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07-02 10:30
  • 信息来源:曾都区农业农村局
  • 审核人:曾都区
  • 【字体:
打印

刘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区健康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区健康农业的壮大必须基于农产品安全、足量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延伸出药食同源农产品其健康元素与功能。而其中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占据了最大的权重比例,中药材产业兴,则健康农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我区将继续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整合我区中药材产业链资源,创新开展健康农业产业工作。

截止当前,我区中药材生产总面积0.58万亩,总产量2165吨,总产值2208.4万元。金头蜈蚣、艾叶、银杏等道地药材相关产业链得到长足发展,促使我区中药材产业链逐步完善,体量日益强大,占农业产业比重扩大,成为乡村能人、返乡志士寻求投资创业的“热门”和“热土”,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增收,为繁荣农业农村、振兴乡村赋能。

一是挖掘健康农业产业链资源潜力,发现亮点,形成优势。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组织力量针对中药材资源全面普查,详细掌握我区中药材资源特别是道地药材生产发展、加工及中药材市场现状。针对曾都区范围内现拥有野生中药材资源300多种,传统购销模式下可采收的野生资源100种左右中药材产业资源走访调查研究,了解种植、购销、加工各环节从业者生产活动、行业思考和前景展望,为制定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打好基础。

二是对道地药材金头蜈蚣、艾叶、桔梗、银杏叶等实行规范管理。对药材的生产、市场交易、加工等各个环节,按照市场需求的要求进行有序化管理,促其良性、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洛阳镇银杏产业优势,按照一镇一品发展模式,采用“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牵头)+合作社或村委会(组织)+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培育洛阳昊天银杏农民专业合作社,干叶产量达2000吨。

三是围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药食同源农产品物质目录,整合我区健康农业产业链资源,联合专业研究机构、专业院校和规模性、科技型经营主体研发、生产、推广具健康元素与功能的农产品延伸品,丰富健康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湖北省十大农业产业链赋能,增加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四是推动道地药材先行发展。围绕银杏、随州大白艾、野菊花、金头蜈蚣等做文章,全方位开发银杏、艾草、野菊花系列产品,结合推动药、旅融合发展,政府部门加强行业发展引导,编制产业规划,引进技术人才,提高技术培训覆盖率,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扶持、产业服务,培育特色产业。目前我区道地动物类中药材金头蜈蚣年收购达标13—16cm500万条,本地金头蜈蚣湖北市场占有率高达60%。曾都区艾叶种植面积达2817亩,本地艾叶底面灰白,叶面肥硕,出绒率高,挥发油含量0.90左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工种植道地中药材总面积达12541亩,其中东城50亩、南郊1800亩、北郊120亩、万店镇3500亩、何店镇2000亩、洛阳镇4071亩、府河镇1000亩。种类、品种涵盖艾叶、银杏叶、野菊花、白蔹、白芨、粉防己、黄精、天门冬、元宝枫、金线莲、天丁、金银花、夏枯球、桔梗、苍术、虎杖、沙参、葛根、陈皮、金樱子、荷叶、桃胶等20余种。

五是积极引进新品种,填补技术空白,同时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才,通过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其适应健康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为健康农业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六是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同时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是突出优势中药材资源和重点企业,争取并利用产业链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遴选本地创业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具一定规模的中药材产业链相关企业,或者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坚持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引领导向,鼓励大企业牵头整合全区中药材产业资源,在发展上形成合力,合理统筹开展研发、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等各方面工作,凝心聚力推动我区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高效化运行,促进健康农业大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