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关切>工作动态
随州这个村,种出省级示范的“致富茄”
  • 发布日期:2024-11-04 09:1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曾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打印

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青茄四季不断档,拓宽群众致富路。该村今年初凭借蔬菜特色产业入选全省首批百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望不到边;一个个青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近日,走进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笔直的柏油路两边,处处是丰收的景象。

“4月至10月,钢构大棚青茄成熟,10月至次年6月土垒大棚青茄成熟,四季都有茄子卖,群众也都有事儿做。”小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平自豪地说道。

万店镇是蔬菜种植大镇。上世纪90年代,地形平缓、土质疏松的小河沟村发展过简易大棚蔬菜。2003年前后,小河沟、塔儿湾等地的菜豌豆曾红极一时。

“过去多是农户单打独斗,种植分散,不成规模,也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张和平介绍,“2019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多次赴山东考察学习蔬菜规模化种植经验,推动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型。”

取得“真经”后,小河沟村集体率先发展了20亩土垒大棚,承包给种植大户种植青茄等反季节蔬菜。第一年就让大家尝到了甜头:青茄平均每棚收入11万元,纯利润近7万元。

种植大户张玉忠之前在镇区经营家电生意,2020年底也加入到蔬菜种植大军中来,发展大棚40余亩50多个。他介绍:“我的大棚有‘冷棚’和‘暖棚’两种,‘冷棚’就是钢构大棚,一个投资不到两万元,‘暖棚’是最新一代土垒大棚,一个投资要18万元,两种结合可以实现蔬菜全年不断档。”

由于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技术成熟,小河沟的大棚青茄圆润饱满、光泽油亮、病虫害少、保存时间长,在批发市场十分畅销。

张玉忠也种植黄瓜、青椒等蔬菜,但由于青茄持续时间长,产量非常高,且维护相对简单,他将青茄作为主打产品。他算了一笔账:钢构大棚亩均年产值3万元,土垒大棚效益好,产值可以超过10万元,除去人工等开支,收入十分可观。

在土垒大棚内看到,月初定植的茄苗部分已经开花,10月即将迎来第一次采收。钢管大棚内,茄苗长得比人高,4月份以来挂果不断,工人们每隔两三天就要采摘一次。

茄子大棚里一年四季都是忙碌的,这也让附近的村民有了活计。“天热的时候凌晨4点就开始采摘,一直干到上午10点钟,现在凉快,早晨6点就开工了,一天基本都有事情做。”58岁的李德芳穿梭在茄丛中,将成熟的茄子一个个摘下。她是泉水寺村人,常年在小河沟村的各个蔬菜基地打工,一天收入100元左右,每年可以增收一到两万元。

集体示范,能人、大户带动,群众参与,大棚蔬菜产业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目前,该村种植蔬菜2000余亩,建有日光温控大棚2个、土垒大棚54个、钢构大棚1800余个,去年到今年蔬菜产量1950万斤,年产值3900万元,带动3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

该村从以前的软弱涣散落后村,成为全镇21个村里的“排头兵”,今年初还凭借蔬菜特色产业入选全省首批百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