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是我区的特色产业,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自然灾害逐年加重,对食用菌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了减轻自然灾害损失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一、强化宣传指导,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积极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科技知识。二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产业带头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业产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是不断提高农民保险意识。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了解农业保险是由保险机构经营,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因遭受特定自然灾害、事故或疫病所造成的经济缺失进行赔偿,并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的保险活动,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知情度,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保险、理解保险,自觉地通过保险来防范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二、完善投入机制,加快农业基础建设
创新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酵母”作用,鼓励号召龙头企业、产业大户、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通过投钱、投物、投劳、投智等方式支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加大投入、主动参与,建立“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群众自筹”的投入机制,全力保障农业产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持续加强农业产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加快推进防雹网工程建设,装备无人机、除霜机等现代科技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引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建设标准,指导做好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农业产业规模经营。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业保险水平
结合全区农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扩大承保面积,积极争取资金,提高对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的补贴力度和赔付标准。创新农业保险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形成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完善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督促保险公司量化定损标准,监督承保机构规范做好投保、核查、定损、赔付等各环节工作,优化承保理赔程序,切实提高理赔兑现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充分利用微信群、自媒体、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大力宣传保险的目的意义、赔偿标准、政策法规,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
四、健全防灾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健全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整合现有资源和设备,建立完备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持续加强气候监测,加大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拓展预警信息发布途径,及时传递灾害防范措施,有效提升灾害预防能力和水平。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防灾救灾服务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防灾救灾应急演练和专业知识培训,确保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相关部门要针对气候特征,密切配合,加强防灾减灾技术支持,抓好农业技术咨询、业务指导、跟踪服务,加强监测预报服务和影响评估,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时制定灾后扶持政策,切实做好种子、种苗等生产物资储备供应,确保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