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慧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振兴曾都乡村的建议》已收悉。现根据您的建议内容答复如下: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曾都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强县工程的部署要求,聚焦城乡融合样板区建设目标,全面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成效,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特色产业鲜明、服务配套完善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建优育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狠抓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工作。2023年在全区范围内遴选50名技术指导员,聘用4名特聘农技员,培育150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推进7项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引导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3个建设规范、运行高效、作用突出的试验示范基地,同时加大扶持力度,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成村级、组级农技员,成为农技推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继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区共选拔培养16名大学生,接受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示范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三是培养造就“新农人”队伍。区农广校、畜牧兽医特产技术学校两个培训基地,共计培育625名高素质农民。通过系统的培训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增加务农收益。
二、规划先行,共绘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曾都区村庄规划涵盖了全区1425平方千米范围内所辖102个行政村。结合《随州市曾都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随州市曾都区乡村建设指引》和曾都区自身资源禀赋、交通、历史、文化等条件,合理确定区域范围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的布局规划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为重点,着重明确村庄的发展类型、规模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建设导则和控制要求,坚持规划引领,进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把好规划质量关,“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区域美丽乡村体系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统一。目前,全区高标准完成30个村庄规划编制,印制10套农村新建住宅图集、5套农村改造住宅图集。成功申报曾都区银杏走廊和美乡村示范片,争取省级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2023年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整治村26个,和美乡村新图景次第展开。
三、聚焦重点,持续提升乡村综合实力
一是补齐基础设施体系短板。2023年投资5241万元实施“擦亮小城镇”项目20个,府河镇被评选为2023年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2024年接续实施“擦亮小城镇”项目22个,总投资约1亿元,持续完善镇区服务功能。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年完成新建及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22.19公里、低压线路8.42公里。新建宏基站80个,完成投资2000万元,有力推动5G、4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推广应用。二是打造交通物流体系亮点。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3年实施县乡道改造58公里,新建及提档升级通村公路14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653公里,洛阳镇、何店镇相继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曾都区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由畅到美。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建设,成立区级寄递物流中心、区级集散中心,建立6个镇级共配中心、149个村级快递服务网点,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弱项。以教联体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建成教联体6个(省级共建型教联体试点2个),37所农村学校纳入教联体。建立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已安排60名城乡教师开展双向交流工作,各教联体学校间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乡村教育服务能力有力提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龙头、曾都医院为枢纽、各镇(街道)卫生院为基础,紧密构建“医联体+医共体”医疗服务新格局,有效缓解区域乡村群众看病难、找好医生更难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积极协调推动各有关部门按照《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曾都区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的通知》(曾办发〔2023〕5号)职责分工参与组织实施、再加压力、再鼓干劲、再出实招,努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