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35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06-20 10:38
  • 信息来源: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黄广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曾都区地理标志商标及绿色农产品运营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品牌是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载体,是生产主体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财富创造的“倍增器”。 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电商的快速发展,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打开了更好的市场空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总额已占到农产品零售额总额10%以上,农村电商打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销路缩短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链路,提高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力下一步,我区将根据委员建议,在实践中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一、突出随州特色,完善服务机制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随州市曾都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增加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和占比。开展区域公共品牌营销行动,加强品牌规范化管理,对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做出建设规划,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培育重点和相应的保障措施。近年来,曾都区不断加快打造优势农业品牌,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环境优化等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产品和服务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引导品牌主体以消费者为中心,筑牢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提升产品价值和服务效益。指导品牌主体提升品牌规划、运营服务、营销推广、监管保护等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品牌。

二、规范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高度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持续开展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大力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引导使用主体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授权许可、统一溯源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围绕用好一件地理标志,做强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继续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和品牌特色,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集成推广多元化的成熟适用技术,加快发展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强化投入品管理。充分发挥已引进的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对标准化技术的培训指导。鼓励符合条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品SC认证等。对地理

标志商标及绿色农产品生产、销售进行市场巡查、执法检查

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规范标志使用和管理。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追溯衔接,逐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

三、发挥特色优势,加大推广力度

曾都区高度重视地方名优特产品营销,积极组织随州香菇、随州香稻等企业、合作社参加中国国际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等各类展会,并给予参展单位组展方面一定的费用补贴,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宣传展示我区品牌形象和发展成果,进一步为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奠定基础。根据曾都区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和商户积极发展网络商店,跨境电商,鼓励企业利用直播平台的形式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推动农村合作社农家乐开展网络销售,带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推动曾都农产品公共服务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扩大农产品影响力,组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提升直播带货技能,联合邮政、交通等部门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快递示范网点,推动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加速改革创新,打造曾都模式

进一步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工作,立足特色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做强农业品牌,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先培育具有产业领先优势、市场空间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建立健全品牌建设促进机制、标准规范和服务体系,加大正向激励,引领带动全区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引导并支持企业培育、创建、整合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品牌曾都”宣传与推介计划,打造市场声誉口碑,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竞争力。

               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6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