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曾都区文旅工作计划
  • 发布时间:2024-03-29 09:45
  • 信息来源:曾都区文化和旅游局
  • 审核人:曾都区
  • 【字体:
打印

(一)文旅产业“增总量,加力度”

一是积极帮扶企业纾困解难。梳理、宣传各项助企纾困

普惠性政策举措,适时推出新的助企纾困、行业振兴、消费促进等举措,提升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组织全区文旅企业及个人申请文旅产业奖励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积极外出招商,考察文旅产业项目,加快招商项目落地,二是加大文旅项目建设力度。1.千年银杏谷景区改建项目一期1.78亿元。千年银杏谷景区改建项目已于2023年9月正式开工,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全面提升景区环境面貌和服务能力。2.枣树林墓地本体环境整治与展示工程85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文物局环境整治与展陈利用争取资金3500万,申请发改口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同意立项3500万。3.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提档升级项目。该项目包括游客中心、数字展厅、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子项目,预计今年5月能完成框架建设。

(二)文旅融合“擦亮点,树品牌”

一是加强宣传推广。善用作品宣传。持续挖掘编钟、红色、曾随文化等文化内涵,创新编排传统剧目,更新城市形象宣传片,利用艺术作品展现曾都的特色旅游资源。活用节会宣传。通过举办“灵秀湖北·四季村晚”、美好乡村生活节、银杏节等活动加大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宣传,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巧用区域合作宣传。加强与周边城市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旅游展会和国内旅游宣传活动,大力推介曾都旅游形象。二是坚持项目引领。服务保障重点在建项目。支持洛阳镇小岭冲村裸心隐度假酒店、张畈村高坎子湾精品酒店、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和银杏谷景区提档升级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发挥好曾都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特色民宿产业。三是加强品牌创建。指导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指导银杏谷景区做好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旅游高峰期应急保障等工作,同时加大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村)等旅游品牌创建工作力度。

(三)公共服务“强基础,上台阶”

一是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组织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110场次;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推进基层文体广场的提档升级建设,新建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5个,向村(社区)配送体育健身器材80套。启动曾都区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二是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正月十五闹元宵、第九届广场舞大赛、非遗展示展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6场以上。开展“大地欢歌·荆楚四季村晚”文化惠民暨百姓宣讲活动4场以上,举办建党103周年书画展、重阳敬老书画展、摄影展等各类书画摄影展览5场以上。打造“曾都区群众文化大讲堂”品牌活动,全年开展音乐理论、舞蹈教学、摄影摄像、广场舞、书法培训(讲座)传统活动10场以上,完成曾都区“城市书房”建设。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开展送图书进社区、进景区、进军营、进校园等活动。三是不断扩大体育惠民利民成果。举办青少年足球、篮球赛事活动两场,开展单项体育赛事12场次,参加对外羽毛球、篮球体育交流比赛,举办2024年曾都区健步行活动、曾都区第二届企业运动会、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泵道世锦赛随州站、2024年随州市马拉松赛、随州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活动。

(四)文化遗产“重保护,优传承”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有序推动义地岗墓群安防工程,完成监控指挥中心用房装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天主教堂修缮工程,推进雪公堂消防工程和庙台子遗址安防工程,做好庙台子遗址安保值守工作,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二是加大文物考古研究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完成曾都经济开发区年度收储土地的文物勘探工作。协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随州汉东东路东段沿线、裕民大道北段观音山遗址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三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开展非遗六进活动,举办皮影教学、剪纸、竹雕艺术等非遗项目培训活动。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提请区政府公布第五批曾都区非遗项目名录,组织好曾都区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

(五)市场监管“提效能、严执法”

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对各类演出、歌舞和电子游艺娱乐场所的监管检查力度,开展“扫黄打非”、“暑期集中”行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娱乐场所新兴业态的监管,规范新兴业态经营行为;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健全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监管、处罚衔接机制。创建平安文化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