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06-11 10:33
  • 信息来源:曾都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朱李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曾都区专汽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新格局的建议

坚持以链式思维抓专汽产业发展,以点带链强化示范引领。以推动企业、园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以“链主”企业为主体,以延链聚合为导向,以创新生产集聚为特色的链主型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集群效应、生态效应,为“链主”企业提供融资、人才、平台等要素支持,进一步激励“链主”企业在产业生态融合、链条价值提升、产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引入更多优质项目融入产业链发展。以激活“链主”企业整车资质为抓手,主攻“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新楚风H49氢燃料物流干线重卡已全球发布,邀请国内优秀的园区规划、运营团队东升科技规划设计湖北氢能源商用车创新示范中心,以新楚风生产厂区为中心向周边拓展,开放共享新楚风研发测试资源,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创新项目和团队入驻,打造集全景展示、科研协同、产业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目前,新楚风厂区建筑、场地景观、装修改造提升、外部酒店整体提升的初步规划和投资估算已完成,起草了战略合作协议,待区政府常务会审议后签订。招引国内先进的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技术研发企业成都壹为、杭州时代电动进驻曾都,与程力专汽达成战略合作,依托程力专汽整车生产资质开发新能源中重卡底盘和新能源环卫车。目前,壹为公司已研发5款新能源底盘、30款新能源环卫车。杭州时代电动已与程力达成投资协议,准备新建新能源中重卡生产线,起草了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报审后组织签订。

二、关于转化新技术的建议

加快推进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建设,为随州专用汽车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降低专汽企业产品检测成本,促进新产品研发创新。构建应急装备实战化的应用环境、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的研发环境、多人协同和人机协同的演训环境,打造应急装备的产业基地、救援能力的培训基地、安全防灾的教育基地、应急管理的实训基地,为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目前随州专用汽车试验场和随州安全应急基地已启动运营。用好湖北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大科研平台资源,定期协调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改诊断服务,为企业提供急需技术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累计获得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3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累计和企业签署技术合作协议5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研发的智能计重设备系统大幅提升神百专汽随车吊利润。鼓励企业引进科技人才挂职服务,持续招引“科技副总”。加强技术需求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在曾都转化应用。2023年,引进省级科技副总2名(天威专汽、神百专汽),转化科技成果15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5亿元。

三、关于发展新业态的建议

抢抓全省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机遇,围绕“做实基础、做强品牌”持续发力,不断增强专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打造要素全、粘附紧、有口碑的产业生态,推动专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向更高价值链攀升。积极与长投集团对接,依托长投集团资源搭建专汽产业供应链平台,提升大宗商品、整车、底盘及汽车零部件采购议价能力,为专汽企业提供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有效贯通的供应链系统,目前正在积极对接中。积极推进星辰新能源汽车项目,引导专汽企业采用本土新能源商用车底盘,推动全市专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商用车新旧动能转换。结合《随州市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计划整合随州专用车上装数据、维修资源等信息,在车辆使用相对集中区域,探索建立“随州专用车”智能售后服务站,增强用户满意度,目前正在推动专汽企业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生产、销售等信息上网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我区专汽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今后能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随州市曾都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2024年6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