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南郊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依法治区办的正确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街,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框架内稳步前行,为南郊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法治基础
一是统筹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南郊街道坚持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将法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进一步厘清工作要点,细化工作责任,确保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二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重大问题决策集体审议通过。在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资产管理等重点问题时,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重点,对关系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坚持通过党工委会班子成员集体讨论进行决策,切实为法治南郊建设保驾护航。
(二)加强政务公开,完善监督机制
一是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栏、公众号等平台公开政策法规、规划计划、财务信息、工作动态等各类街道党务政务信息,不断夯实公开工作基础,提升政务公开质效,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二是畅通群众反映问题通道。2024年,南郊街道投资6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的“一体化”综治中心,规范设置了平安建设办公室、信访接待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七个办公室,全面整合综治、司法、公安等部门,以轮驻或随驻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矛盾联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受理、调查和处理,建成以来已接待反映问题群众80余人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60余件。
(三)做好人民调解,维护平安稳定
一是强化群众依法信访意识,信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的同时,向来访群众广泛宣传“信访法治化”内容,积极引导群众了解依法信访“路线图”的具体内容,让群众知悉信访的基本程序,知晓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不断增强群众依法合法信访意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共同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二是加强源头治理。每周通过湾组会、“逢四说事”日等方式收集问题,2024年为群众解决施工占地、邻里纠纷等“琐事”90余件,领导干部接访群众100余次,受理回复群众信访事项90余次,对重大纠纷、信访积案,诉求合理的多方协调化解10余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化解制度,坚持一事一策、一人一策、逐一限期解决的原则,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切实维护了南郊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进普法教育,提升法治意识
一是深入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普法文化活动。积极扩大法治文化阵地,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20余次,并根据“法律六进”等形式,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4·15国家安全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法治思想。2024年,共集中开展主题宣传8次,受众6200余人次,滚动播放宣传标语50余条,悬挂横幅10余幅,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折叠页6200余份;二是提升“关键少数”依法行政能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和培训内容,全年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同时结合干部职工大会和学习强国等线上+线下方式,常态化开展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活动,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常化、制度化,推动全体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2024年以来,南郊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的法治意识仍需加强;二是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升,辖区信访、矛盾纠纷等维稳压力有所增加,法治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参与法治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法律水平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否则难以应对居民日渐多样化、复杂化的法治需求;三是征地拆迁等突出领域问题依然高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结合街道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法治文化阵地,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推动法治南郊建设深入开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以群众需求为服务导向,不断完善服务清单,与司法所、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多部门协作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效率,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宣传方式,拓展宣传阵地,宣传典型案例,取得宣传实效。
三是进一步增强依法化解矛盾能力。密切协调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切实防范化解涉稳社会风险,抓好特殊人群管理、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全力保障辖区社会平安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