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红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曾都区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建立协同育人网络体系,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实现家校社教育一体化,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一是构建协同桥梁。各学校成立家校社协同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各班级均建有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定期推送家庭教育知识,发布学校相关信息,加强家校沟通。二是建立协同机制。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社区实践活动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制度》等制度,强化各项保障措施。三是开展协同活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主题研讨,策划组织活动,成功开展了“三月学雷锋活动”“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暑期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寒假实践活动”“少先队争章活动”“廉洁家风活动”“书香校园活动”“家访进万家”“童心向党 庆六一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是运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家长明确德育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教育方法,创设优良家庭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充分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三是经常性开展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情况,形成家校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充分挖掘社区丰富资源,聘请驻社区的民警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邀请社区内的劳动模范作先进事迹报告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公民道德宣传、美化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是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社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工作的有益补充。但受资金、环境、人才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目前推进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联系,积极推进社工住校工作,共同探讨社工驻校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服务对象和内容、时间安排、考评评估机制等方面事项,共同探索家校社共育的方法和经验,为家校社协同培育高素质学生奠定良好基础。
曾都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