其是道地药材的数量和品种认定,并以此为基础,在适宜的区域建立中药材育苗育种基地,加快良种的繁育,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坚持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特色产业全链式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业态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电子商务、民宿

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围绕食用菌、蔬菜、猪、优质稻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示范区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比例。

三、做精营销宣传,打好营销“组合拳”

我区高度重视地方名优特产品营销,利用各类媒体和公益宣传手段,久久为功,形成品牌强有力的宣传攻势,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营销方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积极组织随州香菇、随州香稻等企业、合作社参加中国国际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等各类展会,并给予参展单位组展方面一定的费用补贴,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展示我区品牌形象和发展成果,提高地标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四、做深利益联结,多渠道增加产业收益

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大户+小户”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随州香菇”、“随州香稻”统一布局、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到2025年底,实现随州香菇、随州香稻 “六统一”覆盖比例50%以上。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围绕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实行共管、共用、共同缔造,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加强企业产品品牌宣传,打造品牌企业,引导企业产品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6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