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招商引资、外贸进出口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全区商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新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期间,全区商务系统顺应形势,努力深化商务领域各项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国内外贸易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五年来,签订外资合同4个,实际利用外资18850万美元,招商引资任务由2016年的3180万美元增长2020年的4300万美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6年的147.4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64亿元(预计),年均增长15.8%;限上商贸企业由147家增长200家(预计)。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一是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16年完成22934万美元;2020年预计完成24000万美元,比“十三五” 初期多1066万美元。二是出口主体多元化。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由178家发展到317家,直接出口企业达到65家。三是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出口市场发展到目前五大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四是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以农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及贸易等为主导的五大出口产业,其中食用菌出口量列全国前茅。
2、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五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着眼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先后实际利用外资18850万美元。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如随州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湖北显友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
3、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运行监控取得积极进。
一是流通规模全面扩大,市场体系建设愈加完善。到2020年末,全区市场成交额预计可完成6亿元,年均增长10.6%。预计到“十三五”末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年交易总额80亿元。二是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速。目前,全区连锁企业总店达10家,分店130余个。连锁零售业销售额增长明显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三是市场运行监测与调控取得明显效果。初步建立起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三大监测体系;制定了《曾都区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消除市场波动。
4、市场监管逐步加强,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针对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相继开展了成品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安全生产、“双打”等项专项整治活动,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有力地打击了非法经营,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诚信体系的建立,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消费权益。
(二)存在问题
一是商务发展还存在结构的不平衡。曾都区的商业结构主要侧重于批发和零售行业,而住宿、餐饮业所占的比例较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较小。商贸流通企业基础弱、规模小,在全国有品牌影响力的商贸企业不多,促进消费的作用不强。缺少带动力大的商业中心,与地级市发展规模不相匹配。
二是农产品流通市场不够活跃。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薄弱,整体缺乏统筹规划,电子商务运用普及率低,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尤其缺乏电子商务操作、推广等专业技术人才。农产品生产、销售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优质优价没有得到体现,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没有发挥。
三是外经外贸发展有待加强。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不多,企业竞争力较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仍占很大比例,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差,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很少。
四是商务监管、服务有待加强。区商务部门编制人员少,不能全面掌握全区市场的基本情况,“规划”职能落实困难,也缺乏“规划”落实的强制性措施,难以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商业网点等指导性规划执行程度较低。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商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须既懂政策和法律法规、又懂经济专业知识,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持续的学习、培训,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商务工作者。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本、技术等资源,着力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曾都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1、外贸出口。以2020年我区完成外贸出口为基数,按照“十四五”期间2、利用外资。以2020年我区完成直接利用外资为基数,年平增长8%,到2025年全区直接利用外资达到6300万美元,力争达到7000万美元,消化、吸收外资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外资在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3、外经合作。坚持落实国家“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全力做好外派劳务工作。“十四五”时期,培育外派劳务企业2家,每年外派劳务人员要达到200人次。
4、国内贸易。到“十四五”末,重点扶持1—2家本地流通业商贸企业,培育1家销售额过10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1个区级电子公共服务中心,在全区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商农村产品上行体系。
三、“十四五”曾都区商务发展的发展规划
(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对外贸易
1、以调整结构为重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是引导出口企业全方位开拓市场。一方面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加快开拓东盟、东欧、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不断推进市场多元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加快拓展潜在出口市场。
2、扶持重点出口产品优化升级。
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攻关,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装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重点扶持专用汽车、通讯电子、汽车零部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以及农产品、服装等传统特色产品出口,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二)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1、以切实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推行重点项目的“绿色通道”、“保姆式”服务,实行提前介入服务;探索联合审批登记制,放大各部门服务外资企业的合力效应,不断优化我市外商投资环境,增强吸收外资的优势。
2、把“突出优势、承接转移”作为十四五期间外资工作的着力点来抓。充分发挥我区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吸收外商投资的功能作用,结合我区现有的专用车、汽车零部件、电子器件、服装、食用菌等优势行业,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要突出我区特色,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大武汉经济圈的辐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努力承接产业链和相关产业的整体转移。
(三)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期间,要以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为主战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不断深化商贸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努力转变商务发展方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流通对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1、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依托曾都区电子公共服务中心平台,重点支持专用汽车、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在农村地区和农产品流通领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动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渠道,打造生鲜农产品网上购物平台。
2、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互联网+”的发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对传统物流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市场流通基础设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严重滞后的问题,降低流通损耗。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推进订单农业发展,解决由于产销脱节、信息不灵等造成的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3、繁荣发展城市商业。巩固和提升商贸业发展优势地位,重点引进和发展主题商城、体验店、休闲商业街等项目,抢占高端商业制高点,打造区域性时尚消费潮流的商贸中心。加快城市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支持新城吾悦广场、大润发、银泰商业、中百仓储等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到2025年,建成2-3条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核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成3-5个面积超50000平方米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四、重大项目谋划思路
(一)商贸流通类
1、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加快随州市白沙洲农副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支持在明珠路以北、老铁路线以东建设一个大型综合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中心聚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现货交易、产业延伸四大板块,配套五万吨级冷库、冷链物流配送、一般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平台、电子结算中心、电子监控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客户服务中心、金融、餐饮、住宿等服务体系。服务范围辐射200公里,解决就业人员过万人,到“十四五”期末市场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2、老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新建和升级改造中心城区老旧农贸市场,到2025年,基本建成“环境整洁、布局合理、灯光明亮、通风良好、购物便捷”的标准化农贸市场。
3、乡镇农村市场建设项目。支持乡镇农贸市场和农家乐餐饮。
4、电商企业发展项目。利用曾都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综合示范的项目,重点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和湖北专汽产业园电商平台,完善曾都区电子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推进全区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新引擎。
(二)外向型经济类
1、外贸出口专业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基地化建设,打造和培育我区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扩大外贸出口。重点建设食用菌深加工出口基地;汽车加工出口基地;中药材加工出口基地。
2、境外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开拓国际市场新方式,为我区企业在全球范围扩大和深化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基本形成覆盖主要贸易伙伴的境外销售网络。创建网络营销新模式,深化与“阿里巴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机构的合作,搭建全区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发展网上出口贸易。
3、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加快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联合外事、公安、人保等部门做好我区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年平均派出劳务人员200人以上的外派劳务基地,外派劳务经营主体队伍(含工程项下)达到2家以上。
2020年10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