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城管执法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双创”工作和花园城市建设为契机,持续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求突破,市容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实现市容秩序管理再提效。今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关键之年,作为创建“主力军”,城市管理作为创建“主阵地”,在主线工作上突出“创文创卫”。一是完善“双创”考核机制。坚持并完善督查考核、排名通报、曝光整改、约谈问责“四项机制”,印发督查通报15期,下达任务清单12期,问题交办清单134期,交办问题2337个,整改销号2185个。二是开展户外广告、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户外广告存量问题清零攻坚行动,拆除大型违规户外广告1002块,清理“牛皮癣”小广告31.8万余处。开展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7万余人次,劝导出店经营4.9万余处,规范流动摊贩5.9万余处。三是开展城区人行道净化行动。整治违规接坡、路面油污、设施占道等行为,拆除私设斜坡94处,清理石球780余个、杂物136处。四是扎实推进旱厕清零攻坚行动。坚持属地管理、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原则,督导各地稳步推进辖区旱厕拆除改造,拨付奖补资金282万元,累计整改旱厕3698座。五是重拳整治渣土漏撒。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夜间路面巡查,从严从重查处偷运渣土和偷倒建筑垃圾等行为,暂扣违规上路车辆21余辆,约谈相关责任人30人次,立案处罚21起,共计罚款金额1.33余万元。六是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紧盯“存量继续清零、增量坚决为零”的控违总目标,严打严控违法建设行为,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74份,拆除违法建筑102处,拆除面积9833平方米。七是规范共享单车管理。结合城区共享单车容纳量及季节变化,严格控制共享单车投入数量,督促企业回收清理共享单车,保持总投放数量不超过1万台。通过微信平台、数字指挥中心平台向单车公司反馈并整改问题5730余个,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份;下达《当场处罚决定书》实施当场处罚9起,罚款2.1万元;实施一般程序行政处罚2起,罚款2万元。八是开展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巡查餐饮店300余家,处理油烟投诉10余起,向餐饮店经营者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65份,立案查处1起,餐饮店经营者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九是开展燃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辖区内燃气经营企业及燃气用户开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主动上门宣传燃气安全知识,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页5000余份。办结市、区两级交办燃气隐患问题线索186个,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58份,立案查处5起。十是加强乱搭乱建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区域内违法建(构)筑物和影响市容观瞻的棚亭、自围平台、伸缩式遮阳棚、雨棚、移动式篷车及其他乱搭乱建设施,整治影响市容观瞻的伸缩式遮阳棚、移动式篷车等1641处。
(二)以强化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为抓手,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再提质。一是打造高标准环卫作业模式。全面推广机械化清扫、人行道冲洗、快速流动保洁相结合的保洁模式,配备电动快速保洁车205辆,安装车辆定位系统全方位监管,提升机械化清扫率,实现机扫作业路段全覆盖、保洁时间无空档。二是推进沿街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开发生活垃圾在线预约小程序,推行挂桶垃圾车公交式定时收集、商户密集路段电动车定时收集、快保车巡回收集、特殊情况应急预约收集等模式,强化垃圾源头治理,减少垃圾投递环节,已覆盖解放路、汉东路、烈山大道等6条主次干道,8条背街小巷。三是继续推进撤箱(桶)并点工作。优化道路垃圾容器设置,城区主次干道3立方垃圾箱由97个撤除至15个,减幅85%;垃圾桶由1399个撤除至945个,减幅32%。配齐“城市家具”,城区主次干道新增分类果皮箱200个。四是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督促环卫公司对管辖范围内的122座公厕、8座垃圾中转站及垃圾容器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开展日常消杀作业,记录消杀台账,并定期进行密度检测。聘请专业除四害公司设置毒饵站,每月进行两次巡检换药,确保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达到创卫标准。五是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联合团区委开展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活动20余次,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折纸、海报、雨伞、布袋、水杯等宣传物品6.08余万份,向市民发送垃圾分类宣传短信20万余条,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及准确率,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六是建成乡镇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项目。为4个镇新建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分拣间和餐厨垃圾处理车间,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5吨/日,引进市场化公司实体化运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镇区餐厨垃圾处理全覆盖;新扩建8座镇级垃圾中转站,购置81辆收运车辆、5200余个垃圾分类容器,比照城区环卫保洁作业模式,改造完善4个镇区、涢水街道、经济开发区的生活垃圾清扫收运体系。七是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生活垃圾运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6.53万余吨,其中,乡镇垃圾14.72万余吨,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制定《曾都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组织各镇(街道、管委会)对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开展全面摸排,利用无人机航拍巡查和人工实地巡查“钉办”等方式对全区113个行政村的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检查,完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个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共开展督查10次,实地走访137个村(社区)、673余个自然湾,交办问题899个,其中乡镇卫生钉办95起,均已整改销号。
