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第4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06-28 15:10
  • 信息来源:曾都区农业农村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尊敬的赵鹏代表:

您提出的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第43号提案中《关于加强“空心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全域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持续掀起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热潮,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头看”,及时调整不胜任干部。全覆盖抓好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培训,提高履职能力。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抓两头、带中间,促全面提升。深入打造新时代“双提双健”工程升级版,持续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落实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增强基层活力。从严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扎实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回头看”。继续深入推进党员积分制管理和“访议解”活动,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发挥广大党员在农村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教育培训和驻村监督。

二、宅基地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4月20日,联合区委编办、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建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审批管理工作的意见》(曾农〔2022〕3号),并请示区政府组织召开了区直相关部门、各镇(街道、管委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的职能,全面启动了我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统筹协调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审批管理制度逐步趋于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三、严格“一户一宅”法律规定

根据各级文件精神,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我区严格按照批准面积和建房标准建设住宅;村民出售、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禁止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建房,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禁止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建房。在新房建成六个月内,村民应将易址建房后的原宅基地或在原址建房后多余的宅基地交还村级组织。截至目前,我区尚未发现“一户多宅”的情况。

四、统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水利补短板项目建设。坚持公益性、政府引导、规范运营和城乡一体推进,统筹规划布局,改建新庙水厂(千吨万人以上水厂)1座,改建集中供水工程2处、管网延伸13处、镇区管网改造及老水厂维修工程6处,疏通河道23.5千米。大力实施堰塘、渠道清淤、改造维修建设,堰塘清淤60余口、渠道疏浚120公里。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畅、安、舒、美”农村公路。新建通村公路35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5公里,县乡道改造28公里,因地制宜推进乡镇通双通道和建制村通双车道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道路衔接。

五、开展环境整治

结合生活垃圾治理和“五清一改”,营造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镇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保洁队伍作用,整治集镇环境秩序,清理农村建筑杂物,开展房前屋后整治。以宣传引领机制发动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合力整治人居环境;用督办评比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导各村(居)长效抓好落实。持续开展“齐动手、扫干净、摆整齐”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五家建设”(家庭经济、家风家训、家庭卫生、家庭荣誉、家庭档案)助推农户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双联双传双发挥”工程,以党建引领群众广泛参与。打造美丽乡村助推人居环境提升,以“印象乡村”建设促进环境整治向组湾延伸,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以“厕所革命”改善农户环境卫生。

六、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发挥生态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区今年以来,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以推广洛阳镇全域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为示范镇,做到全区乡村振兴发展“区有标杆、镇有示范、村有项目”,带动全区全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如:洛阳镇积极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计划统筹资金3亿元,以九口堰红色研学基地、方家冲百美村宿等重点项目为牵引,集中力量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带。洛阳镇九口堰革命旧址纪念馆入选湖北“十佳红色旅游景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富民强村。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大力推广“人民公司”模式,强化村企对接、突出产业带动、注重利益链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种植优质稻25万亩、蔬菜11万亩、食用菌2800万棒,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补齐基础,助推城乡融合。以建设“城乡融合样板区”为抓手,加快补齐乡镇道路、管网等基础短板,新建和提档升级通村公路62公里、77公里,新建两河口水厂及管网工程,全面提升城乡经济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区“空心村”现象正在不断好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现象在我区将“一去不复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