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城管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发布时间:2025-01-10 15:32
  • 信息来源:曾都区城市执法管理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一、2024年工作亮点及典型做法

(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今年6月,市、区两级领导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随州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承担市级下放的城区规划执法和建筑渣土执法工作,改革工作平稳有序,发展动能强劲。市级渣土、规划执法职责下放后,一是铁腕治理违法建设。健全违法建设常态化管控机制,采取日常巡查与24小时轮班值守相结合的方式,无人机全覆盖飞行建立制成3D数据模型,实现新增违法建设全覆盖精准监控。共拆除违法建筑204处,拆除面积达10583平方米,无人机航拍面积121.1平方公里。二是重拳整治渣土漏撒。主动上门服务,上门走访11家渣土运输公司和8家在建工地,对随州市盛瑞渣土运输公司进行资质审查,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城区渣土运输规范管理,采取日常巡查和夜间值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万店夹子沟路段生活垃圾运输滴漏专项整治,城市路面污染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延伸建筑垃圾监管触角,对建筑垃圾重点点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与村、社区环卫外包企业建立联动机制,环卫工人发现路面有渣土抛洒及时在工作群中向专班人员反馈处置,积极引导组长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严厉查处渣土运输车辆不按规定路线和时间段行驶、车身不洁带泥上路、沿途撒漏、乱倒建筑垃圾等违规行为。开展渣土整治行动163余次,夜间突击检查19次,清理偷倒乱倒建筑垃圾110余吨。

(二)市容秩序持续优化。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协调督办作用,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排名通报、曝光整改、约谈问责“四项机制”。督查通报14期,下达任务清单10期,问题交办清单121期,交办问题1489个,整改销号1421个,整改率达95%。大力整治出店经营、无序摆摊、早餐夜市等,营造清新文明风。出动执法人员3.07万余人次,劝导出店经营3.23万余处,规范流动摊贩3.98万余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1413块,单立柱广告52块其中何店镇拆除22块,涢水街道拆除3块,北郊街道拆除2块,开发区管委会拆除25块建成区旱厕4632处全部整改完毕,圆满完成了寻根节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和三会四赛环境整治百日行动。

(三)环卫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打造高标准环卫作业模式。优化机械化清扫、人行道冲洗、快速流动保洁相结合的保洁模式,开展高压冲洗“以冲代扫”、鼓风机“以吹代扫”人行道机械化冲洗,扩大电动车快速保洁工作范围,目前城区共配备电动快速保洁车205辆,基本达到主次干道快速保洁全覆盖。二是推进沿街生活垃圾上门收集。持续开展门店垃圾上门收集扩面,垃圾上门收集可减少垃圾投递环节,杜绝二次污染。目前,配备垃圾收集车8辆,定时上门收集已覆盖解放路、汉东路、烈山大道共6条主次干道,8条背街小巷。三是优化环卫考评模式。优化考评时间,增加考评问题类型,推动环卫质量提升。共开展环卫市场化考核2495次,拍摄问题图片2.52万余张,反馈市容秩序类问题5240项。四是开展最洁公厕“评比活动。出台《曾都区城市最洁城市公厕实施方案》,完善修订《随州市曾都区环卫作业检查考评评分表》,优化公厕考核内容,以考促效,提升公厕服务水平。

(四)单车管理日趋规范。持续整治共享单车秩序,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运维人员投入,开展“无差别”清理调运,提升单车清运次数与反应速度。积极探索单车实名制审批上路,为共享单车发放专属身份证,发放二维码铭牌数量共1.1万个,其中哈啰电动车6000个,松果电动车4000个,哈啰自行车1000个。根据市民使用需求、道路状况、交通秩序等实际情况,重新规划停车位。完成城区五横(明珠、清河、青年、解放、汉东)六纵(擂鼓墩、神农、沿河、烈山、舜井、交通)以及文峰里、白云大道等13条道路共享单车泊位优化调整工作,清理减少原有共享单车P点494处,重新施划共享单车P点500余处。全力保障随州半马、三运会等大型活动交通出行,向马拉松参赛人员提供1500辆共享单车免费骑行、50辆免费共享单车作为赛事医疗保障,并在节日期间发放免费电子骑行卷共3万张。配合三运会将封闭路段的共享单车清空,并提供800台共享单车,分散于四个路口(樱花公园、波导公司附近、奥林嘉园门口附近、过桥传媒大厦)摆放。全面排查城区擅自设置的地桩地锁,依法拆除收缴收缴锥形柱75余个、拆除地桩地锁56余处,不锈钢停车阻挡牌2个。

