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同行,共谱教联新篇
  • 发布日期:2025-07-18 16:43
  • 信息来源:曾都区教育局
  • 编辑:徐玥莹
  • 【字体:
打印

教育是点燃希望的灯塔,是滋养未来的源泉。教联体作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共建优质教育生态、共联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的使命。曾都区东关小学教联体自成立以来,以“聚势同行”为理念,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教联体建设工作。

一、共建是教联体的基石。凝聚合力,打造优质教育生态  

(一)党建引领,擦亮爱国主义教育名片。积极开展党建共联活动,在大洪山革命陈列馆、烈士塔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联合成员校106名师生开展走进军营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师生国防意识2024年,东关小学荣获“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两块国家级荣誉。

(二)优师优课,提升教学教研水平。一是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邀请优秀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示范课,带动成员校整体教学水平提升。二是落实交流轮岗机制,教联体内长期交流教师22人,短期交流指导教师62人次,优化师资配置,推动校际均衡发展。三是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专项培训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做到了每名青年教师有师傅,每次培训参训率达100%。四是牵头指导各成员校优质高效完成精品课的录制、剪辑和上传工作。教联体内53件精品课获奖,其中一等奖4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34件。五是开展教联体建设研究。2024年末,申报《基于教联体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与实施研究》的四校联合课题,为教联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各校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后辅导模式,3D打印、电脑编程、国学经典、“醉美府河”乡土教材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二、共联是教联体的纽带。创新举措,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人技融合,赋能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信息化平台,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主题教研”等活动,促进校际深度交流。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推出“双师课堂”“空中课堂”模式,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和远程课堂。刘夕缘老师主讲二年级科学课《认识船》,汪紫薇老师主讲六年级语文课《伯牙绝弦》,喻梦璇老师主讲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周长》,打破地域限制,让成员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四)跨校活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英语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展演、师生读书分享会、足球联赛、庆六一文艺汇演、科技节等,让师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增强教联体的凝聚力和活力。

三、共享是教联体的目标。成果普惠,点亮联校发展未来

(五)建设资源库,共享数字化资源。通过举办作业设计大赛、课件评比活动,收集优秀作业设计作品146件,课件50余件,并录制科学实验演示视频48个,并全部纳入教联体校际数字资源库,实现教联体内资源共享。

(六)举办班主任论坛,分享优秀管理经验。四校优秀班主任及政教管理负责人长期线上线下交流,围绕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展开深入探讨,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

(七)打造实践教育平台,开展科普、劳动实践。修建教联体科普基地、气象站和校园种植园。科普基地和气象站为教师提供了科学实践教学场地;种植园为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劳动实践的项目化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科学中创新。

下一步,东关小学教联体将继续以共建为基,以共联为桥,以共享为光,深化建设,优化机制,拓宽渠道,提升水平,努力谱写教联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