(三)以推动花园城市规划落地为重点,实现园林绿化品质再提升。一是补植缺损绿化苗木。对城北片区缺失、损坏等绿化苗木进行摸底排查,共补植香樟树、小乔木、红叶石楠球等苗木320余棵,补植灌木、麦冬、草坪等绿化面积1.31万余平方米。对太山路、首义路、田园路、五丰路等道路两侧绿化规划用地进行复垦播撒草籽花籽3万余平方米,将昔日杂草遍布、无人问津的“边角地”进行花园式改造,让市民“出门见绿、行走遇美”。二是严厉查处擅自占用、破坏城市公共空间行为。对㵐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PPP项目绿化开口进行监管,加大对水务集团、移动公司、电力公司、燃气公司抢修及埋设管线施工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等行为的巡查监管力度,督促做好绿化、道路恢复工作,目前首义片区绿化基本已恢复。对新建沿河大道段龙基建材擅自占用绿化规划用地硬化成水泥地进行拆除,拆除面积约115平方米。三是实施桃园公园改造更新行动,持续开展美化、亮化、绿化等工作,彩绘110余个废弃石球,安装乔木安装景观灯60余棵,扮靓桃园公园颜值,“萌墩墩”成为网红打卡点。
(四)以实施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为载体,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再提速。一是启动城北片区园林绿化养护第二轮招投标工作。启动绿化养护第二轮招标工作,保障城北片区绿化养护品质“不断档”。经测量,城北片区现有绿化面积35.8万平方米、乔木17690棵,年养护管理服务经费为228.16万元。二是实施城北片区市政园林测绘项目。完成园林绿化面积测绘及市政电子地图绘制工作,以智慧化手段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绘制城北片区市政园林电子地图,提高城北片区市政园林管理效率。三是实施城北片区市政设施维修改造。先后启动城北片区市政设施维修改造项目,投入维修资金123万元,维修主路面3886平方米、人行道2503平方米、路沿石石398米、桥面裂缝296.5米,桥梁栏杆67处,新建人行道105平方米,保障城北片区市政设施安全运行。四是实施城北片区环境提升项目。对城北片区季梁大道、裕民大道、星光路等路段的19个点位进行环境提升,共计安装绿化护栏2469米,人行道安装挡车器1130根。
(五)以规范综合执法检查流程为根本,实现执法办案质量再提高。一是抓好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及民法典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平安·法治建设宣传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接待咨询服务20余次。二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负责代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法律咨询工作,今年以来法律顾问依法依规提出法律建议20余次,代理行政诉讼2次。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决定及时推送、执法信息网上公开,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智能化水平。在执法信息网上录入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公共信用服务平台制作行政处罚案件台账1390项。
(六)以创新管理理念模式手段为驱动,实现现代管理治理再提标。一是持续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升级迭代“你钉我办”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接入13个业务系统数据,增设“乱堆乱放”“容器破损”“容器满溢”“毁绿种菜”“共享单车停放”等模板,服务范围逐步向乡镇延伸,推动城市管理从“人防”向“技防”转变、从“事后整改”向“事前防范”转变,经验做法被湖北日报头条、随州日报头版刊发。全年钉办事件7.38万余件,整改率达99%,及时率达87%,基本做到即发现即处理。二是开发智慧城管视频监控抓拍系统。开发运用38套智能抓拍系统和AI车辆识别系统,8台无人机化身“空中城管”,“空地一体”抓拍城市管理问题,推动城市管理从“人海战术”向“云上绣花”转变,让城市管理更加“耳聪目明”。
(七)以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为牵引,实现群众满意度再提高。一是做好市、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严格按照议案、建议办理要求,制定《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安排表》,切实做到“定分管领导、定承办人员、定完成时间、定任务、定责任”。各承办单位明确办理目标,制定办理计划,积极开展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面工作,详细了解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探讨解决方案。共计收到市、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4件,已全部办结。二是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定期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化解和调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信访突出问题,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共接待信访件101起,处理市长热线1291件,其中阳光信访件54件、逢四说事1件、市民来电46件,处理率100%,答复满意率100%。三是推进行政审批工作。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做好资料收集和初审把关工作,热情为群众答疑解惑,就申请事项所需提交材料及注意事项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2件,测评满意率100%。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激发城市管理高效能。一是探索建立立体化管理体系。深入推进重心下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模式,全面优化机构设置,整合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公共秩序、户外广告、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等职能,构建城市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二是持续推进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开展违规户外广告清理活动,对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规划的违规户外广告进行专项整治清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城市空间视觉品质。巩固户外广告、广告招牌整治成果,优化美化重点区域、节点区域“第五立面”。强化城市色彩引导,规范提升商圈户外广告和道路门面招牌。三是开展学校、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继续对学校周边及农贸市场主干道两侧的占道经营、流动摊点、乱停乱放、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配合各街道、管委会对占道经营、乱设摊点、摊外经营等行为进行规劝疏导,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行为,努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症”。