(五)垃圾治理稳步推进。一是持续开展城乡垃圾治理工作。全区生活垃圾运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8.2万余吨,其中,乡镇垃圾2.9万余吨,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利用无人机航拍巡查和人工实地巡查等方式对全区156个行政村的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检查,完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个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共开展督查10次,实地走访156个村(社区)、1680余个自然湾,交办问题683个,均已整改销号。二是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以垃圾分类宣传月为契机,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居民正确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营造居民理解、参与、支持的氛围。印发垃圾分类宣传物资5.5万余份,开展“垃圾分类进万家”“垃圾分类体验日”“低碳齐参与”“垃圾分类微课堂”等活动150余场次,发动志愿者900余人次,覆盖商户门店、家庭、单位2万余户,发送垃圾分类短信31万条,利用户外电子屏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72场次,活动覆盖36万人。组建曾都垃圾分类志愿队。已建立11个镇(街道、管委会)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241场次,发动志愿者345人次,参加活动总时长269小时。三是推广试点建设。创建单位自管示范小区、烈山大道示范线、开发区示范区域、先觉庙、桂华、姜家庙村示范村,开展撤桶并点及垃圾收集点、分类棚亭等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沤肥坑28个,配备垃圾容器1900个,上门收集车3辆,建设有害垃圾暂存间2间。城区共有42万人,16.32万户,1067个居民小区,其中有物业管理小区176个,无物业管理小区683个,单位自管小区208个,城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6.8%。

(六)污染防治强力攻坚。组织对城区餐饮经营企业开展全覆盖排查,目前已排查餐饮经营企业1882家,并全部建立排查工作台账。累计张贴《关于餐饮经营者油烟、燃气安全规范告知书》1779份,发放《关于餐饮业城市管理政策依据摘录》2000余份,发放《餐饮行业不规范行为提醒单》1351份,制作2000份《随州市曾都区排烟设施环境清洗记录簿》并逐一发放。经排查,3个灶头以上的餐饮经营企业392家,对三个灶头以上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行为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180份,已完成净化设施安装357家,关门停业等21家,3个灶头以下的餐饮经营企业已完成净化设施安装32家,关门停业等5家。一般程序立案2起、简易程序立案并结案12起。强化油烟智能化在线监测,在文峰街餐饮企业成功安装油烟治理在线监测设备20余台,执法人员实时掌握油烟净化器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开启。一旦监测到油烟净化器未正常开启,系统将立即报警,并自动呼叫执法人员,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有效提升监督效能。

(七)智慧城管成效显著。一是拓展“智慧城管”应用场景。升级迭代“你钉我办”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拓展至5大类15小类。共钉办事件21423件,整改20923件,驳回240件,整改率97.6%,及时率72.45%。开发运用68套智能抓拍系统和AI车辆识别系统,8台无人机化身“空中城管”,“空地一体”抓拍城市管理问题,推动城市管理从“人海战术”向“云上绣花”转变,让城市管理更加“耳聪目明”。微信端随手拍小程序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上线测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等板块在微信端的应用效果。二是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完成随州市运管服平台接入,将多种AI抓拍算法应用在视频数据之上,市级平台转派到区平台工单数据详尽无误、事件对应明确、定位地址可靠,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属地街道增设视频监控客户端,端口可查看北郊辖区13处、东城街道12处、南郊6处视频监控点位,提高属地辖区内问题主动发现和处理效率。三是推进视频监控抓拍系统建设。在城乡农贸市场和重点管控路段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游摊小贩、占道经营、渣土漏洒等多种不规范问题自动抓拍。共安装监控设备68处,其中定点监控54处,车载移动视频监控14处,累计向你钉我办平台派发提交工单87件,其中环境卫生7件,宣传条幅1件,“牛皮癣”广告8件,占道经营71件。四是推进车辆管理系统建设。组网建设线上车辆管理系统,对37台公务用车、五家环卫园林外包公司160辆作业车辆安装北斗导航定位设备,专人专岗负责信息调度。

(八)城市运行安全有序。一是实施城北片区市政设施维修。实施星光路道路维修项目,开展沿河大道(明珠渠—桃园路段)、桃园路(沿河大道—交通大道段)主干道沥青路面维修和验收工作,并做好道路标线恢复工作,守护市民脚下安全。共维修路面面积达4300余平方米,人行道500余平方米,更换路沿石95米。对交通大道、兴业道等市政道路7处积水处进行施工,埋设管道并安装6个水箅子,解决路面积水问题。二是强化燃气安全监管执法。采取“边检查、边宣传”的工作模式,督促燃气经营企业上门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页5000余次,张贴《关于餐饮经营者油烟、燃气安全规范告知书》1900余份,提高餐饮门店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建立燃气企业季度约谈机制,对燃气经营企业开展约谈3次,向燃气经营企业送达《餐饮经营业燃气安全隐患排查一览表》1次,提醒问题447处,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联合住建、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重拳打击1起非法存储燃气违法行为,收缴气瓶75支(实瓶26支、空瓶49支)。处理管道占压、包裹等问题线索26件次,一般程序立案9起,已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5起,罚款金额13万元,正在推进处罚的有4起,报送燃气领域典型案例4起。

