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举办全民阅读月暨"4、23"世界第27个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一一线上非遗图片展
  • 发布时间:2022-05-30 11:11
  • 信息来源:曾都区文化和旅游局
  • 审核人:褚玉梅
  • 【字体:
打印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和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倡导全民多读书,读好书,构建“书香曾都”;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以及推进曾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由曾都区图书馆、曾都区群众艺术馆、曾都区非遗中心举办“与读书作伴,与非遗同行”为主题的线上非遗图片展。与广大群读者一起品阅文学作品、非遗风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全民阅读的行动中来。

国家级

一、随州花鼓戏

《状元与乞丐》剧照
《白银千两》剧照
《不下马的将军》剧照
《嫁不出去的姑娘》剧照
《随国金声》剧照


    随州花鼓戏早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戏”,系随州地方剧种,距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其演唱声腔分为 “蛮调”、“奤调”、“梁山调”、“彩调”四大调式。主要活动在随州地区和相邻的钟祥、京山、枣阳、襄樊、应山及河南省桐柏县、信阳等地。表演手段丰富多样,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2008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成品65件编钟
制作蜡模
雕刻
制作编钟泥范、泥模
检测编钟整体音律排序效果


    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其制作与校音技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编钟制作与调音,均为编钟制作过程中重要且关键的工艺环节。青铜编钟制作流程包括钟型制模、浇注、定型、熔炼、打磨、校音、作锈等160多项制作工艺,通过对制作完成后的编钟腔体内壁的特定部位进行反复锉磨,完成不同音律的调整,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青铜编钟发音体系。2021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

三、曾国漆器髹饰技艺


设计图纸
雕刻坯胎
上漆
彩绘

彩绘龙凤漆盘

  2016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产品以祖传的传统手工艺纻麻布为原料,以生漆(国漆)为粘剂,经过逐层裱褙、髹漆、推光等几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色泽鲜亮、形象逼真、造型典雅、质地圆润、纹饰丰富,具有浓厚的楚文化风格和随州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收藏价值,也是往来馈赠之佳品。自2008年起,他们制作的“彩漆龙凤纹漆盘”、“曾侯乙盖豆”、“龙蛇座花瓣盘漆豆”,在各级各届旅游商品大赛上,夺得金奖和银奖,成为湖北省唯一获奖产品。



四、曾都皮影




参加湖北省皮影戏展演
雕刻影人
角色影人
在传承基地淅河镇小学开展传承培训学习班


  皮影戏(曾都皮影)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塑料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俗称皮影子,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     曾都皮影于清朝末年由河南信阳传入。曾都皮影的所谓“祖师爷”——高师傅系河南信阳高粱店人。因随州与河南信阳相连,而随州曾都区万店镇槐东庙香火旺盛,为曾都皮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皮影艺人在庙上一住就是四十多年,为此,后续四、五、六代传人逐渐被随州人所代替。    演唱剧目先以杨家戏、封神演义、四大名著为主,后以薛家戏、罗家戏为主外,还创作、编演了很多与时俱进的现代戏。主要声腔有灌腔、平腔、虎腔、仄腔、老旦腔、小生腔、彩调七种,其中灌腔是皮影戏的引子。曲调高亢豪放,欢快活泼。唱词七字一句,四句一段,合辙押韵,方言演唱和道白,通俗易懂,诙谐幽默。                曾都皮影集地方音乐、文学、风俗、道德审美观等诸多元素于一身,是传承、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20116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虎福瑞麻花制作技艺


参加非遗展示宣传活动
麻花搓捻
成品展示

2020年元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虎福瑞”麻花,源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历经七代有续传承至今。

虎福瑞”麻花选用精制面粉,创新出一套和面、发酵和制作的独特工艺,加入老面、鸡蛋、水搅拌一起,切成小段,揉成小条,用小磨香油炸制而成。使麻花从内质到外形都发生了变化,炸出的麻花香气扑鼻、味道鲜美、甘芳适口。其色泽金黄,香甜酥脆,久放不绵,百食不厌,成为百姓最爱的食品。虎福瑞麻花作为随州特产、随州麻花第一品牌、随州名优特色传统食品,备受随州市民喜爱,远销全国各地。

市级

六、曾都剪纸


《母亲 我爱您——香港 澳门心连心》作者:吴中兴
《春天来了》作者:吴中兴  
《抗击疫情》作者:吴中兴
《丰收》作者:施圆圆
《削桐为琴》作者:施圆圆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农耕文明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态,是我国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本源,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之一,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七、曾都刺绣
曾都刺绣制作现场
《凝》
《归途》
《银杏》


  汉绣以楚文化为思想内核,坚持精致高雅的中国风为主、时尚简约的国际风为辅的设计风格,图案以龙凤等珍禽异兽、奇花佳草和自然物象为主,依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选用头发、毛线、金银线等不同绣线,颜色以红、黄、绿、蓝等亮色为主,借助底布、手绷或卷绷、绣花针、绣花剪子、绣架等工具,采用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等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绣制效果,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绣法新奇、色彩鲜艳的特点。


区级


八、糖画制作技艺



《花鸟图》
《鲤鱼》
《鲁智深》
制作现场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