四是深化市容市貌管理。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城管执法宣传日”等活动,将城市管理政策公开到一线,执法力量下沉到一线,面对面解读政策、问计问需、开门纳谏,推动城市管理从突击战向阵地战转变,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出击。探索建立街道服务站、工地工作室、马路工作室等,将执法公开服务拓展到马路上、小区内、工地里等城市末梢。五是纵深推进违法建设治理。持续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零容忍”态度,坚持日常排查和动态巡查相结合,动态更新、全面掌握全区违法建设存量情况,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要求,加强巡查监控,全力消除“存量”、遏制“增量”。六是抓实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深入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提高开展垃圾分类的居住小区占比率。加大示范小区垃圾分类成功经验的宣传,总结工作机制和经验,向镇、街道推广落实。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充分利用“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垃圾分类,分发折页,宣传入户,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七是提升市政园林建管水平。绘制城北片区电子地图,以智慧化手段提高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理效率。运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加强城北片区市政道路维修管护,营造安全交通出行环境。
(二)以优化行政执法为首责,建一流执法队伍。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政治站位与思想高度,谋大局、思大事,加强党性锻炼、个性修养,提升内涵,深入实践“一线工作法”处理复杂问题,形成坚强、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集体。提升干部队伍开放、包容的思想,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敢于负责者负责”,在全局上下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打造高素质的城管队伍。二是用好考核“指挥棒”,激励干部积极性。积极发挥考核工作“指挥棒”的作用,严格按照《随州市曾都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机关管理制度》《随州市曾都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城市管理协管员管理办法(试行)》对局机关各股室、二级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全面强化考核制度的约束力、科学性、实用性,压实责任、强化督查、从严追责,坚持责任倒逼,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考核优秀的实行表彰奖励,等次靠后的予以惩戒鞭策,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的用人导向,努力营造“重实干、敢担当、求实效”的浓厚氛围。三是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通过以案释法、专题研讨、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等形式,强化以干代训、以案代训、实战练兵,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切实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同时,加强对乡镇(街道、管委会)城市管理执法业务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违法线索移交、智慧监管信息共享、执法办案联动等机制,推动执法工作稳步开展。
(三)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智慧城管转型升级。一是持续拓展“你钉我办”功能和数字化应用。以数字“算力”提升城市“脑力”,拓宽应用场景,不断提高数字化建设成果利用率。继续建设乡镇卫生、垃圾预约、毁绿种菜和乱搭乱建等版块,将“你钉我办”服务范围向乡镇延伸,建设市政一张图、通用考评模板等适应城市管理工作的实用数字化工具,以智慧化手段提高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理效率。二是扎实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贯彻落实《曾都区2023年雪亮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农贸市场周边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建设,对问题多发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重点对监控区域内的流动摆卖、店外经营、乱停乱放、门前脏乱差、暴露垃圾等常见问题进行24小时实时抓拍、锁定证据。对主城区各农贸市场和人车密集场所做到全覆盖,以“智能化”引领城市治理效能提档升级。三是构建联动执法系统。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综合应用你钉我办、车辆管理、视频监控、和对讲,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从问题收集到案件处置全过程智慧化管理,进一步实现主动发现、及时处置、非接触式远程管控,推进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四)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强化政治保障能力。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主线,助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实化固化,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实践相结合,做好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以机关党建的‘强’,引领城市环境提升的‘优’,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廉政红线。以日常教育为基础、专题教育为主线、警示教育为重点,多形式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扎紧制度笼子,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不断加强监督管理,推进清廉城管建设走深走实。三是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行动,加强督查考评,强化结果运用,实现以考促改、以改促干、以干促效,助推局党组各项工作安排落快落细落实。四是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完善相关机制,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总结推广经验做法,讲好曾都城管故事,展示城市管理良好形象,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