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常态化应用工作包括哪些?
  • 发布日期:2024-09-29 08:46
  • 信息来源:曾都区教育局
  • 编辑: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1.做好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列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范畴,重点做好国家、省平台的资源内容、功能作用、使用方法等培训推广,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2.加强日常教育教学应用。将国家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纳入学校教学管理要求,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服务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家校协同育人、“双减”课后服务和“停课不停学”等方面的应用,推进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加快智慧校园、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教研室、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在线智慧学习空间,拓展智慧化应用场景。

3.积极参与平台资源建设。鼓励各学校加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遴选名师、名校、名课精品资源,积极向平台提供优质在线课程、实验资源等,参与平台资源建设,开展本级资源的对外共享。

4.实施数据驱动教育评价改革。运用平台大数据跟踪学生学、教师教、学校管的全过程,开展精准评价、诊断、改进。将学校管理、安全保障、防疫情况、课堂评估督导、学生体质测评、体美劳育进展、教师评价考核等数据接入平台,打造学校管理、教育分析评估的综合平台。建立基于用户认可度的优质课程资源遴选规则,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优质资源的使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

5.加强平台使用管理。充分运用点击率、分享数、好评度、师生评论等用户数据,跟踪分析各地各校的平台资源应用情况,建立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通道,深入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使用过程中集中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平台,优化资源。

6.探索可持续运维模式。进一步发挥政策机制指挥棒作用、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学校自主供给的能动作用,依靠各大运营商,不断夯实教育数字化的保障条件和物质基础,有效探索非营利的运维模式;加强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为推进平台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