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曾都区市场监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法治湖北建设规划(2021—2025年)》,大力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抓执法理念转变,促思想认识到位
一是坚持“统一领导、法规牵头、部门实施、共同参与”的工作方针,成立了一把手亲自负责的领导小组,对法治政府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从转变执法理念抓起,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学习内容,针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在全系统开展了“大动员”、“大学习”、“大宣传”等活动,使全系统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是行政执法的基础,是依法行政的生命线。只有法治政府建设到位,才能实现机构整合后的职能到位,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提档升级,才能真正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群众满意的执法形象,为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抓人员素质建设,促能力提升到位
为提升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一是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和提高培训档次。以组织专业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开展案件评查、举行听证、旁听诉讼等形式,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了较系统和较专业的培训,多次培训率达100%。二是以“在线学法”和省局网络课堂为载体,营造持久的学法氛围,使所有执法人员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带着压力学,并将学法考试纳入了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以开展岗位炼兵等活动为依托,使同志们在学中干,做到学以致用;在干中学,做到干学互促,使执法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抓营商环境优化,促“放管服”改革到位
(一)对标先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开办“210”服务,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放宽企业登记限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探索实施“一企一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围绕“我要开洗车店”等一系列77个主题, 形成了“一件事” 标准规范,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新增市场主体12228家。二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增加至30个,累计建立抽查事项清单73类167项,录入抽查对象83996户,录入执法检查人员643名,共发起9次本部门双随机抽查,参与11次联合双随机抽查。三是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组织开展转供电价格政策和治理涉企违规收费政策进企业、进商超、进社区宣传活动,发放、张贴宣传资料1万余份,对36家转供电主体进行责令整改,对16家转供电主体进行立案查处,共清退多收电费113.96万元。四是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制定了全区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对确定的首批参与专项行动的10家骨干企业对标达标质量提升已完成。五是推进“品牌强区”战略。围绕打造现代农港,重点推进“两香一油”品牌发展,随州香菇、随州香稻、随州油茶全部被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列入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项目,随州香稻荣获首届“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随州香菇荣获第三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优秀奖。与万店政府沟通申报“随州青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截至目前,新增有效商标注册量1043件,新增商标申请量1178件。
(二)积极作为维护市场秩序
一是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聘请第三方“湖北常泰律师事务所”,对全区17个成员单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总体实施情况及2021年以来出台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有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措施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二是加大打传规直力度。对直销企业网点涉嫌非法传销、违规直销活动,进行摸底检查,实行精准查处和规范监管,没收湖南歪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违法所得30余万元,并处以50万元罚款。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先后开展“铁拳”、“蓝天”知识产权执法行动,赴贵州、内蒙古、山东等地为辖区企业协调处理多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共清理非正常专利申请52件,办理电商领域专利侵权案件65件。四是加强“双打工作”。开展了高档白酒、房地产、特种设备、专用汽车、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查获各类假冒高档白酒案值400余万元。五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2021“网剑”行动,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秩序。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网络非法销售纪念章的行为,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清风行动”,强化广告监管, 整治借党史学习教育之名开展商业炒作牟利活动以及出售、购买、制作、利用野生动物制品的广告。
四、抓监管责任落实,促安全服务到位
(一)聚焦聚力守牢安全底线
一是倾力构筑食品安全屏障。督促市场主体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累计排查冷链食品关经营户5286户次。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流通、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检查35次,累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7702次,发现问题44个,下达整改建议书36份。引导小作坊转型升级提质壮大,小作坊持证率100%、建档率100%。累计组织1480人次参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业务知识培训,加强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餐饮安全检查,开展“营养健康你我同查”慢直播活动,开展网络外卖餐饮中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促进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抽检食品1980个批次,对57个批次不合格食品抽检核查处置进行了“回头看”。二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强化疫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含兴奋剂药品、疫情防控相关药品器械、中药材、基本药物、高风险医疗器械等重点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加强对个体门诊部、诊所和药店的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化妆品监督检查,先后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0份,立案查处19起,累计检查零售药店1390家次,发布疫情防控通知88条,约谈企业24家,督促12家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书》的药店退出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三是竭力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对宾馆、酒店、商场、超市、车站、医院、公园等单位在用的电梯、场内机动车辆、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设备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对全区燃气行业、在用高危重点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和危险化学品储罐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约谈全区12家重点燃气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对辖区在用液化气瓶进行全面排查,发现超期气瓶150个,报废气瓶18个,螺丝瓶12个。全年累计整改隐患44起,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0余份。我区8家液化石油气站率先在全市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累计登记可溯气瓶73658只,实现“互联网+监管”。四是不遗余力守好质量防线。对消防产品、涉锂电池、生活必需品、农资产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和车载罐体等重点产品质量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累计检查生产、流通领域市场主体128家,对发现的10起问题责令企业整改完成。在“专用汽车”专项整治中,抽检专用汽车25个批次,对某专汽公司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没收违法产品并罚款82.4万元。
(二)最大限度维护消费者权益
一是加强格式条款监管。以校外培训机构等消费者反应强烈的重点行业格式合同为重点,强化对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的监管,共备案各类合同文本269份,对5家企业进行了行政约谈。二是开展放心食品销售公开承诺。督促指导大中型连锁超市开展放心食品销售公开承诺,通过连锁超市影响小型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开展食品销售放心承诺,全区共计1020家超市参与公开承诺活动。三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布消费警示8条,结合“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消费维权宣传11次。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打假维权力度,截至目前,共受理调处市长热线、12315网络平台、阳光信访平台各类投诉举报6781件。四是推进“计量惠民”工作。推进计量监管进眼镜店、进市场、进加油(气) 站和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等工作,严厉打击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缺斤少两等行为。对辖区内38家加油站(点)140台加油机每6个月进行一次免费检定、封铅,保障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五、抓制度建立完善,促行为规范到位
我局对行政许可、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和行政处罚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把制度建设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证,对许可方式、监管模式、维权方式和处罚事权进行了改革,建立完善了20多项主要制度规范,推进了行政执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如,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积极推行了“一审一核制”、“首办负责制”,实行“一站式”、“一次性办结”等服务措施,向行政相对人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为规范消费维权行为,制定了《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维权工作规范》,对受理、分办、调查、调解、回复等环节进行了规范。为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保证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履行职责,制定了《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案工作规范》,对立案、调查、核审、告知、决定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的行使,制定了《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将容错清单的运用与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规则有效衔接,保证行政处罚的公正、合理。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我局制定了《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核审制度》及《曾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全系统全面推行。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362件,无一例行政复议被变更、撤销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通过狠抓法治政府建设,我局在执法体制、行政决策、制度建设、行政执法、执法监督等方面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和法治化。下一步,我局将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通过扎实有效的努力,实现建设高素质队伍、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高效能监管、达到高质量服务的目标,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