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报区政府办--曾都区科经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2025-07-11 14:36
  • 信息来源:曾都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 编辑:徐玥莹
  • 【字体:
打印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经济平稳运行为目标,加强科学调度。一是稳重点企业,密切监测程力专汽、金龙新材料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强化重大增量和减量的跟踪服务、协调调度,避免企业产值大起大落;二是建立月调度机制,每月召开区工业经济调度会,加大工业增长目标督导力度,突出增量预测、减量预判、风险预警,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三是强化生产要素对接,利用政银企对接、外出展会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开拓市场,全力解决企业困难,保障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4.8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1.4%,高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预计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4.54亿元,同比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1.6%。

(二)以做大做强做好为目标,注重企业培育。以梯度培育为抓手,建立动态跟踪服务机制,针对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软体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企业开展助企服务,通过惠企政策汇编解读、产学研对接指导、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优化生产流程,积极支持“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今年上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组织宏宇、四通、凯力、楚天药业4家公司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织重汽华威、程力专汽、楚帝智联等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

(三)以促投资优发展为目标,服务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大项目王中王”理念,着力做好重大项目调度服务,协调用地审批、建设许可、资金配套等“要素清单”动态保障,实现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闭环服务。今年以来,重点推进金龙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泰晶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天一标准件扩产升级、琅菱智能氧化锆陶瓷生产线和锆珠生产线等项目,目前项目稳步实施中。积极与宁德时代对接合作,促成市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零碳城市战略合作协议,聚焦零碳交通、零碳电力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技术+场景+生态”的零碳城市典范,目前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骐骥公司已在随州落地1处换电站。

(四)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技改投资。聚焦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核心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对接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优势,加强工业技改项目谋划,紧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力争更多项目进入资金笼子,撬动工业投资,助力技改升级跑出“加速度”。截至2025年5月,工业投资完成33.96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1.05亿元,同比增长27.9%;预计6月,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完成24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0%。

(五)以引智借力赋能为目标,力促科技创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滚动培育计划,强化政策宣传,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深挖科技创新增长点,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搭建企校合作桥梁,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洽谈交流,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向我区聚集,今年上半年转化科技成果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5亿元。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向企业宣传引才留才相关政策,积极搭建企业引才留才渠道,为企业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目前已征集省级科技副总需求7个,市级科技副总需求11个,推荐4家企业申报科技专员项目。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4家企业申报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六)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目标,聚焦行业发展。一是构建安全应急产业体系,立足专汽产业规模优势和专用车改装特质,建立以专用车为主导,软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资保障等齐头并进的应急产品产业体系,安全应急产业关联企业达120余家。二是培育新材料特色集群,以金龙新材料公司为龙头引领,依托产业园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一体化的“软体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打造全省软体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壮大电子核心器件与智能装备集群,聚焦汽车电子核心器件与智能装备领域,打造华中地区汽车电子与智能装备创新高地,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高端化升级。今年上半年,以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即将成功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七)以行业有序发展为目标,强化监督管理。狠抓工业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累计检查企业90余家,排查隐患360余条。深刻汲取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故的惨痛教训,组织企业完善内部高温熔融金属、危险化学品使用、粉尘防爆、有限空间、涉氨制冷、油气储存等方面的自查自检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区工业企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专汽领域市场整顿,完成专汽行业发展环境专项整治第一阶段自查整改工作,收集反馈自查问题清单4类21项,制定整改措施30项。深入开展专汽领域检验检测专项整治,辖区内无资质检测公司全面退出随州,引导程力集团、润力公司等相关企业公告样车到万店试车场开展检验检测,截至目前,万店试车场公告检测230台次,营运检测207台次,检测业务量上升150%。

(八)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惠企服务。为企业做足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领带动作用,指导企业用好用活惠企政策,让政策红利充分转化为发展红利,上半年,共组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加各类惠企政策宣讲活动5场,切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大力推广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政策,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了1190家企业入库,其中18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入库;共有573家中小企业提出了资金需求,需求总金额为10.83亿元;其中60家企业已授信,总授信额度为1.32亿元;成功放款37家,放款金额6522万元。充分利用市惠企财政贴息政策,深入企业宣传引导,为重点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截至目前,申报科技创新贷款贴息44项,累计贷款3.52亿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滞后。涉及区科经局的主要经济指标为工业总产值、企业进规、工业技改投资,其中工业总产值、企业进规两项经济指标完成进度较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入库的12家规上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短期内难以对停产、减产、退库企业形成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新投产的时代电动、星辰新能源、常越储能目前虽已投产,但尚未放量,3家企业均未达到进规要求,短期内无法形成可观增量。

