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潮流,但把穷村变富村,炎帝故乡夸志士;弘扬传统,终教后进成先进,英雄旧址焕荣光。横批:精诚所至。 这是省楹联学会为当选为2017年10月荆楚楷模的曾都人顾世国所撰写的。 顾世国,一名53岁的普通基层党员干部。在他工作20多年里,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变成了一个富裕文明的先进村,让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纪念馆重焕荣光。 一心为民拓富路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迎风招展的风景树,整齐划一的小楼房……走进洛阳镇龚店村,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顿入眼帘。提起顾世国,村民都发自内心的“点赞”,“龚店村有现在的样貌,多亏了顾书记。” 昔日,龚店村守着“金山”受穷。2006年,顾世国提出“靠山活山,养山兴山”的工作思路,在山上建“富民银行”,在山下开“富民工厂”,在路边做“富民餐饮”,促进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依托重晶石矿资源,集体每年创收40余万元。组织村民开挖山场8000余亩,办起4个林场,种植板栗4万余株,兴建银杏基地3个、茶园1个,又成立了绿茶专业合作社和银杏叶销售合作社,承包户每年可受益120余万元。申报“省科普助力示范村”项目,使食用菌产业全村开花,涌现出一批种植、养殖大户。村里还成立采矿队、汽车队,就业的200余人年均收入近4万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依托洛阳千年银杏谷,全村50多户开起了农庄…… 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区小村,近年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富裕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北省卫生村”“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民的生活水平由几年前的年人均3600元,一下上升到2015年的13800元。 矢志不渝正乡风 村民的“口袋”富裕了,如何让龚店村变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在顾世国的带领下,龚店村坚持每年开展农户创“星”评比工作,树立一批“十星级”农户典型,让村民学先进、促后进,增强村民法治意识。每年定期举办“农民讲坛”,让村民说自己的事、唱心中的曲、学身边的人,通过交流、宣传,使村民受到教育,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讲和谐的良好局面。同时,他还专门将村里纯朴的民风民俗编成山歌,亲自到录音棚演唱,制作MTV,如今已在村里广为传唱。 龚店村还创办科普学校,聘请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向农户讲授农技、科普知识,并建成村级图书室供农户免费查阅各种资料。为了让村民休闲娱乐有去处,村里还新建了群众文体广场,安装文体器材,让家家户户通了宽带网线,安装了电脑。如今,村民打牌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健身的多了,上网学习的多了。村民们不无自豪地说,虽说我们住在山村,但不比城里差。 亲力亲为换新貌 本应在龚店村平静地享受丰收成果,顾世国毅然接受组织安排,来到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接过让革命旧址重焕荣光的重担。 两年前,这座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古民居,已残破不堪,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周边道路状况很差,难得有一个游人。 2015年,顾世国先后启动老纪念馆高标准改造工程,完善新纪念园的功能设施,改造烈士塔的交通状况,改变了老区的乡村面貌。从接待到讲解、从安全保卫到细致服务、从饮用开水到洗手间纸巾,他都事无巨细,一一安排到位。现在,每天来此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3万人。今年,已累计有50万人来此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纪念园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随州市廉政教育基地。 如今,纪念馆常常出现这样一幕:一位身材高大、穿着整齐的中年人,不时向游人讲解着新四军第五师的光辉历史。从房屋的历史渊源,到发报机的来龙去脉,56间房屋的边边角角,都在他眼里散发着应有的光芒。 20多年来,顾世国用真心和真情、艰辛和汗水赢得了广大群众对他的信任。他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湖北省首届乡贤”等荣誉称号。 (曾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