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9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06-07 15:09
  • 信息来源:曾都区农业农村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尊敬的高敏代表:

您提出的第39号提案“关于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建议”我单位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农村土地利用和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近年来,我区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给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一定影响,也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提案指出关于土地抛荒的内容符合事实、贴合实际,也是我局始终高度关注的一项议题。经我局认真研究,现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曾都区耕地现状

曾都区辖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农村耕地总面积34.63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积31.19万亩,非承包地块面积3.45万亩。截至2021年底,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13.07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7.74%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流程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以有效减少耕地抛荒和解决农业生产“投入低、效益差、效率低、管护差”的问题为目标。2019年至2021年,省级下达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10.17万亩,总体投资金额1.8844亿元,累计建设41个项目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按照中央和省级下拨、区级配套、主体自筹资金的方式,明确总投资金额,参考当年农业市场行情,确定每亩建设耕地的投资标准,并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当年建设的“全额”项目标段个数,和“以奖代补”项目标段个数。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对碎片化耕地和撂荒地的修复、翻耕和整平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了撂荒地的地力,促进了撂荒地集中连片复垦,便捷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耕种收环节,提升了农业生产能效。

(二)严格落实农业扶持政策

一是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为切实保护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提高补贴效能,每年,我们按照省、市关于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相关文件要求,对全区符合条件的承包耕地农户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发放严格按照制定方案、面积申报及公示、面积确认、资金分解及公示和资金发放的程序开展。2021年,我局核实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373.71万元,补贴面积315066.28亩,涉及补贴农户58956户。二是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自2020年起,国家为应对农资、农机、农工等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涨的现象,制定了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的政策,对实际种植的小麦和早、中、晚稻进行补贴。我们严格按照村级组织填报、农户签字认可、补贴面积公示、镇级组织审核、区级面积汇总、资金分解公示、财政直拨到位的程序,2022年,我局核实发放农民种粮一次性补贴565万元,补贴面积215504.73亩,涉及补贴农户56234户。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提能增效

一是全面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切实减少耕地抛荒,解决农业面临的化肥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技术装备普及难以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起,我们积极向省级争取项目资金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以服务小农户和减少土地抛荒为根本目的,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高效发展。通过制定实施方案、遴选服务主体、规范服务程序、严格验收标准、做好绩效考核的程序,4年来,我们累计发展社会化服务主体53家,累计补贴金额1050万元,累计完成服务面积22.06万亩,有效减少了耕地抛荒,促进了农业生产提能增效。二是大力扶持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我局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我局二级单位农广校的师资力量,积极联系对接外部专业的教育资源,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21年,我局组织培训了2020年度和2021年度高素质农民共计1244人次。

(四)保障土地流转和减少抛荒

一是保障土地流转规范化。积极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依法进行有序流转。我局按照2021年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土地流转规程,印制了10000份“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范本)”,要求各地在开展土地流转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填列合同。并确保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坚决禁止将耕地“非农化”。二是保障抛荒率降低。2022年,我局制定下发了《曾都区农旅结合治理耕地抛荒的实施方案》,采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小麦等措施,减少抛荒面积,提高耕地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建立健全抛荒耕地整治考核、通报、问责机制,逐级制定目标责任的要求,切实将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人。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鼓励农村耕地有序流转,落实国家惠农奖补政策,做细做实、统筹推进耕地利用和保护。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抛荒土地利用工作的支持与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