(九)园林绿化提质增绿。一是加强城北片区园林绿化管护。完成城北片区园林绿化养护合同续签工作,常态化对城北片区园林绿化养护进行日检查、周点评、月评分、月通报,共开展园林绿化考评44次,“钉办”问题1040件。二是补植缺损绿化苗木。对绿化带内缺苗死苗及时进行补植,共补植乔木163棵,灌木约1500㎡,红叶石楠球20个,麦冬1160㎡,草坪约2900㎡。对片区内的太山路、首义路、新春路、五丰路等道路两侧绿化规划用地播种花籽总面积约2.7万㎡。三是打造花园城市示范路。在交通大道龚家棚中海油段、明珠雅居段打造2处绿化示范景观带。推进交通大道花园城市示范路建设,拟定交通大道(甘沟子至明珠路)花园城市示范路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待规划图纸完善后适时启动建设。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厘清执法权责边界。积极对接区委编办,推动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三定方案尽快出台,赋予职权,厘清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依法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重新梳理市、区、街道三级职责边界,明确执法依据和标准,划清市、区、街道行政执法权限、明确市、区、街道行政执法责任、理顺市、区、街道行政执法体制,为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市容秩序管理。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充分吸收属地意见,有针对性地调整考核办法,调整考核频次。开展城区流动摊贩、马路市场集中整治,全面取缔城区主干道的违规出门出店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沿街售卖行为。加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秩序整治,督促各地开展定时段、定路线的巡查管控,特别是早晚高峰以及节假日期间,加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秩序整治,选取适当地点设置便民服务点,疏导流动商贩限时段、限区域经营,实现管理常态、成果长效。严管重惩“牛皮癣”,指导各地执法中心从严从重予以打击对那些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和屡教不改的制“癣”贴‘癣”分子,发现一起,打击一起。

(三)强化环卫作业监管。加强各型机械设备配备,完善垃圾收集容器设置,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人机协同作业,全方位优化城区环卫作业模式,保证作业时间,增强保洁评率,提升作业效率,提高精细化作业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深入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提高开展垃圾分类的居住小区占比率。加大示范小区垃圾分类成功经验的宣传,总结工作机制和经验,向镇、街道推广落实。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充分利用“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垃圾分类,分发折页,宣传入户,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完善农村垃圾治理收运体系。持续推行“一坑两桶三上门”垃圾分类模式,进一步完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实现全域收集和转运处理,全力完成年度省定目标。

(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增加城区道路洒水降尘频次,确保路面湿润干净。加大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整治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城区各类餐饮企业未安装净化设施、安装不规范和油烟排放不达标的进行集中治理,责令限期整改,打击违规排放行为。加强渣土运输监管,严格渣土处置审批手续,督促渣土公司加强内部监管,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作业。集中整治渣土运输车辆非法改装、超限超载和抛洒污染路面等行为。

(五)紧抓违法建设治理。落实好网格化管理、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积极主动与属地政府村、社区沟通联系,凝聚打击违法建设合力,强化巡查监管,对新增违建即查即拆、露头就打,做好“拆除+”文章,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存量违法建设零动工

(六)深化智慧城管建设。一是你钉我办平台扩容提质。增加道路渣土监管、乱搭乱建等应用板块,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督,通过划片管理,责任到村、社区网格人员,延伸监管触角,一旦发现渣土漏洒、和建筑物新建改建施工迹象,即可通过“你钉我办”上报至你钉我办平台,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二是推进数字城管下乡镇建设。建设完善淅河镇镇区环卫保洁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板块,同步完成乡镇乱搭乱建板块建设。组织各村、社区负责人、网格员等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完善你钉我办平台板块架构,探索符合各乡镇实际需要的数字化应用,提高你钉我办在乡镇的应用水平。三是加快推进视频监控应用建设。拟在擂鼓墩大道程力集团占道经营严重厂区大门处、舜井大道香港街口烧烤店聚集区等地段,安装处视频监控设备(含AI抓拍占道经营、游摊小贩的摄像头),从源头上解决餐厨垃圾乱排乱倒问题。强化渣土监管,在城区各出入口安装渣土车辆抓拍设备,在渣土专班巡逻车安装车载视频监控。四是推进“一网统管”。将公安、住建、自规、交通、水利、环保等涉及城市管理的服务进行归类,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数据资源整合、钉钉平台统筹谋划和应用服务多合一方式,将社区(村)钉办的问题智能识别和人工审核后,第一时间推送到相关部门“限时督办”,推送到街道(镇)协同处理,打通社区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建立社区(村)“一键钉办”,部门“一键处理”,街道(镇)“一键响应”联通协作机制。五是推进“大城众管”。增设微信端随手拍功能,引导市民积极发现、提交城市管理问题,让市民变成城市管理工作的督察员、巡视员,推动职能部门管理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

(七)守牢安全生产工作底线。常态化开展城市道桥隧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采取集中大修与日常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燃气经营企业数字化监管,建立健全燃气经营企业约谈机制,消除燃气安全隐患。

(八)统筹推进其他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结合城管工作实际,统筹推进暖民心行动、乡村振兴、信访维稳、营商环境等其他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