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意见箱
湖北政务服务网
提醒:诈骗有剧本,过程设五步
电信诈骗也是跟着“剧本”走的,犯罪分子从开始搜集资料、寻找目标、按照脚本对话下套、威逼利诱,宛如钟表零件般严密复杂。整个电信诈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电话中的演技,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要声色俱厉、声情并茂,诱骗他人入局。不论哪类诈骗类型,都有剧本,大体归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骗取信任。骗子通过网络购买等多种渠道收集受害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消费记录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同时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警方办公电话,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
第二步:震慑。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在彰显权威的同时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吓。骗子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或事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
第四步:转账。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耐心诱骗受害人入局。
第五步:电话遥控转账。骗子声称资金调查,实则是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插入ATM机,然后把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账户。
至此,整个诈骗过程完成,受害人卡上的存款将全部落入骗子手中。但这还不是骗局终结,很快,受害人还会继续接到威逼转账的电话,诈骗剧本要求,一旦上钩就要吃干榨净,甚至卖车卖房。
延伸:10类高发多发电信诈骗
网络贷款诈骗手法揭秘
“低门槛”广告+网贷APP
警惕“无抵押、低利率”网贷平台
编者按:这类骗局中,骗子冒充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以“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等条件进行诱惑,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下载虚假贷款APP,填写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然后,骗子会以“银行卡填写错误”让缴纳 “保证金”、“资金被冻结”让缴纳“解冻费”、需要提升“征信力”让你纳“信用费”或者以检验还贷能力、刷流水等等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警方提醒,凡是贷款前以任何理由要你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如果有贷款需求请选择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
网络刷单诈骗手法揭秘
张某(男,33岁)收到一条名叫“菜鸟驿站工作人员”的微信好友申请,张某通过后就被拉进一个叫“碧螺春”的微信群,群里都是关于刷单返利的信息。后张某通过“碧螺春”微信群里发的二维码下载并注册了“闲讯”APP,在“闲讯”APP里面刷第一单盈利后,其又根据“闲讯”APP里面的老师提供的银行卡,先后多次通过手机转账共计人民币36500元。转账后对方称操作错误导致发现无法将“闲讯”APP的余额提现,张某才发现被骗。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编者按:所谓刷单,就是通过网上购物方式为网店刷信誉或者充值刷流水,网店向刷单者返还货款并支付佣金的违法行为。诈骗分子往往以兼职刷单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你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你拉黑。千万不要轻信兼职刷单广告,所有刷单都是诈骗,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押金。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杀猪盘” 诈骗手法揭秘
网上“美女、帅哥”+投资“赢利”
编者按:在这类骗局里,骗子会在婚恋网站交友平台里将自己包装成单身高富帅、白富美或成功人士。然后有计划的与受害人培养感情,通过展现才华、炫富、嘘寒问暖等方式让受害人对其产生好感,并快速确立恋爱关系。随后,骗子让受害人帮助他操作投资理财账户或者赌博网站,让受害人感觉其很会赚钱,引诱参与,并且一开始会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待受害人深信不疑投入大量资金准备拼死一搏后, “完美恋人”就消失不见了。
冒充客服退款诈骗手法揭秘
“客服主动退款”+申请平台贷款
真实案例
编者按:在这类骗局里,不法分子假冒网店客服,以货物质量存在问题为由,提出理赔,这时受害人为了减少损失就会主动提供自己的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并轻易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等,最终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警方提醒,接到所谓客服的“退款”短信或者电话时,不要轻信,也不要随意添加陌生客服的QQ、微信,应该第一时间向官方客服、商家核实。
假冒熟人诈骗手法揭秘
用朋友头像加好友+“暂时借钱”
真实案例
