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快推进服务与监管方式创新,以依法行政为核心,文明执法为要求,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推动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现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勤培训、强宣传,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一)领导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党组书记、局长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制定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清单》,党组中心学习组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加强党组集体领导,坚持重要法治工作和重大问题党组集体决策。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和年终绩效考核,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进一步提升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力。
(二)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和案件研讨。通过线上网络培训、定期轮训、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以案说法与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全局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素质和水平。
(三)营造良好氛围,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20”世界计量日、“12·4”宪法宣传日、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你点我检”等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说法等多种形式,促进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市场,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发动“曾都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协同开展市场监管普法宣传,通过制作法制宣传短视频、发布“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发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发布消费提示等,运用真实、具体的案例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进社会各界对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的了解,形成普法合力。
二、严机制,讲审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推进全区市场监管领域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我局制定了《全区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推进服务型执法、柔性执法,全面落实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二)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着力构建“公开透明、依法规范、高效便民”的阳光执法新模式。建立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执法工作监督,进一步完善我局监管执法制度机制,全面规范和加强监管执法工作。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三、优服务,提效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服务标准优化提升。企业开办提升到“1050”标准,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首次领取发票、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开户6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0.5个工作日内;推行“一照多址”改革,实行企业市内跨区域“一照多址”登记;深入推进“一事联办”改革工作,设立“一事联办”专窗,目前已落地“一事联办”主题10项,其中儿童幼儿园开办一件事仅在湖北两个地区设立试点。
(二)准入退出高效便捷。推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实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制度,目前我局告知承诺事项达42项。深化强制注销改革,与人社、税务、法院等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比对机制,实现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工作信息互通共享,目前已有效推进3家“僵尸”企业退出。
(三)政务服务利企便民。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实现所有即办件当场办结,实行企业开办跨部门“一人受理、首办负责、协同落实、全程服务”机制。今年以来,“首席服务员”办件量达623件。推出“政务服务流动车”上门服务,面向特殊群体以及需大量集中办理事项,开通预约服务专线,提供帮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让更多基层群众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设立登记自主办理,在基层服务中心、银行点放置商事服务业一体机,涵盖除前置审批以外的所有行业的企业经营事项,从申请到领取执照只需15分钟,实现了企业开办“不见面审批”、同城通办、立等可取。
四、跨部门、跨区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一)健全跨部门跨区域保护机制。一是与枣阳、襄州、桐柏、义乌等12地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共建“枣曾襄宜唐”知识产权保护圈,构建信息互通体系,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协同保护机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稳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水平。二是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及司法局联合下发《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做好“两法”衔接,有效提高专利侵权纠纷化解效率,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
(二)构建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护合法权益。一是与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成立随州市曾都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建立联络长效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和沟通交流;二是成立曾都区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站,建立联络长效机制。三是成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开展诉调对接等工作,发挥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作用。
五、强监管,护民生,护航社会稳定有序。
(一)信用监管优化升级。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计划,覆盖抽查领域26个,涉及抽查事项39项,实现联合抽查部门覆盖率100%。深入推进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全领域全面梳理我区符合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做到应列尽列,目前已通过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共计29户(人)。推行行政处罚“三书同送”,优化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放宽信用修复条件,实行无申请修复、提前修复和容缺修复,跨部门失信行为,一次申请、共同修复。实现信用修复“全程网办”,开通信用修复流动车,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二)公平竞争审查提质增效。成功创建“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先行区试点,加强机制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效实施。对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措施进行评估清理,今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已清理存量政策措施28件,保留21件,废止3件,失效4件。选聘27名公平竞争领域法律专家,为全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供重要事项咨询。
(三)监管执法持续加强。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扎实开展打击制售侵权假冒、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市场流通领域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行动。2023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销毁活动,集中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13157件,主要涉及食品、药品、酒类、日化品等,货值共计400余万元。筑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底线,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借助智慧化手段,护航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四)放心消费见行见效。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随州”活动,申报1户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12家市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培育出36家区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15家放心消费维权站。引导220家企业入驻“湖北315消费投诉和解平台”,100家企业入驻ODR平台,指导企业ODR线上处理投诉22件。通过12345政务热线、全国12315平台、阳光信访平台受理投诉举报30303件,受理邮寄投诉举报信71件。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学习引导,提升干部队伍法治素质。继续健全和完善局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依托各类理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包括理论修养、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等;通过业务培训、案件审核反馈和案件互评互审等方式,加强岗位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锻炼一批具备市场监管专业技能和法律功底的执法骨干,实现执法水平的优化升级。
(二)抓好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案件调查取证、听证、审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一系列程序,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结合“行风建设”工作,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原则,严肃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加大对系统各单位“三项制度”尤其是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全面落地见效,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将普法与释法相结合,增强法治宣传效果。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根据不同受众、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通过灵活生动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送到基层一线,使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以市场监督管理方面的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重点是具有良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案件、易发多发的案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案件、有较强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件及适合开展以案释法的其他类型案件。通过政务新媒体发布典型案例,正确引导案件解释,加大以案说法力度,以达到“普法+震慑”的双重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