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发布时间:2025-03-11 09:07
  • 信息来源:曾都区司法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区司法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曾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24年荣获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

(一)聚焦依法治区这个重点,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学习计划,推动学习常态化。组织“政法讲堂”集中学习,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弘弘为全区政法系统干部300多人进行授课,强化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自觉,提升了工作中的法治思维意识自觉性。建立会前学法制度,区政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法规列入政府常务会议学习议题,各区直部门也对标看齐,认真开展会前学法。区委依法治区办组织开展了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中期评估实地督察培训会,对全区“一规划两方案”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增强农民群众法律意识,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制定《全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曾都区农业农村局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二)聚焦平安稳定这个关键在平安曾都建设上贡献更大力量一是积极探索监地合作,努力降低刑释人员社会风险。将安置帮教工作“往前一公里”,形成由区司法局统筹、司法所结对负责工作格局;抓实释放后3个月“窗口期”帮教,开展期满风险评估,会同相关部门“全链条”联合管理。二是坚持宽严相济,解决特定社区矫正对象管理难题。在检察机关的监督指导下,完善异地协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三是筑牢社会安全稳定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活动成功预防纠纷1091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筑牢社会稳定和谐的基层基础。

(三)聚焦法治惠民利民这个根本,在群众满意度方面赢得更大主动。今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12件,其中民事案件90件、刑事案件222件。社会律师在检察院值班参与认罪认罚案件451件,区法律援助中心坐班律师值班接待法律咨询2400余人次。为进一步提升对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管力度,定期邀请市司法局选聘的质量同行评估律师对办结案件进行一案一评,同时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开展受援人满意度调查,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细化行政复议受理机制,畅通复议受理通道,做到有案必登,应收尽收,践行“复议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强化落实行政复议立案登记制,做到案件受理率100%。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四)聚焦营商环境这个难点,在企业法治服务上优无止境。制定《曾都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区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法治体检”活动。2024年度共走访民营企业80余家,提供法律服务200余次,提供法律建议90余条,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营造健康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合区知识产权局开展全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裁决”化解模式,申报全国规范化创建试点。积极探索开展“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柔性执法先行区创建工作,落实行政处罚“五张清单”制度,编制包容审慎执法五张清单,初步梳理不予处罚事项186项、从轻处罚事项267项、减轻处罚事项59项、公益减罚事项36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16项,成功创建省级“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柔性执法先行区。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在法治建设质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司法统抓协调作用。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纲要(2023-2027年)重要任务清单,用好法治督察利剑”,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各项工作落落地

(二)在法治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良法善治。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加强涉企法治服务供给持续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全面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源头规范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三)在增进人民福祉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全业务全时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做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