编者按:在此类骗局中,骗子往往通过手中掌握的部分信息,盗取或新建一个高度相似的好友账号去接近受害者,编造紧急事件诱使他人转账。警方提醒,网络聊天时一定要对信息多加甄别,一旦涉及到钱财,务必通过电话、视频、语音等方式,确认对方身份以后再进行汇款。
“公安调查”+“冻结账户”
真实案例
编者按:这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在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会冒充公安机关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利用公检法的威信力击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线。然后,骗子以受害人涉嫌犯罪恐吓受害人,为了增加真实性,骗子一般还会发送伪造的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进一步击溃受害人的心理防线。最后,骗子以让受害人洗脱罪名,自证清白为由,诱导受害人将名下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对资产进行审查。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不会相互转接电话,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荐股” 诈骗手法揭秘
“理财导师”+虚假平台
真实案例
方女士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对方写得不错,这篇文章底下还留了投资老师李某的联系方式。方女士主动加了对方的微信,后被李某拉进了一个股票推荐微信群。
方女士进群后,发现群里除了她,还有几位投资者,大家常一起在直播间听群里的投资老师分析和推荐股票,方女士听得不亦乐乎。
几天后,几位投资老师纷纷谈论道“现在股票不好做,有一个新市场赚钱快,刚刚开设了一个特训营,想赚钱的就加入。”听了老师们的话,方女士有些心动,主动报名参加特训营。随后,老师们告诉方女士需要下载一款买卖对冲指数的手机软件,可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易。
方女士下载后,发现在这个平台买卖对冲指数,并不是直接将钱打入平台,而是要先将钱转入一个私人账户,然后由平台助理凭借转账截图再将钱充值进平台。
心生疑惑的方女士在群里询问了两位和她一样进群不久的投资者,对方都表示这个平台靠谱,他们赚了钱,钱也可以随时提出。次月7日,方女士放心地向平台充值了17万,并在投资老师指导下开始了交易。当天就被告知赚了8000元,方女士也成功地从平台提现了760元。从此,方女士对该平台更加信任,8日又转入了18万元。
没过多久,李某找到方女士说,因为一名投资老师的失误,导致方女士的账户亏损了8万元,让她继续追加投资把钱赚回来。12日前后,方女士向该平台投入了20万元,在李某的指导下,她先前亏损的钱果然渐渐赚了回来。
不久后,李某又找到方女士,告诉她再次因投资老师错误判断,导致其账户亏损到只有8万元了。“我一定会帮你把钱赚回来,但本金太少。”李某说。
听了李某的话,方女士又向群里另一位投资者询问,对方表示自己情况和他差不多,但他相信李某的能力,自己还打算把股票卖了来炒指数。听了对方的话,方女士又陆续投入了80多万元。此后,方女士总是赚少赔多,仅2月14日一单就亏损了40多万元。
方女士渐渐感到这个平台有问题,遂报警。
群里只有一根“真韭菜”
一进股票群,套路深似海。“老师”“学员”都是托儿,炒股软件都是假,只有你是“真韭菜”。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虚假购物 诈骗手法揭秘
网络广告+“购物送抽奖”
真实案例
编者按:在这类骗局里,骗子冒充各种身份,通过QQ、微信等方式添加受害人,并在微信群、朋友圈、QQ群、QQ空间等渠道发布信息,以“中奖返利”等五花八门虚假借口,引诱受害者上钩。受害者贪图轻松赚大钱,直到被对方删除或拉黑才发现被骗。警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信中奖返利活动,不要轻易扫描各种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虚假征信类诈骗
真实案例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编者按:在这类骗局里,骗子冒充金融公司、银行客服,称受害人有过“网贷”经历,他们可以“帮助注销网贷平台账号,提升征信”。然后骗子会诱导受害人添加“客服”QQ,“客服”向受害人提供伪造的营业执照、工作证件,骗取信任。随后,骗子诱导受害人下载网贷平台,告诉受害人从网贷平台上贷款出来再还回去,就能注销了。最后,骗子谎称受害人注册网贷平台过多,其银行卡自动还款会失败,要求把钱转到“客服”指定的账户内,便可帮助还款,受害人一旦转钱,“客服”随即消失。警方提醒,任何个人或机构都不能删除和修改征信,凡是自称贷款平台客服,能够提供注销、“洗白”不良网贷征信记录服务的电话都是诈骗!
买卖游戏币 诈骗手法揭秘
“低价充值”+“充值解冻”
真实案例
防骗每日电讯提醒:在这类骗局里,骗子会在游戏里面发布虚假广告,称可以领取礼包或者低价购买游戏道具、游戏皮肤,并要求受害人添加自己的微信或者QQ好友,通过发送二维码或者链接谎称是购买渠道,要求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或者在链接内的网站上充值的方式进行付款。警方提醒,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皮肤,一定要通过游戏官方平台交易,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主管: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722-3222419 E-mail:szzdzf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213030010
鄂ICP备12012800号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2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