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发生趋势预报
一、发生趋势
根据田间菌源量、小麦生育进程、抽穗扬花期天气趋势、主栽品种抗性以及历史发生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镇小麦赤霉病为中等程度(3 级)流行,部分生育期偏晚、排水不畅的稻茬麦田有偏重流行风险;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条锈病菌冬繁扩展缓慢,截止日前,我镇小麦条锈病尚未见病,菌源基数较小,预计中等偏轻(2 级)发生。
二、预报依据
1.菌源:近年来,赤霉病已成我镇常发性病害,重发频率高,麦稻(玉米)连作面积大,田间菌源逐年积累。3 月29日、4月1日调查,稻丛带菌率平均28%(上年同期13.53%),株带菌率平均 3.5%(上年同期 1.95%),比近三年同期平均
值分别下降 16.57%、63.04%,但随着气温上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受前期低温影响,子囊壳成熟度以 1 级为主。
2.气候条件: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抽穗扬花期雨量大、雨日多利于发病。据气象部门预测,4 月气温偏高0.5~1℃,雨水偏多 1-3 成,有阶段性连阴雨,主要降水时段:4 月 1~2 日、11~12 日、17~19 日、23~24 日。对小麦赤霉病流行有利。当前气候条件利于条锈病的流行。
3.品种抗性:我镇小麦主栽品种郑麦、鄂麦等系列大多对赤霉病、条锈病抗性不强,部分田块播种量大,群体密度高,田间郁闭,受前期受冻影响,抗病性、抗逆性下降。均对赤霉病、条锈病的流行有利。
4.小麦生育期:总体生育期较常年略偏迟,预计 4 月中旬大量进入扬花期,抽穗扬花期与子囊孢子释放期吻合度高,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流行。
三、防治措施
1.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是清沟排渍;二是“主动出击、见花打药”,对高感品种,如天气预报扬花期有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抽穗期。错过防治适期,药效很差;三是选准防治药剂,开展统防统治,如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唑醚·氟环唑、咪铜·氟环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叶菌唑、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药剂加兑芸苔素内酯或磷酸二氢钾,兑水均匀喷在麦穗部。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同时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植保无人机每亩用水量不低于 1.5 升。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器等进行防治。用足药量和水量,施药后 3-6 小时内若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若抽穗扬花期有持续阴雨,需隔 5-7 天抢晴再喷药 1 次。提倡交替轮换用药。四是小麦成熟后,抢晴收割,及时晒(烘)干入库,防止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湿度过大,导致病菌再度大量繁殖,造成毒素二次污染。
2.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控策略,及时封锁扑灭发病中心,防止病菌向周围麦田扩散。当田间病叶率达到 0.5%-1%时及时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等药剂。由于我镇小麦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可在花期实施以防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措施兼治小麦条锈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主管: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722-3222419 E-mail:szzdzf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213030010
鄂ICP备12012800号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2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