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单位 | 曾都区人民政府 | 解读类型 | 部门解读 |
---|---|---|---|
解读方式 | 图文方式 | 发布日期 | 2021-10-20 |
主题词 | 信息来源 | 曾都区人民政府 | |
编辑 | 曾都区人民政府 | 审核 | 曾都区 |
《曾都区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方案》
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婚恋、贷款、中奖、手机定位等形式进行诈骗。
二、《曾都区全民反电诈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持续高发,严重影响公众财产安全。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4月8日,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识诈防诈反诈能力,全面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以下简称“反电诈”)工作。
三、全民反电诈的目标任务
通过全力构筑“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反电诈新格局,组织全区各地各部门、全体居民深入开展反电诈工作,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防骗识骗能力,强化电诈犯罪全链条打防管控措施,实现“两降两升”(发案数、财产损失数明显下降,破案数、抓获数明显上升)工作目标,努力实现“曾都无诈”。
四、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措施和方法
(一)开展反电诈宣传。向群众发放防骗宣传卡片、手册,普及防骗反诈知识,指导安装国家反电诈中心APP,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商超、店面、银行、医院、学校、企业、广场、车站、城市标志性建筑等场所,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宣传反电诈信息。实现反电诈宣传信息随处可见、全面覆盖,达到“全民受教育、人人能甄别、案件零发生”目标。
(二)严格源头管控。对公安机关推送的预警信息,采取电话提醒、上门劝阻等方式,阻止群众汇款。区公安分局与金融单位、金融网点建立情况通报和联动机制,对异常转账、大额转账及时进行提醒、劝阻、制止,第一时间做好异常资金止付、冻结工作,严禁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违规开办银行卡,从银行卡源头进行反电诈防控。
(三)严打涉诈犯罪。深入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商住两用楼、出租房、电竞酒店等容易滋生涉诈窝点的重点行业开展全方位摸排场所,全力肃清电诈窝点。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广泛收集线索,严厉打击涉卡(银行卡、电话卡)犯罪、偷越国境和缅北回流人员。严厉打击涉诈平台、引流平台等灰色产业链。
(四)开展“创无”活动。全面组织开展创建“无诈村”“无诈社区”“无诈校园”“无诈单位”“无诈企业”“无诈镇(街道、管委会)”活动。建立电诈窝点和黑灰产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和社区辅警、工作者举报电诈窝点,黑灰产违法犯罪(涉“两卡”违法犯罪、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组织偷渡等)。
举报电话: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0722—110;
曾都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0722—306303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