(二)企业培育成效不高。企业进规意愿不高,进规与未进规相比,企业被执法频次明显增多,导致部分企业即使达标超标也不愿进、不想进。工作合力相对不足,进规工作的部门合力还未形成,导致少数企业对进归纳统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影响进规培育对象筛选、入库进程。

(三)专用汽车市场已近饱和。专用汽车产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通过专用车市场近十年数据我们发现,在2015年至2020年我国专用车注册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017年注册量增幅高达41.92%,并在2020年注册量达到峰值290万辆,随后逐年递减,2023年降幅达到39.42%,近两年专用车注册量持续保持在110万辆左右。我国专用车已从增量市场的蓝海(需求大于产能)转变成存量市场的红海(产能大于需求)。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监测分析。健全日常监测、研判预警、指导督促等工作机制,坚持生产指标及效益指标的总结复盘,持续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重点做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数据运行监测和分析。锚定全年工业目标任务,做好规上工业企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动态跟踪监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强化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判,及时查原因、补短板、找增量,保障工业经济能够平稳运行,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10.5%以上。

(二)进一步推动专汽产业转型升级。以培育链主企业发展壮大引领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新楚风、程力、壹为、星辰等底盘企业为龙头引领的新能源商用车底盘制造产业链,大力招引飞巴科技落户曾都,加快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在专用车上的运用实施、落地转化。支持新楚风氢燃料电池干线重卡、城际冷链物流车等车型量产,快速抢占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赛道,力争新楚风H49、H18等高端车型实现批量生产。支持程力壹为开发底盘上装一体化纯电动环卫车型,带动上装电动化技术应用,加快随州专用车新能源化突破发展。支持星辰新能源研制分布式电驱动线控商用车底盘,在新能源中重卡底盘领域突破发展,力争星辰汽车新能源专用车底盘产量突破1000台。

(三)进一步力促工业项目投产见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大项目是王中王”的理念,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聚焦工业投资项目招商、落地、审批、建设、投产、运行全生命周期,建立重大工业项目推进机制,设立工业投资调度服务专班,全方位统筹资源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加快推动湖北氢能源商用车创新示范中心项目建设,以新楚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制造为支点,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项目向园区聚集、资源向园区聚合、要素向园区聚拢,为曾都氢能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进随州安全应急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安全应急培训中心、消防及森林消防驻训基地,不断丰富灾害场景,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实训演练提供保障。加快推进凯力专汽智慧工厂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

(四)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小进规、小升高、规转精”培育工程,认真排查新竣工投产企业、年主营收入有望达2000万元的规下企业以及年主营收入超2000万元但尚未进规例统的企业,筛选建立重点培育进规例统企业库,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实施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实施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全年新增24家以上。建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问题清单式服务,结合不同阶段企业不同问题,邀请行业专家“一对一”“面对面”对症下药,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

(五)进一步抓科技引领新型工业化。积极引导曾都企业入驻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推动企业需求与创新资源高效对接,促进高校院所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曾都企业现实生产力。鼓励多元主体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支持柳树淌工业园建设省级众创空间,为园区企业提供产业资源、投融资、创业培训等一站式加速服务,着力在园区内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创业生态。聚焦产业创新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创新中心。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面向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方向、重大政策机遇,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力争2025年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5家,转化科技成果15项以上,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以上。

(六)进一步做实做细做严行业监管。以流域综合治理牵引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利用绿色低碳新工艺、新技术创建绿色工厂,加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支持企业建设节水型示范企业。持续开展专汽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引导全区专汽企业优化涂装工艺,加快电泳涂装、智能喷粉工艺在曾都营运,推广环保涂料应用,依法淘汰落后产能。认真履行区安委会工业专委会职责,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常态化安全风险排查机制,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从严抓实工业安全生产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