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三届五次第13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 发布时间:2021-08-20 15:18
  • 信息来源:曾都区人民政府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肖明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我区脱贫成果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2015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克难攻坚,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完成106个村10143户26610人脱贫,23个贫困村出列任务,贫困发生率由9.17%降至0.01 %,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703.268元,上升到2020年的11366.99元,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收官。

一、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排查。以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2018年以来,全区坚持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国家扶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省检反馈问题和脱贫攻坚大排查问题整改。2020年8月、2021年4月先后组织全区各镇办、行业扶贫部门、驻村工作队开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普查和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逐镇逐村逐户进行全方位大排查,重点对脱贫户收入支出情况、义务教育有保障、安全饮水、医疗保障、住房安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驻村帮扶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实现销号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全整改。

二、加强监测预警,织密致贫返贫防护网。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方案的通知》、《曾都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指导意见(试行)》等。一是建立“九步工作法”(全面摸排---初选对象--重点核实。--复选对象--村级评议--镇级比对--公开公示--镇级上报--数据录入)返贫监测预警工作程序;二是针对有致贫返贫风险的“两类户”,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户一专班”实行动态管理,全区边缘户176户440人(落实的帮扶措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2户,发展产业124户,家庭成员外出务工81户,教育资助8户,公益性岗位24人),脱贫不稳定户153户402人(落实的帮扶措施:享受低保82户,发展产业123户,家庭成员外出务工104户,公益性岗位41人),目前,全区边缘户、监测户均通过帮扶消除了返致贫风险;三是建立了监测预警常态化机制,每季度区扶贫办会同住建、教育、医保、民政、应急、残联、卫健等部门进行数据互通,经比对后及时将返贫致贫风险农户信息反馈到各镇、村,一季度反馈风险农户信息9632条,经各地核实拟新识别边缘户2户5人、脱贫不稳定户5户16人。

三、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技能培训。一是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体现精准化与市场化。全区形成“5+3+N”扶贫产业发展布局(食用菌、大棚蔬菜、稻虾共养、艾叶、采摘观光等五大板块,生态黑猪养殖、光伏发电、银杏种植等为特色,以其他零星产业为补充),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共创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让脱贫户广泛参与到“投资—生产—供销”全产业链条中来,实现流转土地得租金、资产入股得股金、劳动务工得薪金。二是加强就业服务,推进就业扶贫。在掌握脱贫群众的务工意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发布用工需求信息和组织劳务输出“点对点”直通式服务、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乡镇专题招聘会等方式促使脱贫人口就业。继续做好稳岗就业,激励脱贫人口务工,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2021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8270人。有效利用“扶贫车间”、光伏收益、就业补助资金,精准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环境治理等公益性岗位,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脱贫劳动人口就地就业。三是强化技能培训,立足于发展特色产业、就近就业,采取送训下乡、现场实训等方式,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有序推进技能下乡,培训基层劳动力。

四、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我区自2016年以来,开始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建设规模为246户606人,覆盖万店、洛阳、何店等3个镇,全区6户以上集中安置点12个,共安置146户356人; 6户以下分散安置点共安置100户250人。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全区制定工作规划,引导搬迁群众推进脱贫、致富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安置点管理。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机制,真正让各安置点环境卫生、水电、安全等达到规范化管理。同时结合省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对相关安置点配套设施进行完善;二是进一步增加后续发展项目。鼓励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化运营的同时,建立健全搬迁户帮扶工作台账,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坚定不移走产业帮扶之路,将所有搬迁对象全部安排产业帮扶项目,真正将扶贫成效落实到每一户搬迁对象;三是进一步推进帮扶就业。区易迁办协调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统筹后续产业项目,开展产业就业培训,适时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等,确保搬迁户能够稳定就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均已落实1至2项扶贫产业项目等帮扶措施,没有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均落实了政策兜底措施。

五、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确保有效衔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一是不摘责任。压紧压实建立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健全推进机制,细致分解任务,制定责任清单,构建起任务清晰、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作推进体系;二是不摘政策,我区涉及“两不愁三保障”和社会保障类政策,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教育资助政策、雨露计划、安全饮水、健康扶贫“985”政策、民政兜底保障政策、危房改造政策继续执行,产业发展类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为抓手,由到村到户类为主向到镇到村带户为主转变,建立村级主导、能人管理、农户参与的合作经营组织,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局2021年安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4502.26万元,比2020年增长0.7%;三是不摘帮扶。在帮扶政策调整前,继续执行帮扶责任人制度,调整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坚持专、专、专、专责驻村帮扶;四是不摘监管。建立常态化调研暗访机制,对各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开展督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下一步,区扶贫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为打造“活力曾都、魅力名城”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