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经局关于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第65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05-27 11:01
  • 信息来源:曾都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 审核人:张艳艳
  • 【字体:
打印

邱雪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风险挑战,我区本土企业涉及专汽及零部件、应急产业、药品包装、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十余个行业大类受较大冲击。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积极践行新思想、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助力曾都科技和经信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41.3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6亿元,同比增长18%;区域用电量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全市排名第一。

一、狠抓项目建设。以专汽之都核心区建设为引领,以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主抓手,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加强工业项目谋划,及时掌握企业新引进项目、在建项目及新投产项目的情况,深入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潜力。落实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帮扶服务机制,协调解决用地、融资、用工等困难。重点加强智能制造、应急装备、生物制药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7个,争取省级专项扶持资金4169万元,较去年增长218%。“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程力电泳涂装、金龙应急救援产品研发及智能制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四通专汽、神百专汽三期等项目竣工投产。

二、狠抓技改升级。抢抓省政府“工业技改13条”政策机遇,组织企业参加“随州市工业技改投资政策解读会”,帮助企业知晓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向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方向进行技改升级,实现产品换代、机器换人、设备换新、生产换线。积极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支持,力争国家、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给予曾都更多更大的投入,激发制造业蛰伏的潜能。2021年,累计实施技改投资47个,同比增长66.6%。

三、狠抓主体培育。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树立小而精、小而优的中小企业培育理念,全面摸清工业企业现状,优化企业培育梯队,引导中小企业向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关联发展转变,促进中小企业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目前,新进规上工业企业20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到3家。强化试点示范功能。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建立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支持龙头做大做强,持续跟踪扶持、定向培育,集中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培育企业倾斜,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专精特新 “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新进规上工业企业23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9家;认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企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润力专汽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程力专汽成为省级上云标杆企业。

四、狠抓校企合作。深化区校合作,组织企业面向高校开展招聘,鼓励高校选派师生到曾都开展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研学度假和实习实训等活动。组织武汉理工大学两百余名师生来我区企业观摩实习。组织程力专汽、博利特种设备、江威智能、亿丰泵业等25家企业负责人赴长沙参加专汽产业企业家研修班。邀请武汉理工大学过学讯、裴晓飞教授,到程力专汽、华威奥力开展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推动柔性引才,鼓励企业引进科技人才挂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指导企业创新发展,切实把科技人才转化为引领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支持国投人才公司为企业招揽人才。今年,已引进省级“科技副总”3人。构建校企合作体系,广泛动员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科技成果交易会、科技合作交流会,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联百校、转千果”科技成果云推介和企业高校院所行、专家市州行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项。

五、狠抓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滚动培育计划,主动融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深挖科技创新增长点,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精细化开展定向辅导、政策培训和跟踪服务,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2021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60家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创新平台,推进建设产业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型研究公司、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对13家市级创新平台开展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工作, 培育3家企业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泰晶科技“微纳米器件科技创新战略团队”获批“双创战略团队”项目,是我区第一支C类科技创新团队。2家企业通过“湖北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项目”立项,1家企业通过省科技厅“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立项,3家企业通过市级科技项目立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330万元。曾都区科技创新工作在全省排名由36位跃升至18位。

六、狠抓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高服务水平。根据《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 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文件,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网上办理,即来即办,无需任何申请材料,零收费。审批再“瘦身”、服务再“提速”、真正做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工作。指导中小微企业,通过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服务平台填写调查问卷,全面了解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融资现状等信息。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掌握中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需求情况,推荐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具有辖区内重要性的融资难融资贵中小微企业,根据金融机构提出的信用培植辅导事项清单,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信用等级,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七、狠抓招商链条。制定招商地图,研发“活力曾都魅力名城”的电子招商地图微信小程序,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应急产业、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做好项目储备、筛选、包装及项目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成为全区赴外招商、宣传推介的第一手资料。安排企业包保秘书,服务本地企业,推进金龙集团、天一智能、康牧专汽等企业实施扩展裂变,瑞力二期、盛星二期、泰晶四期等项目即将签约落地。

八、狠抓政策落实地。加强企业政策宣传,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实落地。制定惠企政策汇编,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企业家群等方式向企业推送。线下组织政策宣传讲座,政策进企业等活动开展政策宣传。5月 25 日,我局组织区 47 重点企业进行了政策宣传讲座,受企业高度好评。4 月,结合区“六大行动”、县域创新政策,兑现政策奖励 551.38 万元,实现企业不上门、奖励及时到,增强企业获得感。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型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优惠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50%的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通过一系列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激发市场活力,助力企业稳定有序、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