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垃圾分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接到您提出的39号提案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安排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对您提出的提案内容认真梳理,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2019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健全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村)建设,全区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以来,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环境卫生治理好的、群众基础好的14个行政村和1个洛阳镇作为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示范村”予以推进。试点村按照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开展可腐烂垃圾就地沤肥,可回收垃圾充分回收,其他垃圾全部收集无害化焚烧处理。根据省、市对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要求,我区按照“每户配置2个分类垃圾桶,每村配置40个勾臂式移动垃圾箱,每村配置2台机动三轮车,每4个村配置1辆垃圾转运车”的标准,配备勾臂式垃圾箱4488个,分类垃圾桶146521个,垃圾转运车辆33辆,三轮机动收集车238台,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63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分类收转运体系覆盖全区114个行政村。
二是推进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2020年8月11日第二轮环卫中标公司进场后,我局组织徐工环境和深圳龙吉顺公司在城区主次干道安装400余组不锈钢分类垃圾桶,投放1600余个垃圾桶,开展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改善垃圾桶及周边环境。同时利用垃圾箱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标语370余条,倡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营造环保美丽城市。持续推进7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1个示范街道的创建工作。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在白云湖、楚风、乌龙巷等社区改造小区设置9个垃圾分类收集棚。在楚风社区建设一套全智能垃圾分类屋,具备智能称重、积分兑换、人脸识别等功能,通过积分兑换礼物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协助市城管委在城区建设32座垃圾分类屋,有力提升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三是开展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由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实施,2019年1月17日,我区召开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启动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印制了1000本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200本垃圾分类相关资料,及时发放到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加强了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率先在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和区政协办公区等场所和区机关大院生活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先后投入资金2万多元,摆放分类垃圾桶39套,启动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同时在各乡镇和区直各公共机构在办公区域设置分类垃圾桶,推动全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四是协助推进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市城管执法委负责主城区明珠路以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及垃圾分类末端设施建设,我局积极协助参与相关工作。其中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已2021年5月建成并投入运行;餐厨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由市城管执法委采取特许经营协议已市场化外包,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五是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初步建立了争取省市级“以奖代补”、区级财政预算、镇级自筹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资金保障体系。2020年以来,每年向区财政预算无害化处理工作经费570万,按照曾都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专款专用的要求,已全部拨付到各地用于垃圾无害化处理日常运行。同时我局已成功申报《曾都区乡镇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658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资金达到2000万元,我区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
六是强化督办抓工作落实。坚持每月检查督办、每月考核排名通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抓出成效。日常督办中,发现问题均第一时间以照片形式在工作群中予以曝光,督促各责任单位迅速整改,并以前后对比图的形式反馈整改结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我局按照省定责任目标,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收运系统,切实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曾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