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委依法治区办精心指导下,西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法治曾都建设规划》《曾都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曾都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一规划两方案”),扎实推进法治西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推动西城街道法治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大法治宣传,营造懂法、遵法、守法氛围
一是打造法治阵地。创新普法形式,积极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阵地。先后修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新建社区法治口袋公园,打造社区法治文化长廊和社区法治广场。将法治元素融入法治文化阵地,宣传展示宪法、民法典等法规,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生动地展现出来,引导居民学习、了解和认知法律,让广大居民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素质,促使法治切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间。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学法。为提高辖区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本领,助力依法行政。街道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抓好领导班子及成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一规划两方案”。依托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学法100余次,参学党员达2000余人次。除“线下”学法外,还采取“线上”方式登陆“法宣在线”参与无纸化学法。目前,辖区党员干部法律意识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提高,为法治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组织居民群众学法。我们注重抓好居民普法,利用综治·法治宣传月、禁毒宣传日、“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大润发广场、神农公园等场所通过摆放法治展板、发放宣传小册子、义务法律咨询等形式开展专题法律宣传6场次,向居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作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开设法律大讲堂等活动,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宣讲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为居民群众解惑答疑,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有效引导辖区居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二)做好公共法律服务,推动构建法治社会新格局
一年来,扎实推进法律顾问进社区工作。目前,辖区10个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实现全覆盖。我们规范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印制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考核标准,制定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和工作台账运转制度。法律顾问同社区签订聘用合同,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明确社区法律顾问日常坐班、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量化标准,规范社区法律顾问台账运转。司法所不定期做好日常督导考核,将社区法律顾问日常考核与年度费用拨付相挂钩,确保法律顾问服务不断线、法律服务质量稳提升。社区法律顾问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运用法律知识服务居民,打通法律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的法律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 辖区法律顾问累计开展法治法律宣传讲座 9场次,参与群众达300余人次;义务提供法律咨询116人次,参与处理信访4件,帮助社区化解矛盾纠纷 4件,起草和审查合同12份,代理诉讼11件。
(三)做优普法依法治理,提升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坚持依法决策。一年来,我们加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在决策“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时,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行政决策科学、民主。重大事项还听取政府机关聘请的法律的意见建议,确保决策科学合法。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近年来,我们加强西城街道执法中队伍建设,强化执法行为监管,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一年来,西城街道执法中心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积极执法,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依法拆除违法建筑,清理牛皮廯和背街小广告,规劝小摊小贩在规定区域不违规占道经营,尤其是对水西门等菜市场经营秩序坚持常态化治理和引导,确保辖区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一年来,街道未因执法行为发生一起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行政执法效果良好。
三是坚持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做好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心。一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着力加大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和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优势,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做优特殊人群管理。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与重性精神患者监护人签订“以奖代补”监护协议,压实监护人与社区监管责任,辖区内未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现象。做好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尿检工作。优化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管理。辖区在矫人员管理正常,未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是基层法律队伍配备不足,法律专业人才匮乏。目前,辖区仅有一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只有3名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知识较律师还存在短板。
二是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目前,执法体制改革厚,虽然市、区两次执法队伍和部分资源虽然下沉,但在实际执法中面临职责边界不清、执法力量和执法能力水平欠缺,导致出现“小马拉大车”、执法责任争议等现实问题。同时,基层行政执法配套措施尚不完善,直接影响行政执法效果。
三、相关工作建议:
一是充实基层法律资源力量。调整充实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充实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弥补法律资源的不足。通过聘请基层法律工作者、退休法官、检察官等专业法律人员参与基层法治建设。
二是完善基层行政执法配套。进一步明确细化执法边界,调整充实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充实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加大执法业务培训力度,加快培育专业化执法队伍,加强机构经费、硬件保障,提升信息化水平。
四、下一步计划:
一是深化信访法治工作创新。完善“诉访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建立健全信访事项跟踪督办化解机制,精细做好涉法涉诉事项依法终结后的教育疏导、矛盾化解工作,推动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导向。
二是深入推进法治社区建设。继续实施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开展社区“法律明白人”选树活动,提升培养质量。
三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强化源头防范、分级预警、归口处置、依法化解。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