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广强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疫情常态化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全区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关心和真诚建议。你们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区经济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后疫情时期我区经济发展机遇的分析既宏观全面又具体深入,既立足大局又紧贴实际,既直面挑战又传递信心,我们完全赞同。你们关于“全力出击,打赢发展主动仗”的建议,由于涉及面较广,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答复,我们将其梳理归纳为“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优化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的建议,现依次答复如下:
一、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020年,我区深入实施产业升级示范行动,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28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8%。44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2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2%。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3个、总投资12.5亿元,认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申报省级“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2家。泰晶科技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创新实力增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引进“科技副总”4名,转化科技成果12项。新增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3个、星创天地1个,国家“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4项。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并正式运行。产业集群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纳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梯队”企业30家。2021年,我们将做强特色产业“硬支撑”,推进产业链条迈向中高端、经济体系走向现代化。统筹发力“抓大、扶小、育新”,大力实施“百企引航”计划,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集聚,力争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以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强化专汽及零部件产业链条整合力,推动专汽产业突破发展,使曾都成为有名有实的专汽之都核心区。做强做大“两香一油一面”精深加工产业,支持香思里、大自然米业争创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鼓励创新转型,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力争实施金龙新型材料等技改项目30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激发企业转型升级动能。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3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新增“小巨人”企业3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5家以上。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区校合作,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
二、关于“坚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建议
1.扩投资。2020年,我区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示范行动,全力上项目、扩投资。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34个,完成投资145.04亿元。87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程力三期、泰晶扩能、新兴全力技改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瑞力专汽、四通专汽、大自然米业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月均保持6.6%以上收窄幅度。项目谋划换挡提速,谋划“十四五”项目756个、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项目182个。创新招商方式,引进钰丰源专汽、齐东专汽等亿元以上项目18个,合同金额35.4亿元。曾都区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2021年,我们将加快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着力扩投资、增后劲。做实项目谋划,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机场地勤装备生产基地、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省市规划。抓好每月调度、集中开工、现场观摩,全力推进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加快续建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5个。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力争竞争性项目资金同比增长5%。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全员招商、专班招商,深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建立“飞地经济”机制。
2.促消费。2020年,全区组织开展“百天夜市拉内需,全民消费活市场”“农超对接和直播带货”活动,举办促销活动8场,120多种优质地产品进商超、上随州网。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2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3家,吾悦广场开业运营。建成区电子公共服务中心及农产品展销中心,进驻企业30余家,建立电商网点15个。打造洛阳镇小岭冲村、何店镇白庙村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千年银杏谷景区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全区旅游市场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曾都区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2021年,我们将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回补、扩容、提质。充分发挥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超的主渠道作用,推进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建、改造骨干商业网点2个。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畅通流通网络“大动脉”,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银杏谷景区周边民宿业发展壮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实施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力争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以上。
3.稳外贸。2020年,全区新增出口备案企业17家,总数达323家,融入“一带一路”企业达29家,出口辐射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逆势上扬,食用菌行业出口同比增长80%。2021年,我们将持续巩固外贸出口良好增长态势,完善食用菌、专汽及零部件、中药材等多点支撑的出口格局,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力争新增出口备案企业30家,有出口业绩的企业超过70家。
三、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1.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我区建立了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帮扶服务机制,重大项目全部由相关区领导包保,实施“面对面”走访、“一对一”送政策上门、“心贴心”排忧解难,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协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能、用地、原材料供应及市场开拓等难题,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力度。2020年,全区建立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长效机制,创新推行以税授信,以信增贷,与工行、农行、建行及农商行等9家银行联合推行线上银税互动,共为495户民营企业授信17752万元,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贷款发放财政贴息资金382.7万元;引导银行机构适时推出灵活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资金短缺,汉口银行应急订单贷为泰晶科技发放500万元;协调督促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将担保费率从3%降至1%—1.5%,疫情期间为40家企业担保贷款18750万元。全区选派100名区直干部驻厂,全方位为企业协调处理防疫和生产中的具体困难和突发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秉持“三上”理念,做好企业“进驻—建设—运营—监管”全流程服务,当好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继续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大力开展银企对接,引导银行机构推出灵活适时的融资产品,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力度,多措并举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2.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我区全面梳理了国家、省、市、区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并编印《惠企政策汇编》《惠企政策宣讲课件》向各企业发放,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惠企政策,真正享受到各项政策红利,促进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专门组织全区46家重点工业企业代表开展了惠企政策宣讲活动。对于各类惠企政策,我区第一时间主动向上对接争取,向企业宣传辅导,千方百计让政策早落地、企业早得利;建立政策跟踪执行监控机制,定期调度追踪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畅通政策兑现通道,确保惠企政策落实落地。2020年,为全区企业发放各类补贴1.16亿元,落实各类税费减免2.9亿元;兑现市级奖励50万元,兑现区级奖励456.6万元,共计506.6万元。2021年,严格执行各级各类惠企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同时,将在年底前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由各行业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局直接兑现,实现企业不申报、资金及时到。
3.深化服务创新。我区始终把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突破口,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根本性转变。2020年,“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取得积极进展,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减少76%,即办件比例达到3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增加到200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138项精简至48项,“805540”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企业开办“210”标准全面落实。推出了邮递办理、预约办理、错峰办理、非急缓办、容缺办理等多种创新服务,针对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并在“随州12345”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可上门服务事项和不见面办理事项清单。下一步,我们深入贯彻省、市、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开展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清减降”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全区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继续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推进“跨省通办”,进一步优化办事程序、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能,努力让曾都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曾都区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